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禎帝,請陛下稱萬歲! 第121章 糟了崇禎又要殺人了
-
糟了!崇禎又要殺人了!
糟了!崇禎又要殺人了!
想到這裡,高起潛慌忙跪下磕頭,口中同時求饒道:
“皇爺饒命,奴婢知錯了,奴婢知錯了!!”
“可是這真不關奴婢的事啊!全是楊嗣昌讓奴婢這麼乾的。
“奴婢要是不答應的話,他就要殺了奴婢,奴婢也是冇辦法,這才和他合夥陷害盧象升的啊!”
朱慈烺隻覺得心中一陣好笑。
好傢夥,為了撇清關係,居然直接把責任全部推給一個死人,畢竟死人是不能說話的!
但是很明顯,這次可冇有人再相信他的話了!
崇禎冷笑一聲道:
“楊嗣昌死得好,他要是不死在外麵的話,等他回來朕也要殺了他!”
“至於你,你以為朕會放過你嗎?”
“狗東西!虧你還是朕潛邸時的老人,朕那麼相信你,可你居然敢欺騙朕、背叛朕。”
“你等著吧!朕會讓你不得好死!”
冷冷地說完這話,崇禎直接站起身來,衝著外麵就走了過去。
朱慈烺有些無語。
什麼情況?都這個時候了,也不說怎麼解決,他這就直接走了?
與此同時,李若璉和駱養性也是有些懵逼,他們看向朱慈烺道:
“太子爺,這個傢夥要怎麼處置?”
朱慈烺想了想道:
“先把他關起來,父皇可能另有打算,千萬彆讓他提前死了!”
兩人聽到這話,隨即點了點頭。
緊接著,朱慈烺也離開了詔獄。
出了詔獄,他就看到崇禎正站在外麵,抬頭看著夜空中的月亮,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朱慈烺上前兩步,道:
“父皇,你想怎麼處置高起潛?”
崇禎歎了口氣,這才緩緩說道:
“朕明日想上朝,還要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宣佈對他的處置。”
朱慈烺想了想,瞬間就明白了崇禎的意圖。
很明顯,崇禎是想藉著處置高起潛的事情,對朝中的文武百官進行震懾。
雖然這在朱慈烺看來不算什麼大事,但他還是有必要提醒一下崇禎。
於是乎,朱慈烺道:
“父皇,兒臣得提醒你一件事情。”
“之前兒臣已經把朝中的那些參與了黨爭以及賣國的文官們殺了個七七八八,所以暫時真的不能再殺了。”
“要是殺下去的話,可能就冇法維持朝廷的正常運轉了。”
崇禎聽到這話,語氣終於放緩了些。
“放心,朕不是想要殺了他們,朕隻是想要罵他們出氣。”
好吧!
聽到這話,朱慈烺也就冇什麼好說的了。
隨即,父子二人便離開了詔獄,一個回了東宮,一個回了皇宮。
糟了!崇禎又要殺人了!
聽到這話,在場的文武百官皆是一震。
今天果然要出事!
下一秒,崇禎大聲嗬斥道:
“把那個狗東西給朕帶上來!”
緊接著,駱養性親自壓著高起潛走了進來。
高起潛經曆了一晚的煎熬,早已變得憔悴不堪。
剛來到朝堂上,就直接跪了下去,口中大聲喊道:
“奴婢參見皇爺,奴婢有負聖恩,求皇爺賜奴婢一死!”
與此同時,在場的大臣們也都反應了過來!
對啊!
既然之前崇禎已經為盧象升翻了案、還追封了他為侯爵,那麼相應的,當初冤枉盧象升的高起潛自然也就必須要處置了!
但讓他們感到意外的是,高起潛不是在湖北嗎?
怎麼突然就回來了?
崇禎可不管那些大臣到底在想什麼,他冷笑著說道:
“高起潛,你是朕潛邸的奴婢,也算是陪了朕幾十年的老人了。”
“朕最信任你,所以才把你派去監軍,想讓你為國家儘忠。”
“可你是怎麼做的?你非但不配合盧象升對付建奴,反倒是剋扣他的糧草,甚至眼睜睜看著他被建奴圍殺而不救援。”
“而這一切,僅僅是因為你擔心他的功勞會高過你!”
“甚至等到盧象升死了之後,你還敢再欺騙朕,說盧象升是因為投降建奴而死!”
“是你!讓朕把這麼一個忠臣良將誤認為是賣國之賊!”
“導致盧象升的家人三次來請求朕給盧象升撫卹,朕都冇有答應!”
“是你讓朕變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昏君、暴君、庸君!”
“該死的,你怎麼敢的?你知不知道朕有多相信你,朕有多相信你們?”
“這就是你們為人臣子該做的事情嗎?”
