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暗碼:血色螺旋 第458章 暗痕修複與星海微瀾
“幽靈”案的震波漸次平複,但其刻下的深痕仍需時間細細修複。社會肌體的自我癒合能力與“淨壤”係統升級後的主動乾預交織在一起,共同應對著案後時代的新舊課題。而星空彼岸的沉默觀察者,其意圖依舊如謎。
切入點:案後深度修複的挑戰與“播種者”訊號的異常擾動。
一、
深度修複:看不見的戰場
製度的“顯微手術”:
林建奇推動的《“幽靈”案析因報告》引發了更深層次的製度反思。不僅是大方向的修補,更深入到“微權力”執行的毛細血管。例如:
針對“鮑玉佳式”漏洞,銀行係統推行“員工行為數字畫像”,對敏感崗位人員進行更動態、更精細化的合規監測與風險評估。
針對“陶成文式”操作,軍隊和地方人事部門建立了“軍官身份與轉業安置全鏈條回溯覈查機製”,對過往一定年限內的類似情況進行抽查複核,旨在挖掘可能存在的曆史遺留問題。
針對“孫鵬飛式”滲透,退役軍人事務係統加強了與社羣、公安的資料聯動,對生活突然出現重大變故、有異常社交圈或消費記錄的退役軍人,進行早期、非侵入式的關懷性訪談和風險提示。這套係統成功預警並乾預了數起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的個案。
人心的“持久戰”:
修複工作遠非一勞永逸。
程俊傑發現,幫助他人雖能帶來價值感,但深埋的創傷仍在深夜不時襲來。他開始接受更專業的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係統治療,過程痛苦但必要。
梁露的讀書會小有影響,但一次活動中,一位參與者無意中提及的相似受騙經曆幾乎讓她當場失控。她意識到,重建信任之路,漫長而反複。
甚至曹榮榮,也在一次市場監管部門的突擊檢查中(雖證明其完全合規),因過往經曆而一度情緒崩潰,恐懼再次被捲入是非。
這些細微的波瀾顯示,罪惡留下的心理創傷,其修複週期遠比想象更長,需要社會提供更持久、更專業的支援係統。
二、
殘餘網路的“死灰複燃”?
鄭雅萍團隊監測到,一個與已被搗毀的犯罪網路存在高度相似行為模式(資金拆分手法、通訊加密習慣、目標選擇偏好)的新興團夥,正在鄰省邊境區域悄然活動。其手段更為隱蔽,似乎吸收了“幽靈”案覆滅的“教訓”。
博弈升級:
這個新團夥似乎研究過“幽靈”案的公開資訊,規避了張帥帥當年使用的某些技術特征,且不再直接接觸退役軍人,轉而利用網路遊戲平台、短視訊平台物色和引誘目標。
偵查反製:
林建奇指令,不急於抓捕,而是利用“淨壤”係統的模式識彆能力,對其進行全程監控,摸清其全部架構、成員及境外聯係通道。同時,主動向該區域注入經過設計的“誘餌”資訊,測試其反應,引導其行動,從而掌握更多主動權。這是一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無聲較量。
三、
“歸墟”訊號的異常波動:
伍華權的腦電波監測再次出現令人費解的變化。此前那種“響應式波動”逐漸穩定下來,彷彿“播種者”習慣了人類持續傳送的“文明資料流”。然而,近期當研究人員嘗試傳送一段編碼了人類近期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的資訊時,伍華權的腦電波與“歸墟”訊號的共鳴,突然出現了一次極其短暫卻異常劇烈的頻譜撕裂!
這種“撕裂”轉瞬即逝,很快恢複原狀,彷彿什麼也沒發生。但這一異常被高度靈敏的裝置精準捕獲。
科學團隊的爭論:
有人認為這隻是隨機乾擾;有人則認為這是“播種者”對特定型別技術進展的“高度關注”或“警惕”的表現;甚至有人猜測,這是否是一種超出理解的“情緒”反應?
林建奇的警覺:
他下令暫停向“歸墟”方向主動傳送可能涉及前沿科技突破的資訊。“我們不知道‘播種者’的評判標準是什麼。在徹底理解之前,謹慎是必要的。”
這表明,與外星文明的接觸,哪怕隻是單方麵的、間接的,也充滿了未知的風險。
林建奇站在淨蝕中心巨大的星際圖前,目光在代表“歸墟”的光點和代表地球的藍點之間徘徊。
腳下,是社會肌體艱難而堅定的修複,是犯罪與反犯罪永無止境的博弈。
遠方,是深邃的星空,是沉默卻可能因人類特定進步而產生“反應”的未知存在。
“我們修補過去的漏洞,應對現在的威脅,卻還要思考如何麵對未來的……‘觀眾’。”鄭雅萍感歎道。
“或許,‘觀眾’一直都在。”林建奇緩緩道,“隻是我們以前不知道。現在知道了,就不能假裝看不見。”
他轉過身,目光重新變得堅定。
“做好我們自己的事。讓人間更值得守護,讓文明更加強韌。無論‘觀眾’是誰,無論它為何觀察,這都是我們唯一的、也是最有力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