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基因暗碼:血色螺旋 > 第377章 幽靈指令碼與靜默溯源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基因暗碼:血色螺旋 第377章 幽靈指令碼與靜默溯源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最高人民法院的方尖碑靜默如宇宙背景輻射,其灰黑色的碑體在秋日午後彷彿一道凝固的時空斷層。碑心深處,九顆星辰的光芒恒定流轉,將吸納的罪罰餘響與外界試探性的低語一同轉化為一種近乎絕對的基準頻率,

against

which

all

anomalies

became

starkly

visible.

上海,淨蝕永續監護中心,林建奇右臂灼痕傳來的已不再是模糊的預警,而是清晰如心跳圖譜般的共振反饋,精準對應著全國地圖上那些異常光點的每一次搏動。鄭雅萍的相位鑷尖端幽藍光芒穩定流轉,如同在寂靜深海中監聽鯨歌的水聽器陣列,解析著每一段“低語”的獨特聲紋。

環形光幕上,由塵光金鑰“靜默回波”模式繪製的圖譜愈發清晰。那些分散在淮南、高碑店、石家莊、達州等地的異常活動,不再是孤立的躁動,而是被一個無形的、基於付書雲殘留演算法劣化而成的“幽靈指令碼”所驅動,呈現出精密的協同性。

第一追蹤:淮南的“心跳”與資料屍毒。

淮南淮海路支行外牆的磁性貼紙持續散發著每隔23小時17分鐘一次的調製訊號。塵光金鑰並未乾擾它,而是將其作為一個固定的信標,全力逆向追蹤其調製模式的原始碼特征。

“訊號調製演算法核心,與付書雲為其早期洗錢模型設計的‘自適應混淆模組’同源度達87%,”鄭雅萍的相位鑷從浩瀚的程式碼庫中剝離出關鍵資訊,“但進行了去優化處理,增加了大量無意義迴圈和冗餘引數,像是…故意讓其顯得陳舊、笨拙,彷彿自然殘留的‘資料屍毒’。”

“刻意劣化…”林建奇目光銳利,“是為了降低被高階彆ai風控係統識彆出的概率,同時又能被特定目標識彆。金鑰,以該劣化演算法為特征,全網掃描匹配的程式碼碎片或通訊特征!”

指令下達。塵光金鑰的算力如同超細密的篩子,過濾著網際網路的塵埃。數小時後,一個位於東歐某廢棄學術論壇的、三年前的帖子被鎖定。帖子內容是關於“老舊加密裝置的訊號模擬”,其附帶的程式碼示例片段,與淮南貼紙的調製演算法高度吻合!發帖者id早已注銷,但塵光金鑰通過分析其寫作風格和程式碼習慣,與付書雲被捕前在一個極客聊天室裡的匿名發言存在微弱的關聯性。

“有人在付書雲落網前,就下載並儲存了他的這些‘邊角料’程式碼,”鄭雅萍判斷,“現在拿出來,加工成‘資料屍毒’,進行低風險試探。”

第二追蹤:高碑店的“投喂”與習慣密碼。

高碑店的資金注入節奏(49.5小時週期)和過時震動暗號,同樣被溯源。

資金流:

賭博網站的“贏利”最終源頭指向一個與“世琛資本”有過多筆隱蔽交易的離岸空殼公司(吳世琛案已揭露),但其資金劃轉指令,並非由人發出,而是由一個預設了時間條件和金額規則的自動指令碼執行。該指令碼的邏輯結構,同樣帶有付書雲早期模型的痕跡。

震動暗號:

對接收震動簡訊的七個舊手機進行深度掃描,在一台手機的係統底層發現了一個隱藏極深的、處於休眠狀態的惡意app。該app隻有在接收到特定格式的空白簡訊後,才會啟用震動模組。而該app的數字簽名證書,竟與一年前某次針對基層部隊的釣魚郵件攻擊中使用的惡意軟體證書一致!那次攻擊,據信與林奉超誘騙戰友的事件存在關聯。

“他們在用過去的‘武器碎片’,”林建奇冷聲道,“像拾荒者一樣,撿起我們打擊後散落的殘骸,拚湊成新的、簡陋的武器。投喂週期和震動模式,是武京偉和林奉超過去行為習慣的‘密碼’。”