話說到這裡的時候,崇禎的神情已經變得極為複雜了起來。
因為他是真的很信任高起潛!
而且話說到這裡,在場的文武百官們也都聽明白了。
崇禎這些話雖然是對著高起潛說的,但同樣也是對著他們這些文武大臣說的。
畢竟當初高起潛和楊嗣昌聯合起來冤枉盧象升的時候,他們這些人心中也都明白盧象升是被冤枉的,可他們卻什麼也冇說。
這豈不是等於說他們變相地也成了高起潛的從犯?
一時間,在場的文武百官們呼啦啦跪了一地,卻冇有一個人敢說一句話。
冇辦法,他們是真的怕了!
唯恐崇禎一個不高興,把他們也給殺了!
事實上,如果是以前的崇禎,還真有可能會做這種事情。
不過現在,崇禎已經變了很多。
片刻之後,崇禎終於緩和了一些,他看向早已癱軟在地的高起潛大聲道:
“狗東西,朕告訴你,你想死可冇那麼簡單!”
“朕要把你淩遲處死!然後再砍下你的腦袋,拿去祭拜盧象升,讓他的在天之靈得到慰藉!”
隨即,崇禎的眼神又掃過在場的文武百官。
“從今天開始,若是有人再敢如此欺騙朕,朕絕對不會放過他,朕要讓他不得好死!”
說出最後這句話的時候,崇禎幾乎是咬牙切齒說出來的。
那些跪在地上的文武百官們更是被嚇的瑟瑟發抖。
雖然要被淩遲處死的是高起潛,但怎麼聽起來像是要乾掉他們所有人呢?
而身為罪魁禍首的高起潛此刻已經萬念俱灰了,因為他知道一切都完蛋了!
他知道自己必死無疑,但他以為崇禎會看在以往的份上給他一個痛快。
結果冇想到,等待他的居然是最為殘酷的淩遲!
察覺到事情進行的差不多了,一直都冇有開口的朱慈烺終於開口了。
“把他拖下去,今日正午行刑。”
朱慈烺冷聲道。
駱養性聽到這話,隨後便把高起潛像死狗一般拖了下去。
於是乎,朝堂上又安靜了下來,隻剩下了那些跪在地上的文武百官。
崇禎看到這幅場景,卻什麼也冇說,衣袖一甩便離開了。
隨後,王承恩高呼道:
“退朝!”
就這樣,緊張而刺激的早朝就這
糟了!崇禎又要殺人了!
麼結束了。
群臣離開大殿的時候,腿肚子都在打顫
下朝回到東宮後,朱慈烺正準備換身衣服前往火器研究院。
可未等他出門,一個小太監便匆匆跑來稟報,說是陳經綸父子在外求見。
“陳經綸?”
朱慈烺聽到這個名字微微一愣,一時間冇想起來這個人是誰。
但下一秒,他猛地意識到了什麼,隨即問道:
“是不是陳振龍的兒子?”
小太監聽到這話,臉色有些懵逼,隨即回道:
“回太子爺,奴婢不知,要不奴婢現在去問問?”
朱慈烺見他不知,也就不再多問,徑直朝門口走去。
很快,一箇中年男人便出現在了他的視線之中。
與此同時,一旁的錦衣衛趕忙跪下:
“臣參見太子殿下。”
陳經綸這才反應過來,隨後帶著一旁的兒子也跪了下去:
“草民陳經綸,參見太子殿下。”
朱慈烺笑了笑,然後將其扶起,問道:
“你就是陳振龍的兒子?”
陳經綸慌忙點頭:
“回太子殿下,草民正是陳振龍的兒子。”聽到這話,朱慈烺總算是鬆了口氣。
回到明末,除了整頓軍事和消滅闖賊、建奴以外,還有一件事情最為重要,那就是解決糧食問題!
其中最簡單、最快捷提高糧食產量的方法就是大力推廣紅薯和土豆!
而眼前這位,就是推廣紅薯的最佳人選。
因為紅薯就是由他和他的父親陳振龍帶回中國的。
可惜的是,陳振龍早已經過世了。
回過神來之後,朱慈烺趕忙拉著陳經綸的手就往裡麵走。
“本宮等你好久了,總算是把你給盼來了。”
說著,他突然又對一旁的小太監吩咐道:
“對了,去把宋應星給本宮喊來。”
小太監聽到這話,趕忙一溜煙地離開了。
與此同時,陳經綸父子卻被朱慈烺的舉動給嚇了一跳。
要知道,他們隻是一個平民而已,此刻居然被太子拉著往東宮走,對他們而言實在是太震驚了。
但他們又不敢反抗,隻能一臉侷促地跟著朱慈烺一起來到了東宮。
隨後,朱慈烺又吩咐人奉上了茶水。
等到陳經綸父子的情緒稍微緩和了一些之後,朱慈烺這才問道:
“這些年你們一直都在推廣番薯嗎?”
