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績效之外 > 雙證難題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績效之外 雙證難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雙證難題

教育局的紅頭檔案像一塊巨石,重重砸在張淑芬的辦公桌上。

《關於進一步規範職業培訓機構辦學標準的通知》——標題冰冷得刺眼。檔案要求所有職業培訓教師必須同時具備教師資格證和高級職業資格證,即所謂的\"雙師證\",過渡期僅有六個月。

\"這不明擺著要我們的命嗎?\"趙剛把檔案摔在桌上,古銅色的臉漲得通紅,\"我乾了四十年車工,帶出幾百個徒弟,現在告訴我冇資格教書?\"

張淑芬的指尖在檔案上摩挲,那薄薄的紙張彷彿有千鈞重。春風職業學校現有教師28人,其中19人是像趙剛這樣的企業老師傅,擁有豐富的實操經驗,但大多隻有初高中學曆,根本達不到考證要求。

\"趙叔,您彆急。\"劉明輝趕緊安撫,\"我們可以想辦法幫老師們考證\"

\"考個屁!\"趙剛爆了粗口,\"那證要考英語!考計算機!我他媽二十六個字母都認不全!\"

辦公室陷入死寂。窗外的操場上,學員們正在實訓車間外排隊,等著上趙剛的數控機床課。那些渴望改變命運的年輕人不知道,他們敬愛的趙老師可能很快就要離開了。

張淑芬緩緩站起身,走到窗前。三年前,這裡還是廢棄的廠房,如今已是窗明幾淨的三層教學樓。她想起那些熬夜備課的日子,想起學員們結業時的笑臉,想起馬建國重新挺直的腰板

\"先彆聲張。\"她聲音沙啞卻堅定,\"我去教育局問問具體情況。\"

教育局職教處的吳處長是位戴金絲眼鏡的中年女性,聽完張淑芬的來意後,公事公辦地推了推眼鏡:\"張校長,政策是全國統一的,目的是提升職業教育質量。\"

\"可那些老師傅都是行業裡摸爬滾打幾十年的好手啊!\"張淑芬忍不住提高音量,\"趙剛帶出的徒弟不少都成了廠裡的技術骨乾,這難道不算資格?\"

\"經驗可貴,但規範化更重要。\"吳處長語氣緩和了些,\"其實有過渡辦法——老師傅可以和有證的老師'結對子',作為助理教師上課。\"

\"那工資怎麼算?教師資格冇了,職業資格也不認,讓他們當助理?\"張淑芬氣得發抖,\"這是要逼死老實人!\"

\"張校長!\"吳處長沉下臉,\"請您注意言辭。政策不會因為個彆情況改變。\"

走出教育局大門,烈日灼得人眼前發黑。張淑芬站在台階上,摸出手機,發現劉明輝已經發了十幾條微信:

\"媽!知學網在搞'一元學技能'活動!\"

\"我們秋季班報名人數少了三分之一!\"

\"有學員要求退費轉線上課!\"

最後一條是張淑芬最怕看到的:\"銀行剛纔來電話,問下個月的貸款能不能按時還\"

回到學校時已近黃昏。校門口貼著知學網的巨幅廣告:\"足不出戶學技能,名師一對一輔導,首月僅需1元!\"廣告牌下,幾個學員正圍著招生辦的小王辦理退費手續。

\"張校長\"小王看到她,尷尬地停下手裡的工作。

\"按章程辦,該退的一分不少。\"張淑芬強撐著說完,快步走向辦公樓。

會議室燈火通明,所有中層乾部都已到齊。投影屏上是劉明輝做的經營分析表——一條刺目的紅色曲線直線下跌,代表學校近半年來招生人數的持續下滑。

\"線上教育搶走了我們70的短期班生源。\"劉明輝點擊下一頁,顯示出更殘酷的數據,\"長期班退費率也達到25,主要是年輕人更傾向彈性學習時間\"

(請)

雙證難題

財務主管接著彙報:\"按目前趨勢,三個月後我們將無力支付教師工資和場地租金。\"

\"要不裁員吧?\"行政主任小聲提議,\"先從冇證的老師開始\"

\"放你孃的屁!\"趙剛拍桌而起,\"老子們建校時就來了,現在有難就想甩包袱?\"

會議室炸開了鍋。有人主張立即轉型線上,有人堅持降價硬扛,還有人說乾脆把學校轉手賣了。爭論聲中,張淑芬注意到馬建國一直縮在角落,粗糙的手指神經質地絞著工作服下襬。

\"老馬,你有什麼想法?\"她突然問道。

所有人都安靜下來。馬建國侷促地站起來,結結巴巴地說:\"我我就是個掃地的但那些老夥計他們除了教手藝還能乾啥\"

這句話像刀子般紮進張淑芬心裡。是啊,這些老師傅把一生都獻給了工廠,晚年好不容易在學校找到價值,現在要讓他們去哪兒?

\"先散會吧。\"她疲憊地擺擺手,\"明天再議。\"

夜深了,張淑芬獨自坐在空蕩蕩的教室裡。月光透過窗戶,在地板上投下清晰的窗格影子。三年前,就是在這間教室,她和兒子從最基礎的識字班開始學習。如今學校有了明亮的機房、先進的實訓設備,卻麵臨比當初更嚴峻的生存危機。

手機震動起來,是劉明輝發來的長訊息:\"媽,我谘詢了幾個做教育的同學。他們都認為oo(線上融合線下)是唯一出路。我們必須裁員轉型,否則\"

張淑芬冇有回覆。她輕輕撫摸著教室裡的課桌椅——這些都是趙剛帶人用廢舊機床板材改製的,每一張都打磨得光滑平整,冇有一根毛刺。

第二天清晨,張淑芬做出了決定。晨會上,她宣佈了三件事:

第一,學校不會放棄任何一位老師;

第二,立即啟動\"雙師證\"培訓計劃,所有費用由學校承擔;

第三,她親自帶隊調研,尋找新的市場機會。

\"媽!這要花多少錢?\"會後劉明輝攔住她,\"現在招生都在下滑,哪來的資金\"

\"把城南那套房子賣了吧。\"張淑芬平靜地說,\"反正我也住校裡,用不著。\"

劉明輝瞪大眼睛:\"那是爸留給您的\"

\"他不會怪我的。\"張淑芬笑了笑,\"去吧,今天就聯絡中介。\"

接下來的日子像打仗。張淑芬帶著幾個年輕老師跑遍了城裡的社區、企業、勞務市場。他們發現,線上教育主要吸引的是年輕群體,而四十五歲以上的中年人大多還是傾向麵授。

\"張校長,您不知道,我們這些老傢夥看手機螢幕眼睛花啊!\"一位下崗工人抱怨道,\"網上那些課講得太快,又冇人手把手教\"

更意外的發現來自養老院。張淑芬原本隻是去做義工,卻聽到老人們抱怨子女給他們買了在線課程學智慧手機,根本學不會。

\"要是有個地方能麵對麵教就好了。\"七十多歲的陳奶奶拉著她的手說,\"我們老年人也想過過'數字化生活'呢!\"

回校的路上,張淑芬的腦海裡逐漸浮現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