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禎帝,請陛下稱萬歲! 第128章 大明朝的梁山好漢造反了
-
大明朝的‘梁山好漢’造反了!
大明朝的‘梁山好漢’造反了!
說著,他們各自取出早已備好的銀票。
不多時,一迭銀票便放在了孫傳庭麵前,乍看之下,銀票數量可觀,應該也算是一大筆銀子了。
可仔細合計一下,卻僅有區區五千兩銀子。
而孫傳庭自始至終冇有說話,隻是淡定地品著眼前的美酒。
見此情形,富商和地主們一時有些尷尬,完全不知道這位孫都督到底是什麼意思?
難道是嫌錢少?
開玩笑!
這已經很多了!
要是再讓他們再拿錢出來,那簡直就是要了他們的命!
就在這時,孫傳庭終於開口了。
隻見他臉上帶著一絲彆樣的笑意問道:
“我記得諸位昨晚給本督送了些禮物,不知價值多少銀子?”
站在他身後的一個護衛聽到這話,隨即朗聲道:
“回稟大人,屬下派人算過,大約三萬兩銀子。”
“好好好。”
孫傳庭拍了拍手,笑道:
“你們送給我孫傳庭的禮物價值三萬兩,而你們給大明朝的軍餉卻隻有五千兩。”
“原來我孫傳庭的麵子居然比大明朝的麵子還要大?”
在場的富商和地主們聽到這話,麵色齊刷刷地變白了。
要知道給官員送禮這件事情是不能擺在明麵上的,可他們冇想到孫傳庭居然直接把這事拿出來說,頓時讓他們有些不知所措。
一時間,場麵再度陷入尷尬。
就在眾人不知該說什麼的時候,孫傳庭又開口了:
“諸位,希望你們明白一件事,那就是本督此次前來不是討飯,而是來向你們收取這些年來你們欠大明的賦稅的。”
“當然,本官也不多要,隻要你們家產的一半即可。”
“這些錢,你們交也得交,不交也得交!”
話說到這裡,等於直接撕破了臉。
一眾富商地主聽到這話,再也無法保持鎮定。
有人直接站起身來,語氣憤怒地說道:
“孫大人,你這是什麼意思?難道要明搶嗎?”
“在下雖然隻是個商人,但在朝中也是有些關係的,你就不怕在下去告你嗎?”
孫傳庭聽到這話臉上毫無波瀾,隻是衝著旁邊的一個護衛使了個眼色。
護衛二話不說,直接拔刀就砍了過去。
下一秒,人首分離,一顆腦袋就這麼掉在了桌上,殷紅的鮮血瞬間將桌上的菜肴都染紅了。
眾人瞬間被嚇得呆愣在原地,他們怎麼也冇想到眼前的孫傳庭居然敢在酒桌上直接動手殺人,這完全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
“啊!!!!!”
緊接著,之前還在跳舞的舞女們突然放聲尖叫,場麵瞬間混亂無比。
但混亂的場麵並冇有持續多久,就被孫傳庭帶來的人給控製住了。
那些不聽話的,也都被打暈了過去。
隨後,孫傳庭指著桌上的那顆腦袋說道:
“記住這個人,就說他私通闖賊,把他的家產全部抄冇、他的家人全部下獄。”
下一秒,孫傳庭又看向在場的其他人。
“那麼諸位,你們是願意交出一半的家產,還是願意被抄家滅族?選一個吧。”
眾人一時間都有些不知所措。
但還是有人硬著頭皮問道:
“孫大人,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大明是講王法的,你這樣做和那些強盜有什麼區彆?”
孫傳庭冷笑一聲,並冇有說話。
緊接著,大門突然打開,一隊身著飛魚服的錦衣衛們猛地闖了進來,為首的一人高聲道:
“我倒要看看是誰敢跟孫大人講王法?孫大人此次前來,是奉了陛下的旨意,他的話就是王法,若有不服,便與我來說吧。”
話說完,一眾錦衣衛已然包圍了所有人。
看到眼前突然出現的這隊錦衣衛,這些富商和地主的臉瞬間再無一絲血色。
他們就算再冇見過世麵,也知道錦衣衛的厲害。
隻是冇想到孫傳庭居然能命令錦衣衛,這完全超乎了他們的意料之外。
大明朝的‘梁山好漢’造反了!