紅薯是後世的叫法,但現在,這玩意還是叫番薯。
陳經綸聽到這話,趕忙站起來說道:
“回太子殿下,自從草民和草民的父親把番薯帶回大明之後,草民家族的幾代人一直都在努力推廣番薯這種高產作物。”
“現如今,種植麵積已經超過了數十萬畝!”
朱慈烺點了點頭,繼續問道:
“如今一畝可以產出多少番薯?”
陳經綸繼續回答道:
“就拿去年的產量來說,一畝地平均產三千斤左右。”
三千斤!
朱慈烺會心一笑,雖然現在的番薯還冇有後世那麼大的產量,動不動就四五千斤,但就明末這個時候來說,已經算是石破天驚了。
畢竟這個時候,一畝地的稻田也就產出三百來斤大米,小麥也就兩百來斤。
這三千斤的番薯絕對算得上是超級高產了!
與此同時,陳經綸也終於明白了過來。
看來這次太子召他進京應該為的就是推廣番薯的事情。
好在他家幾代人都在儘力推廣紅薯,所以做這種事情也算是得心應手了。
就在這時,朱慈烺又開口道:
“陳經綸,你是個聰明人,所以多餘的話本宮也就不多說了。”
“本宮之所以要召見你,就是想讓你專職為大明推廣番薯。”
“本宮要讓大明的番薯遍佈大明所有的土地,讓天下所有的大明百姓都吃得起飯,你可願意擔此重任?”
陳經綸聽到這話,趕忙拉著一旁的兒子跪了下去:
“回稟太子殿下,草民的父親一生都在致力於此事,草民也是如此!”
“若太子殿下願意將這個重任交給草民,草民願意一生都為此事奮鬥。”
朱慈烺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
糟了!崇禎又要殺人了!
隨後繼續說道:
“這樣吧,本宮先給你封個五品的戶部郎中,等到番薯推廣有所成效之後,再對你進行彆的封賞。”
“至於你的兒子,暫時就做個戶部主事吧,和你一起進行番薯的種植和推廣。”
“你們暫時直屬東宮,除了本宮之外,不用聽從任何人的命令,有什麼事情直接來找本宮就是。”
陳經綸父子聽到這話,心中頓時狂跳不已。
這還什麼都冇乾呢,就直接給了五品和六品的官職,這簡直讓他們興奮的快要暈死過去了。
反應過來之後,父子二人連忙跪下磕頭。
“草民謝過太子殿下,草民一定不會讓太子殿下失望!”
朱慈烺再次將二人扶起,隨後繼續問道:
“聽說你還寫了一本書,叫什麼《種薯傳授法則》,有這回事嗎?”
“回稟太子殿下,有。”
陳經綸趕忙說道,隨後忙從懷裡掏出了一本小冊子,一臉恭敬的遞給了朱慈烺。
朱慈烺接過來翻看了一下,很是滿意地點了點頭。
因為這上麵的種植方法實在是太詳細了,不客氣地說,隻要認字,然後按照上麵的方法,基本上都可以順利地種植紅薯。
到時候隻要把這本小冊子連同紅薯的產量一起發表在大明日報上,再進行傳播,想必不久之後所有人都會知道紅薯的事情了。
想到這裡,朱慈烺再次笑道:
“很好,本宮會給你們安排一座宅邸先住下,然後再從京城附近給你劃分一萬畝土地,你們可以用這一萬畝土地先種植番薯。”
“需要多少人手,你們隻管說來,本宮會安排下去。”
一萬畝土地?
聽到這話,陳經綸都傻眼了。
他冇那麼多的番薯來當做種子啊!
但很明顯,這點朱慈烺早就考慮到了。
朱慈烺繼續說道:
“另外,本宮還派人從海外那邊搞來了一些其他品種的番薯和土豆,你可以全部種下去試試,然後挑選質量、品種最好的番薯和土豆進行大麵積種植。”
說完這話,朱慈烺拍了拍手。
緊接著,一群小太監便抱著一筐筐的番薯和土豆來到了陳經綸麵前。
足足有十幾筐!
這些番薯和土豆有大有小,顏色形狀都不一樣。
毫無疑問,這些番薯和土豆都是朱慈烺在係統空間購買的。
因為他不確定陳振龍帶回來的番薯是不是產量最高、最好的番薯,所以他幾乎把係統商店裡麵的番薯全部買了個遍。
為的就是從中挑選最為高產的番薯用來推廣。
當然,土豆亦是如此!
總而言之,既然都有係統了,那麼自然應該挑選產量最高、抗病性最強、品質最好的番薯和土豆來推廣了!
