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暗碼:血色螺旋 第422章 鏡廊回響與人心錨點
“歸墟”心跳那長達數小時的首次靜默,如同宇宙按下了一個暫停鍵,在淨蝕中心內部引發了遠比外部觀測到的更深的震動。它打破了之前任何一種基於固定模式的推演,將威脅模型推向了一個更不可預測的、可能具備某種“意識”或“反應”的維度。
林建奇下令進入“靜默守望”狀態:暫停一切主動探測行為,包括“錨點”內可能引起共振的集體冥想訓練,全麵轉入被動接收和分析模式。他需要理解這“靜默”的含義——是“沉睡”、“轉向”,還是“蓄力”?
塵光金鑰的算力以前所未有的強度投入到對靜默前後所有可用資料的關聯分析中,試圖找到任何一絲可能引發這次變化的蛛絲馬跡。
與此同時,對社會層麵而言,“幽靈”案已是過去式。但淨蝕中心並未忘記其“淨壤”的初心——持續清掃罪案餘燼,並將其轉化為滋養社會免疫係統的養分。
各地偵查員提交的最終報告已被深度整合,其價值超越了個案本身:
鮑玉佳案
揭示了轉型期軍人心理疏導與社會再融入機製的缺失,相關建議已提交退役軍人事務部,推動建立了更完善的跟蹤幫扶體係。
武京偉案
暴露了技術人才犯罪預防與改造中能力引導的困境,成為司法係統研討的典型案例。
林奉超案
提供了價值觀扭曲與集體忠誠背叛的完整心理演變樣本,被軍隊政治工作部門納入警示教育核心教材。
危暐、危金根案
則作為權力尋租與家風敗壞導致家族性崩塌的極端範例,被紀律檢查委員會引用。
所有案犯的服刑表現資料被持續錄入“淨壤”資料庫,其模型正變得越來越精準,能夠更早識彆出具有類似風險因子的人群。
這些曾經的罪犯,其個體悲劇的價值,在於為守護更廣大社會的安寧提供了冰冷的、卻不可或缺的資料基石。
而對受害者群體的追蹤,則持續展現著法律與社會修複的力量:
馬文平
的互助基金規模穩步擴大,他甚至開始接受專業管理培訓,試圖讓這份事業更可持續。
程俊傑
的家鄉在他的孩子的幫助下,引入了新的電商模式,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梁露
研發的量表通過了專家評審,即將在全軍推廣,她正著手編寫配套的乾預手冊。
沈舟
在淨蝕中心如魚得水,其基層視角多次幫助團隊避免了脫離實際的決策。
西北天才少年
的團隊發表了一篇關於“意識場諧波”的論文,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廣泛討論。
光明,正在切實地驅散黑暗留下的陰影。
就在“靜默守望”持續了數周,一無所獲,眾人漸感焦灼之時,轉機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
沈舟
在例行篩查基層網安部門上報的異常事件時,注意到一則不起眼的訊息:某市圖書館的公共電子閱覽室,一台老舊電腦的硬碟,在深夜無人使用時,出現了極其異常的資料讀取模式,讀取的不是檔案,而是硬碟物理扇區的底層地址,其訪問模式呈現出的數學規律,與“歸墟”心跳的頻率存在驚人的映象對稱性!
彷彿有一個無形的存在,在通過這台微不足道的舊電腦,反向“讀取”著人類世界的某種底層資訊!
技術團隊火速介入。經查,該電腦曾被多名中學生用於參加一個國際性的線上數學競賽,期間執行過大量計算程式。
金鑰深入分析後,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這些數學計算產生的特定邏輯序列和熱量模式,偶然間與“歸墟”的某種資訊接收機製產生了共振,暫時將其“注意力”吸引了過來!而那數小時的全球靜默,可能正是因為它的“注意力”被短暫地“錨定”在了這台舊電腦上!
“它不是在全知全能地‘傾聽’,”鄭雅萍恍然大悟,“它更像是一種…被動反射機製?隻會對特定模式的‘刺激’產生反應?我們之前的集體冥想,可能無意中成了一種強效‘刺激’!”
這個發現顛覆了之前的“捕食者”想象!“歸墟”可能更像一麵鏡子,或者一個複雜的共鳴箱,人類集體意識的特定波動(無論是混亂還是秩序)敲擊了它,它便回以相應的“回聲”!
那持續的“心跳”,或許隻是宇宙背景波動的某種自然規律,而非“它”主動發出的訊號?
“立刻分析所有已知能引發‘歸墟’反應的事件!”林建奇下令,“找出那個關鍵的‘共振模式’!”
分析結果很快出來:無論是此前的集體情緒浪潮、高能物理實驗的強烈期待,還是“錨點”內的集體冥想,其共同點都是高度有序、高度同步的意識能量聚焦!
“歸墟”並非以情緒為正負為食,它回應的,是意識能量本身的“強度”和“
coherence(
coherence
相乾性)”!
那本民間藝術家的日記再次被翻開——“我們越是喧囂…鏡子就越是扭曲…我們越是追求靜默,鏡子本身就越是清晰…”
先人的智慧再次得到印證!對抗鏡子的方式,不是製造更大的噪音或追求極致的死寂,而是保持自身意識的穩定與柔和,避免產生能強烈“敲擊”鏡子的能量尖峰!
“重新定義策略!”林建奇的聲音中帶著一種如釋重負的明晰,“我們的目標不是打敗它,而是學會與它‘無害共存’。停止所有可能產生高強度、高相乾性意識能量的主動實驗!‘淨壤’計劃的重點,從‘構建防禦’轉向‘培養社會的內在平靜與理性韌性’。”
這意味著,工作的核心從淨蝕中心的技術對抗,轉向了更廣泛、更基礎的社會教育、心理疏導和文化建設。這是一場更為漫長,卻也更為根本的戰役。
淨蝕中心的警報等級悄然下調。
深空的“心跳”依舊,但已被重新定義為一種需要規避而非對抗的自然現象。
“逆模因”濾網的研究被納入長期基礎理論專案,不再緊迫。
林建奇走到窗邊,城市華燈初上,車流如織。
億萬普通人依舊過著他們的日常生活,對頭頂星空深處和自身意識深處隱藏的奧秘一無所知。
而這,或許正是最好的狀態。
守護者的最高成就,不是贏得一場驚天動地的戰爭,而是讓被守護者永遠不必感受到戰爭的存在。
淨蝕的使命,從對抗具體的罪惡,到對抗抽象的威脅,最終落在了守護這份平凡日常的“平靜”之上。
方尖碑靜默如初,其光芒不再銳利,變得溫潤而恒久,照亮的是人類文明內在的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