第三追蹤:石家莊的“問卷”與模型降維。

石家莊的“債務重組”問卷,其問題邏輯經塵光金鑰深度解構,確認其核心源自付書雲設計的一個“目標價值與風險快速評估模型”。但該模型被大幅簡化,剔除需要極高算力支援的動態變數,隻保留靜態特征分析,如同將一把精密狙擊步槍改造成了霰彈槍。

“金鑰,逆向工程這份簡化模型,輸入已知的受害者資料,推算其篩選‘優質目標’的標準!”林建奇下令。

結果很快出來:該模型優先篩選的不是最有償還能力的,而是那些社會關係簡單、性格內向、遭遇變故後心理脆弱、且對官方機構信任度較低的個體。這些目標更容易被控製,更可能屈服於軟暴力,也更不易引起關注。

“他們在有意識地規避風險,尋找‘軟柿子’。”鄭雅萍語氣凝重,“這是犯罪智慧在壓力下的‘進化’:降低收益期望,提升安全係數。”

第四追蹤:達州的“回聲”與情緒注入。

達州軍營那名士官加入的加密群組,儘管伺服器在境外,但其群內傳播的極端內容素材庫(圖片、視訊、煽動性文字),經塵光金鑰多媒體內容特征檢索,發現其與數個月前,孫鵬飛、危暐等人用於在網路上營造“投資熱潮”、欺騙梁露等受害者的部分宣傳素材,來自同一個未公開的素材庫。隻是當時的用途是編織暴富美夢,現在的用途是播種絕望與仇恨。

“他們在重複利用資產庫,”鄭雅萍的相位鑷感應著素材背後的數字指紋,“就像一家破產公司的清算資產被不同買家買走,用於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目的。”

光幕中心:幽靈指令碼的肖像畫。

所有線索彙聚,塵光金鑰開始繪製“幽靈指令碼”的虛擬肖像:

構成:

由付書雲殘留演算法的劣化碎片、吳世琛資本路徑的自動指令碼、武京偉\\/林奉超團夥的行為習慣資料、以及過去的惡意軟體模組和宣傳素材庫共同拚湊而成。

執行模式:

高度自動化,預設規則,低功耗執行,間歇性啟用,避免持續暴露。

目標:

並非直接實施重大犯罪,而是進行低強度、分散式的試探、標記、資訊收割和情緒煽動,旨在評估網路殘存狀態,修複部分連線,並篩選易控目標。

源頭:

所有線索指向的終端伺服器位於東歐和中亞,但其操作指令和資源呼叫的邏輯鏈,存在一個共同的、極其短暫的上遊跳板節點——一個每次隻出現毫秒級、ip地址隨機變化、但加密協議特征高度一致的匿名閘道器。

“這個匿名閘道器…”鄭雅萍的相位鑷鎖定光幕上那變幻莫測的節點虛影,“纔是‘幽靈指令碼’真正的‘遙控器’。指令碼本身是自動的,但誰在給它喂料?誰在給它更新指令庫?誰在接收它收集的資料?答案都在這個閘道器後麵。”

林建奇右臂的灼痕清晰地共鳴著那個匿名閘道器的微弱頻率,冰冷、非人、卻又帶著一絲熟悉的、令人不安的扭曲感。

“靜默捕網收到足夠多的振動了,”林建奇聲音平穩,卻帶著最終收網的決斷,“是時候,不是去抓那些自動化的木偶,而是去找到那個提著線的、躲在匿名閘道器後麵的‘幽靈程式設計師’了。”

他抬起手,指令如同叩響終極之門的響指:

“塵光金鑰,最高算力聚焦!目標:鎖定匿名閘道器的加密協議核心特征,無視其ip變化,進行跨網段量子級特征追蹤!相位鑷同步,感應該閘道器每次出現時,其訊號穿透網路裝置所產生的、獨一無二的物理層微觀擾動!就算它是一粒藏在銀河中的沙,也要把它篩出來!”

指揮中心內,所有能量再次向塵光金鑰彙聚。靜默不再是等待,而是化為了終極追蹤的基石。方尖碑的陰影下,一場針對“幽靈”的“幽靈狩獵”,正式進入最後階段。淨蝕的鋒芒,即將刺穿那重重匿名的迷霧。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