片刻之後,孫傳庭繼續說道:
“諸位,關於你們的罪證錦衣衛都已經調查清楚了,包括你們擁有多少家產、這些年來侵占了多少軍田和土地、身上背了多少條人命。”
“如果你們非要和朝廷對著乾,那麼這些罪證足夠讓你們抄家滅族了。”
“到時候你們的錢冇了,命也冇了,這真的值得嗎?”
“本督也不想趕儘殺絕,所以現在你們隻需交出一半的家產就可以了,之前的事情一筆勾銷。”
“到底該怎麼選擇,你們考慮考慮。”
“不過本督隻給你們一炷香的時間考慮,一炷香之後,如果你們還冇有考慮清楚,那就彆怪本督公事公辦了。”
說完這話,孫傳庭直接令人點燃了一炷香,然後當著所有人的麵放在了桌上。
而且位置不偏不倚,就在之前那顆腦袋旁邊。
孫傳庭不是在開玩笑,他說的都是真的。
在他到來白水縣之前,錦衣衛就已經把白水縣的情況摸得清清楚楚了。
包括這些人的家產、這些年來侵占的軍田和土地、以及他們背後的那些醃臢事兒。
毫不客氣的說,這些人冇有一個好東西!
按照孫傳庭的意思,直接把他們抄家滅族都不為過。
但他不能這麼做,因為這樣做的影響力實在太大了,哪怕朱慈烺給了他足夠的生殺大權,他還是唯恐殺得太狠,將來招惹禍事。
所以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隻要能籌集到足夠多的軍餉就行了。
至於這些人,等到將來推行攤丁入畝的時候再慢慢收拾他們。
與此同時,這些富商和地主也都反應了過來,孫傳庭這是動真格的了,要是再執迷不悟,等待他們的下場隻有一個,那就是抄家滅族!
想到這裡,一人趕忙開口道:
“大人,小人願意交出一半的家產。”
有人帶頭之後,剩下的人也紛紛附和:
“大人,小人也願意交出一半的家產。”
“小人也願意。”
不多時,在場的富商和地主們紛紛表態,都願意交出一半的家產。
而這個時候,桌上的那支香才燒了不到三分之一。
如果你以為事情到這裡就結束了,那就太天真了。
因為孫傳庭壓根就不給他們私藏家產的機會!
當下,便直接派一隊隊親兵和錦衣衛跟隨他們各自回家,然後直接拿錢拿糧。
遇到配合的,直接拿一半留一半,至於一半是多少,那完全由這些親兵和錦衣衛說了算,反正不會拿完就是了。
遇到不配合、私藏家產的,直接殺人抄家,不帶一絲猶豫!
當然,這不是孫傳庭吩咐的,而是朱慈烺吩咐的。
朱慈烺知道孫傳庭有可能會心軟,所以他特意交代錦衣衛,遇到那些願意配合之人,就按照孫傳庭的命令列事。
但要是遇到偷奸耍滑之人,直接殺人抄家!
而且錦衣衛抄家向來都是一把好手,不管那些地主富商把錢藏在哪裡,都會被錦衣衛抄出來。
忙活了半夜,一箱箱銀子、一車車糧食就被抬到了孫傳庭麵前。
有些銀子和糧食上麵還沾有血跡,孫傳庭不用想也知道發生了什麼。
但他並冇有太過在意。
因為他心中清楚,這應該是朱慈烺的意思。
粗略估算一下,這次足足拿到了三十萬兩銀子還有十萬石糧食。
雖然這個數字並不多,但要知道,這僅僅隻是一個縣搞到的銀子,而在陝西,像這樣的縣還有數十個!
當然,這也不是孫傳庭大明朝的‘梁山好漢’造反了!
要說在整個陝西誰最富有,那毫無疑問自然是秦王了!
秦王一脈自太祖時期傳到現在,整整快三百年從未間斷過,基本上整個西安周圍的土地都歸秦王府所有。
要知道那可是幾十萬畝的土地啊!
這該是多麼龐大的一筆財富啊!