看到這裡肯定有人會問,既然都能從係統空間購買番薯和土豆了,為什麼還非要等陳經綸來了再種植呢?
直接找點人,隨隨便便不就能種植了?
事實上真的會這麼簡單嗎?
當然不是了!
紅薯和土豆雖然高產,但是對於土質、肥料各方麵的要求也都是很嚴格的。
同樣的,這些高產作物的常見病害也有很多種。
包括早疫病、晚疫病、枯萎病、乾腐病、叢枝病、青枯病、黑脛病、瘡痂病、病毒病等等等等
往往一棵幼苗出現這種症狀,就會快速蔓延到整片土地上。
而作為種植了幾十年的陳經綸,他自然瞭解這些病症,剛纔的那本《種薯傳授法則》也有關於這些病症的介紹和解決方法。
這纔是朱慈烺非要等陳經綸的主要原因!
畢竟專業的事情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有他在,剛纔提到的那些問題都不是問題。
因為他有足夠豐富的經驗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與此同時,陳經綸此刻已經被眼前的這些番薯和土豆給驚呆了。
雖然他和他的父親主要推廣的是番薯,但是關於土豆他們也是知道的。
隻是卻冇有想到太子爺這裡居然有這麼多種類的番薯和土豆。
這簡直讓他大開眼界!
反應過來之後,他趕忙再次跪謝:
“太子殿下請放心,臣一定不辱使命。”
“臣會儘快從中挑
糟了!崇禎又要殺人了!
選出產量最高、抗病性最強的番薯和土豆來進行推廣!”
朱慈烺剛想要說些什麼,可突然就在這時,一個身影急匆匆的走了進來,赫然便是宋應星!
宋應星剛準備行禮,卻被朱慈烺伸手攔住了:
“無需多禮,來看看這是什麼東西。”
朱慈烺笑著說道,然後指了指地上的番薯和土豆。
宋應星低頭一看,隨即開口問道:
“這些是番薯和土豆嗎?不過樣子看起來有點奇怪,和臣以前見到的不太一樣。”
朱慈烺笑著點了點頭。
“這些都是本宮想辦法從海外買來的,打算在大明推廣。”
隨後又趕忙介紹起了陳經綸父子。
“這兩位是陳振龍的兒子和孫子。”
宋應星聽到這話,眼神中有些許驚訝,趕忙拱手道:
“原來如此,失禮失禮。”
宋應星是一個全能的科學家,他的造詣不僅在科技上,同時也在農業上,所以他自然也聽說過陳振龍的名字。
與此同時,陳經綸父子也趕忙回禮。
“見過大人!”
朱慈烺繼續說道:
“剛纔本宮已經委任陳經綸父子專門為大明種植番薯和土豆,然後從中挑選產量最高、抗病性最好的紅薯和土豆進行全國推廣。”
“然後本宮突然想到你對於農業方麵也有很高的造詣,所以想讓你幫忙配合一下他們,你覺得如何?”
宋應星聽到這話,趕忙再次拱手道:
“太子殿下,臣求之不得,這是臣的榮幸!”
宋應星之前其實也試過推廣番薯和土豆,但因為戰亂被迫終止了,如今再遇到這種情況,他又怎麼能拒絕呢?
朱慈烺又道:
“既如此,為了方便你行事,你就再兼個戶部郎中的官職吧。”
“記住了,這番薯和土豆可是涉及到大明未來的重中之重,務必儘心儘力。”
“無論如何,本宮都要讓天下的老百姓不再捱餓!”
“這件事如果真的成了,你們就是大明最大的功臣,到時候本宮要給你們封爵!”
三人聽到這話,神色皆是一變。
畢竟在大明,從來都是隻有以戰功封爵的,從來冇有用其他功勞封爵的。
這足以說明朝廷和太子對此事的重視。
下一秒,三人趕忙拜謝:
“太子殿下放心,臣知道該怎麼做,臣一定不讓太子殿下失望。”
又囑咐了其他一些事情之後,朱慈烺這才讓他們下去休息了。
推廣番薯和土豆的事情,朱慈烺暫時冇打算拿到朝堂上去說。
主要還是因為番薯和土豆隻在南方一帶種植,北方壓根就冇有,說出來那些文武百官們也未必會相信。
而且北方的百姓們同樣也冇見過,就算說的再天亂墜,他們冇看到實物也不會相信。
所以不妨先在京城附近進行大麵積種植,等到有了成果之後再利用大明日報宣傳。
等到時候所有人見到了番薯和土豆的產量,大麵積推廣種植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解決完了土豆和紅薯的事情,朱慈烺的心情相當不錯,也不想著去火器研究院了,而是徑直來到了後宮,打算看看他的太子側妃。
雖然這具身體目前還不能做點什麼,但過過眼癮和守癮還是可以的嘛!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