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暗碼:血色螺旋 第466章 蛛絲尋跡與驚弓之鳥
新城場站倉庫的混亂之夜如同投石入湖,漣漪雖暫歸於平靜,但其產生的水紋卻已悄然擴散至岸邊,被敏銳的漁夫——林建奇與鄭雅萍——精準捕捉。並非所有罪惡都能被夜色完美掩蓋,尤其是當參與者自身已成為驚弓之鳥時。
切入點:偵查員如何從細微處捕捉到這場內訌的蛛絲馬跡,並以此為契機撬動整個僵局。
過程與細節描述:
異常訊號的捕獲:
淨蝕中心的宏觀社會動態監測係統(“塵光”子係統)捕捉到數個異常聚集點:新城場站周邊夜間短暫出現的多部手機關聯訊號(屬於孫鵬飛、林奉超、鮑玉佳等人);場站內部一個廢棄倉庫區域的能量消耗微增(燈光、可能有的取暖裝置);以及該區域周邊監控捕捉到的多輛非登記車輛短暫停靠又迅速駛離的模糊影像。這些訊號單獨來看微不足道,但其時間、地點的高度重合性觸發了係統的低概率事件預警。
情報的交叉驗證:
鄭雅萍團隊立即調取並交叉分析這些資訊:
發現這些手機訊號的主人,均與正在秘密調查的“退役軍人關聯異常經濟行為”名單高度重合。
通過交通卡口係統追蹤那幾輛模糊車輛,發現其行駛軌跡分彆來自孫鵬飛、陶成文(雖其本人未直接到場,但其關係車輛出現)、林奉超等人的常用活動區域。
查詢新城場站的內部備用電力記錄,確認那晚該廢棄倉庫區的電路有極短暫的啟用記錄。
“一場非法的、秘密的聚會。”
鄭雅萍迅速做出判斷,“而且參與者都是我們的‘老朋友’。”
現場的無聲證言:
儘管孫鵬飛等人進行了倉促清理,但在他們離開後,鄭雅萍立即協調安排了一支高度專業、行動無聲的現場勘查小組,利用技術手段(如痕量證據提取、三維鐳射掃描、微痕跡分析)對倉庫進行了秘密勘查。
發現了未被徹底清理的血跡(經後來比對與陶成文、魏超、馬文平等人相符)、張帥帥破碎的眼鏡碎片、多種不同的腳印和打鬥導致的物品移位痕跡。
最重要的是,在一個極其隱蔽的角落,技術員發現了陶成文丟失的那個偽裝成充電寶的加密硬碟。這個發現讓鄭雅萍如獲至寶。
心理攻勢的契機:
林建奇和鄭雅萍決定暫不打草驚蛇,而是利用這次內訌事件作為撬棍,對已經處於恐慌中的目標進行精準的心理打擊。
他們首先選擇了意誌最薄弱的環節之一——曹榮榮。在一次看似常規的社羣人員走訪中,偵查員“無意”中提及:“聽說前幾天晚上新城場站那邊好像有點熱鬨?沒打擾到你們吧?”
曹榮榮瞬間臉色慘白,手指顫抖,其過度反應幾乎等於承認。
對魏超,則在其單位領導配合下,由穿製服的人員對其進行了一次“安全生產警示教育”,重點強調了“遵守紀律、聽從指揮”的重要性,並“隨口”問道:“魏超,你最近沒跟著什麼不靠譜的人,去什麼不該去的地方吧?比如場站那些廢棄倉庫,很不安全。”
魏超的慌亂和結巴進一步證實了猜測。
甚至對陶成文,在其就醫時,也有“病友”閒聊起“現在社會治安真好,到處是監控,乾什麼都能被拍下來”,讓本就心虛的陶成文更加疑神疑鬼,擔心那晚的衝突已被記錄。
此事件對案件偵破的戰略意義:
打破僵局,確認關聯:
此前調查雖有多條線索,但部分關聯性需要證實。這次內訌事件,無意中將孫鵬飛團夥、林奉超\\/付書雲、陶成文\\/魏超等幾條看似獨立或若即若離的線索,清晰地、以動態衝突的方式捆綁在了一起,證實了他們存在一個緊密且可能已產生矛盾的犯罪共同體。
獲取關鍵物證:
陶成文的硬碟是意想不到的重大收獲,其破解為開啟危金根-陶成文腐敗鏈條提供了最直接的鑰匙。
加劇內部矛盾:
偵查員有針對性的、看似“無意”的點撥,如同在
already
充滿猜忌的團夥內部投下又一塊巨石。孫鵬飛會懷疑是誰走漏了風聲?林奉超會更加鄙視孫鵬飛團夥的“不專業”和“愚蠢”?陶成文會加倍怨恨魏超和孫鵬飛?這種互相猜疑極大地降低了他們的抵抗意誌。
鎖定重點目標:
此次事件後,林建奇基本判定,這個以新城場站為節點之一、涉及多名退役\\/現役軍人的犯罪網路,其核心人物和基本結構已浮出水麵,全麵收網的條件正在加速成熟。
發現潛在突破口:
馬文平的提前離去、程俊傑和梁露的倉皇逃離,也被外圍監控捕捉到。他們與其他人的不同行為模式,引起了鄭雅萍的特彆注意,將其標記為可能的潛在接觸和爭取物件。
林建奇在淨蝕中心的大螢幕前,看著技術還原的倉庫衝突模擬動畫(基於現場痕跡推斷),以及各個目標人物在被“點撥”後的心理應激反應資料曲線。
“一群因利而聚的烏合之眾,”他平靜地評價道,“利儘則散,大難臨頭,則會爭先恐後地彼此撕咬以求自保。”
鄭雅萍點頭:“他們的同盟,比我們想象的更脆弱。現在,裂縫已經出現,隻需要施加合適的壓力…”
“壓力可以來了。”林建奇目光銳利,“從那個硬碟開始,從最恐懼的人開始。是時候讓這場戲,迎來落幕了。”
偵查的天平,因這場犯罪者自身的內訌,而決定性地傾向了正義一方。收網的絞索,正在悄然收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