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暗碼:血色螺旋 第397章 餘燼監控與人心堤壩
“種子已播撒。搖籃永存。”
這八個字如同數字時代的魔咒,懸浮在淨蝕中心的每一寸空氣裡。全球協同物理隔離撲滅了“細胞網路”的燎原之火,但深空中那些奔向廢棄衛星的加密資料包,如同飄向未知遠方的蒲公英種子,預示著威脅並未根除,隻是進入了更隱蔽、更長期的潛伏期。
最高層的“待命”指令意味著行動模式的轉變。林建奇和鄭雅萍深知,接下來的戰鬥將從驚心動魄的正麵追剿,轉入曠日持久的監控、防禦與溯源。
“金鑰,”林建奇的指令沉穩而清晰,“建立‘深空訊號’專項監控單元。計算所有疑似承載資料包的廢棄衛星軌道,模擬其可能的資料回落視窗期和覆蓋區域。同步升級全球‘細胞網路’特征庫,將其殘留特征納入永恒高敏監控序列,閾值調到最低。”
“指令確認。深空監控單元已建立。特征庫已更新,監控靈敏度提升至最高階。”金鑰的回應冰冷而高效。
一張無形的、針對深空和全球網路的雙重監控大網,悄然撒向更廣闊的時空。這是一場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能看到結果的等待。
與此同時,國內司法程式對所有涉案人員的審判相繼塵埃落定,執行階段正式開始。他們的故事,成了詮釋罪與罰、貪婪與毀滅的最佳注腳。
安徽淮南,鮑玉佳
開始了他的緩刑生涯。工商銀行的保安製服早已脫下,社羣矯正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每天都要到司法所報到,參加公益勞動,接受思想教育。昔日在部隊私刻公章未能留轉四期的挫敗,轉業後成為保安的心理落差,最終將他推向了犯罪的邊緣。如今,他隻能在親戚的小修理鋪裡幫忙,看著昔日戰友的朋友圈裡那些光鮮的生活,沉默地吞嚥著自己種下的苦果。他的故事,是
about
心理失衡與底線失守。
上海崇明,曹榮榮
被押往監獄服刑。衛生中心的白色製服換成了囚服。他出賣的不僅僅是資料,更是患者的信任和自身的職業道德。在監獄工廠裡,他負責縫紉,一針一線,彷彿在縫合自己破裂的人生。他的故事,是
about
職業操守的淪喪。
石家莊,孫鵬飛
的“聰明”終於在十二年刑期前顯得蒼白無力。他在監獄圖書館裡負責整理書籍,那些曾經被他用來篩選“獵物”的資料模型書籍,如今顯得格外刺眼。他開始真正反思,技術脫離了道德的約束,究竟會將人引向何方。他的故事,是
about
“技術無罪論”的徹底破產。
陝西靖康,張帥帥
在軍事監獄中接受改造。七年刑期,剝奪的不僅是自由,更是曾經的軍旅榮光。他利用軍營關係充當“內耳”,最終讓自己成了被隔絕的那一個。他的故事,是
about
戰友情誼的背叛與代價。
浙江嘉定,沈舟
因其高度的警惕性和正確的選擇,受到了表彰。他的經曆被製作成宣傳教育片,在部隊和退役軍人中廣泛傳播,成為了“淨壤”計劃中免疫成功的正麵典型。他的故事,是
about
警惕性與責任感的重要性。
河北高碑店,武京偉
在監獄中努力適應著新的身份。八年時間,足以讓他徹底想明白,當年為了那點“賭贏”的小利而付出的代價是多麼巨大。他的故事,是
about
貪圖小利而迷失大義。
福州,危暐(vcd)
與父親危金根分彆在不同的監獄服刑。家族傾覆,權勢煙消雲散。危暐往日的囂張跋扈在鐵窗和殘疾的身體麵前,化為了無儘的悔恨與絕望。他們的故事,是
about
權力濫用與家風敗壞的必然結局。
新城場站,魏超(“沒腦子”的標簽體現了其缺乏獨立判斷、盲目跟從的特性)在審訊初期試圖將責任推給他人,但在鐵證麵前最終認罪。他的經曆警示著,無知和盲從同樣是犯罪的幫凶。他的故事,是
about
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危害。
四川達州,林奉超(“勢利眼”標簽體現其趨炎附勢、價值觀扭曲)的軍官生涯徹底終結。他在軍事監獄中撰寫的悔過書,成了剖析極端思想侵蝕、理想信念滑坡的活教材。他的故事,是
about
信仰迷失與價值觀扭曲。
福建閩清,付書雲(“智障”標簽在此處更傾向於形容其技術偏執狂與社會認知能力的極度缺乏)仍在特殊醫療監區。他的世界隻剩下數字和演算法,法律的審判、道德的譴責於他而言已無意義。他成了一個活在自我構建的深淵裡的悲劇符號。他的故事,是
about
技術天才走向極端反社會的警示。
而受害者方麵:
內蒙古,馬文平(“心黑”標簽可能指其後期也曾試圖拉攏他人下水未果)在經曆被騙的打擊後,憑借誠信經營和努力,生活逐步走上正軌,但他內心深處對信任的謹慎或許將伴隨一生。
湖北,程俊傑(“二楞子”標簽體現其性格憨直、易輕信他人)在家庭和社會的幫助下度過了難關,孩子的康複給了他最大的慰藉。他變得更加踏實,但過去的教訓讓他不再輕易相信“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南昌,梁露(“傻孩子”標簽體現其年輕單純、缺乏社會經驗)經曆了這場風波後迅速成長,利用自身經曆幫助他人,變得更加堅強和成熟,成為了軍隊心理工作的骨乾力量。
他們的故事,則是
about
創傷後的堅韌與重建,
about
社會支援係統的重要性。
淨蝕中心的日常工作並未因全球威脅等級暫時下降而鬆懈。“淨壤”計劃從應急狀態轉入常態化執行。
硬體安全標準
開始強製實施,從源頭上堵住“資料屍毒”的硬體滲透路徑。
“非同步乾擾”演算法
成為關鍵基礎設施的標配。
針對退役軍人群體的“護翼”行動
持續開展,沈舟
的故事被不斷講述。
塵光金鑰
的算力除了監控深空,更多投入到對國內網路環境的日常“體檢”和“免疫”工作中,防範任何可能複蘇的“孢子”。
林建奇和鄭雅萍的工作重心,也從追捕具體的“幽靈”,轉向了構建更堅固的“人心堤壩”——通過教育、宣傳、製度完善,提升整個社會對新型網路犯罪的集體免疫力。
一日,金鑰發出低優先順序警報:檢測到一批來自東歐的二手顯示卡在流入國內挖礦市場前,其韌體中被發現了極其微弱的、與“幽靈”協議存在千分之一相似度的異常程式碼片段,但無法啟用,處於絕對靜默狀態。
“看,它們就像真正的病毒一樣,在不斷變異,試圖用最不起眼的方式重新尋找宿主。”鄭雅萍看著報告感歎。
“所以我們的監控和免疫係統,也必須像生物免疫一樣,持續進化,永不鬆懈。”林建奇回應道,他的目光再次投向那幅巨大的全球監控圖。
圖上,代表深空訊號可能回落區域的模擬曲線緩緩移動,如同緩慢呼吸的潮汐。
等待,成了新的戰鬥姿態。
而在那片曾經的犯罪泥沼中,無論是施害者還是受害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吞嚥著苦果,或努力走向新生。
他們的故事,共同砌成了這座名為“淨壤”的堤壩最堅實的基礎——關於人性的教訓,永遠比技術更值得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