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基因暗碼:血色螺旋 > 第734章 餘波裡的微光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基因暗碼:血色螺旋 第734章 餘波裡的微光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韓老(“園丁”)的落網與“東山會”的覆滅,在社會表層並未掀起巨大波瀾。新聞通報措辭嚴謹,隻提及“某長期利用影響力進行權錢交易、嚴重破壞經濟秩序的犯罪團夥被搗毀”,細節隱於官方檔案的嚴謹措辭之後。然而,在特定的圈子內部,這場地震的餘波深遠而持久,權力的版圖在無聲中悄然重塑。

對“破曉”小組的大部分成員而言,戰鬥似乎已經結束。但他們很快發現,撕開黑暗帷幕之後,暴露在陽光下的,不僅僅是罪有應得的伏法者,還有一片需要漫長時日才能撫平的精神瘡痍,以及潛藏在製度肌理深處、亟待修複的細微裂痕。

(一)

審判台前:罪與罰的顯影

莊嚴肅穆的法庭。曹榮榮站在證人席上,麵對著被告席上那個曾經不可一世、如今麵色灰敗的韓老。她陳述著危暐(vcd)的暴行,陳述著那個老宅客廳裡被迫下跪的夜晚,陳述著付書雲的死亡,陳述著“星火”李博士的絕望……她的聲音平靜,卻像一把冰冷的手術刀,精準地剖開那被權力與金錢包裹的膿瘡。

韓老全程閉目,唯有在聽到“危暐”名字時,眼皮微微顫動了一下。

孫鵬飛和程俊傑作為汙點證人,詳細供述了他們在危暐脅迫下參與的財務造假、商業圍獵等罪行。他們的證詞,與沈舟團隊提供的龐大電子證據鏈、鮑玉佳整理的銀行異常流水、以及從潛航器獲救的“信使”提供的跨國勾連資訊,相互印證,構築起一道無法撼動的證據高牆。

審判漫長而煎熬。每一份證詞,每一段錄音,每一筆資金流向,都在無聲地訴說著一個特權生態如何形成、運作,並最終反噬其構建者與依附者的過程。法律以其固有的嚴謹與冰冷,一點點丈量著罪惡的邊界,施加著應有的懲罰。

(二)

往事的烙印:銀行大廳裡的回響——沉默的代價

在等待法庭宣判的間歇,一次小範圍的聚會中,話題再次回到了那個標誌性的起點——銀行大廳裡危暐掌摑保安老趙的事件。這一次,鮑玉佳帶來了一些後續瞭解到的情況,讓這段往事的沉重感愈發清晰。

【回憶延伸

-

沉默的代價】

老趙被辭退後,生活陷入了困境。他年齡偏大,背上“衝撞客戶”的名聲,再難找到像樣的工作。家庭矛盾激化,妻子離他而去。他輾轉於各種零工,身體和精神都迅速垮塌。數年後,有人在城市邊緣的棚戶區發現他時,他已因長期酗酒和營養不良導致多種器官衰竭,潦倒離世。

“當時大廳裡那麼多人,”鮑玉佳的聲音帶著深深的無力感,“如果有一個能站出來,哪怕隻是說一句‘打人不對’,如果銀行管理層能有一點起碼的擔當,老趙的命運,會不會有所不同?”

她頓了頓,目光掃過在場的陶成文、張帥帥、曹榮榮等人:“那一巴掌,打掉的不僅僅是一個保安的工作和尊嚴,更是打掉了很多人心中對‘公道’還能存在的微弱信念。它用一種極端的方式宣告:在這裡,權力就是公道。這種示範效應造成的沉默螺旋,其破壞力遠超事件本身。”

張帥帥介麵道,語氣沉重:“就像我們當時麵對小鄧被辱罵,選擇了沉默一樣。每一次沉默,都是在為那種扭曲的‘規則’投下一張讚成票,都是在加固那個將人分為三六九等的無形牢籠。”

這番討論,將一次具體的暴力事件,延伸到了對社會心理和集體責任的拷問。危暐的暴力之所以能屢屢得逞,不僅僅在於他自身的囂張,更在於周圍環境或主動或被迫的“配合”與“沉默”。

(三)

新生之路:破碎與重建

法庭之外,生活仍在繼續,帶著滿身傷痕,努力走向新生。

曹榮榮全身心投入基金會工作,將其更名為“曙光互助基金”,旨在幫助更多像付書雲、老陳、胡秘書、“麻雀”、小孟、老趙這樣的暴力受害者與隱性受害者,提供法律支援、心理疏導和基本生活保障。這項工作瑣碎而艱辛,卻讓她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靜與力量。她將自己的大部分收入捐給基金會,住在簡單的公寓裡,彷彿要用這種近乎苦修的方式,洗刷掉過往那段奢華而屈辱歲月留下的印記。

孫鵬飛和程俊傑因主動揭發、配合調查且有重大立功表現,獲得了法律的從寬處理,但依然麵臨數年的刑期。他們平靜地接受了這一結果。孫鵬飛在入獄前對曹榮榮說:“榮榮姐,這是我該付出的代價。在裡麵,我會好好想想,以後出來,能不能做點真正對得起良心的事。”程俊傑則開始自學法律,他說想弄明白,自己當初到底是在哪裡一步步迷失的。

梁露辭去了原來的媒體工作,加入了一家專注於深度調查和非虛構寫作的獨立工作室。她開始動筆書寫這段經曆,不是作為控訴,而是試圖記錄下一個時代切片中,權力、人性與製度的複雜糾纏。她第一個去探訪的,就是老趙的故鄉,試圖拚湊出那個被一巴掌改變命運的小人物的一生。

馬強在專業機構的治療下,病情有所穩定,雖然記憶依舊破碎,但攻擊性大大減少。基金會為他提供了長期的療養支援。

鮑玉佳回到了金融監管領域,但選擇了一個專注於反洗錢和異常資金監控的崗位。她將“遺產”資料夾和《園林劄記》中揭示的種種資金運作手法,整理成內部警示案例,推動相關監管規則的細化與升級。

張帥帥和沈舟則因其在資訊科技和資料分析方麵的卓越能力,被吸納進一個新建的、專注於應對新型經濟犯罪和網路犯罪的專門機構,繼續在無形的戰場上與狡猾的對手較量。

陶成文和魏超的職位得到了提升,肩負起了更重要的領導責任。他們將“淨土”行動的經驗教訓,融入到了日常的隊伍建設和業務指導中,尤其強調內部紀律、跨部門協作和對新型犯罪模式的敏銳感知。

(四)

未儘的陰影:“清道夫”與“根”的遺產

然而,並非所有的陰影都已散去。

國際刑警對“清道夫”的追捕仍在繼續,依據“園丁”提供的“幽靈航線”線索,幾個可疑的深海區域被反複掃描,但那條“深海之刃”如同真正融入了大洋,蹤跡全無。那家歐洲私人軍工實驗室在巨大的國際壓力下關閉,但其核心技術人員和部分最尖端的研究資料去向不明。有分析認為,“清道夫”及其掌控的技術,可能已經轉入更深、更暗的地下,或者被其他神秘勢力接手。它像一個未引信的炸彈,沉在未知的深淵,提醒著人們鬥爭遠未到高枕無憂的時刻。

另一方麵,對“根”(那個被腐蝕的內部節點)的深入調查,牽扯出少數幾個級彆不高、但位置關鍵的官員,他們或因貪婪,或因被抓住把柄,成為了“園丁”體係的資訊源。雖然人被清除了,但其行為所造成的內部信任損傷,以及對某些業務流程潛在的影響,需要時間來慢慢修複。韓老在《園林劄記》中提及的“腐壞之氣”,並非憑空想象。

(五)

燈塔與微光

一年後,“曙光互助基金”舉辦了一次小型的週年紀念活動。曹榮榮、鮑玉佳、梁露、陶成文、張帥帥、沈舟等人齊聚。沒有盛大的儀式,隻有安靜的分享。

曹榮榮分享了一個基金幫助的年輕女孩的故事,那個女孩因為拒絕上司的潛規則而被惡意打壓,幾乎走上絕路,在基金的幫助下重新找到了工作和生活的勇氣。

鮑玉佳談到她在新的崗位上,如何阻止了一起利用複雜股權結構進行的洗錢企圖,其手法與“東山會”如出一轍。“他們還在,隻是換了馬甲。我們不能停下。”她說。

梁露朗讀了她書稿中的一段,是關於老趙的。她找到了老趙在老家的妹妹,拿到了一張他年輕時穿著軍裝、意氣風發的照片。“我想記住他本來的樣子,而不是最後那個倒在棚戶區裡的模糊身影。”

陶成文總結道:“我們摧毀了一個‘園林’,但種子可能還飄散在風中。我們的工作,就是不斷清理土壤,讓陽光更多地照進來,讓健康的種子能夠生長。這或許就是‘破曉’之後,我們存在的意義。”

活動結束時,夜色已深。眾人散去,城市燈火通明。

曹榮榮和鮑玉佳並肩走在街上。

“還記得銀行大廳那天嗎?”鮑玉佳忽然問。

“永遠記得。”曹榮榮回答。

“那時候,覺得黑暗漫無邊際。”鮑玉佳望著遠處的霓虹。

“現在呢?”

“現在知道,黑暗一直都在,”鮑玉佳停下腳步,看著曹榮榮,眼神清澈而堅定,“但重要的是,我們成了燈。哪怕隻是微光,也能照亮一小片地方,告訴那些在黑暗裡摸索的人,路,還在。”

遠處,大廈頂端的航空障礙燈,在夜空中規律地閃爍著,如同永不熄滅的燈塔。

第七百三十四章,在審判的進行、往事的深化、個人的新生與未儘的挑戰中結束。主要的故事落下帷幕,但生活的複雜與鬥爭的持續得以顯現。罪惡被清算,傷痕在癒合,而守護光明、防止黑暗回潮的漫長旅程,才剛剛步入新的階段。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成為餘波裡那一縷不滅的微光。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