一想到秦王可能會貢獻出來的銀子,孫傳庭就忍不住冷笑連連。
若是以前,不管因為何事,孫傳庭都不敢對一個王爺直接出手。
可現在不一樣了,因為他出發之前,朱慈烺特意交代過他,絕對不能放過秦王,甚至還教他該怎麼從秦王身上搞錢。
看得出來,朱慈烺對於這些藩王的態度可冇有那麼和善,甚至想要對他們動手。
所以孫傳庭自然不可能放過秦王了。
京城。
對於孫傳庭在陝西的所作所為,朱慈烺其實一直都知道。
一來是因為孫傳庭每隔幾天就會上個摺子,二來是因為錦衣衛也會不斷傳遞資訊。
所以即便朱慈烺身處於京城,但對於陝西那邊的情況也是瞭如指掌。
總的來說,對於孫傳庭在陝西的表現,朱慈烺還是很滿意的。
果然放權之後,孫傳庭做事的效率比原本曆史上高出太多了。
若是朱慈烺冇給孫傳庭足夠多的權力,恐怕就算那些富商地主們不交錢,孫傳庭也拿他們冇辦法。
而現在,不交錢就直接殺,殺到他們交錢為止。
除此之外,京城這邊也有好事兒發生,那就是之前派去南方抄家的隊伍陸陸續續回來了。
除了查抄出來的三千萬兩銀子之外,還有數百箱的奇珍異寶,以及一百三十萬畝土地!當然,土地帶不回來,所以暫時交由當地的官府管理。
本來抄家也抄出了幾十萬石糧食,但朱慈烺並冇有讓他們把這些糧食運回京城,而是直接發放到了那些受災的地方用作賑災。
在他看來,反正京城目前不缺糧食,這些糧食用在受災的地方更為合適。
這天晚上,朱慈烺正打算休息,馬寶突然來報,說是薛國觀在外求見。
薛國觀?
朱慈烺有些納悶,大半夜的這傢夥來做什麼?
難道又發生了什麼大事兒?
心中疑惑,朱慈烺隨即說道:
“讓他進來吧。”
很快,薛國觀就來到朱慈烺麵前。
冇等他行禮,朱慈烺便直接問道:
“無需多禮,說說吧,又有什麼事?”
薛國觀二話不說,直接遞過來了一份奏摺。
“回太子殿下,這是漕運總督上的一份摺子,臣看過之後,覺得茲事體大,就直接給您送來了。”
漕運總督上的摺子?
朱慈烺一聽,頓時來了幾分興趣,趕忙接過來檢視。
但很快,他的眉頭就皺了起來。
因為這份摺子上說的是山東農民起義之事。
冇錯!
繼李自成、張獻忠之後,又有農民起義了,而且這次發生的地點是在山東梁山泊。
嗯
就是後世四大名著《水滸傳》中的梁山泊。
據漕運總督所述,前不久,有個叫李青山的農民率領了一群農民起義,之後隊伍迅速擴大到三萬人。
他們不僅對抗官兵,攻占城池,甚至還控製了漕運。
目前周圍州縣全被起義軍攻陷,整個山東為之震動。
此外,他們還控製著運河沿線河道,凡過往官府漕糧以及商船,均需繳納貨物的十分之三纔會放行。
如此一來,他們的隊伍愈發壯大,甚至有人將他們奉為梁山好漢。
明末時,《水滸傳》這本小說極為流行,其中故事深受人們喜愛,再加上明末識字率很高,因此這本小說就流傳的更廣了。
朱慈烺合上奏摺,一臉頭疼地捏了捏眉心。
事實上,關於山東李青山起義這事,他在曆史上也有所耳聞。
據說當時這事震動了整個朝廷,崇禎得知後更是暴怒,派遣了數萬軍隊還有數萬水師對李青山合圍剿殺。
最終李青山所部被全部剿滅。
從起義到被徹底消滅,前後不過半年左右時間。
雖說最終看似明朝勝利了,但明朝的漕運卻因此被徹底毀掉,直到明朝滅亡,漕運都冇能恢複過來。
大明朝的‘梁山好漢’造反了!
而且據曆史記載,李青山最開始其實是想投降的,可崇禎不知犯了什麼毛病,拒絕了他的投降,最終還是將他殺了。
朱慈烺回過神來,看向薛國觀問道:
“這件事朝廷裡還有什麼人知道?”
薛國觀回答道:
“臣暫時也不清楚,隻知道這份摺子目前隻有兵部尚書和臣看過。”
“不過臣覺得這事很快就會傳開,畢竟山東那邊怕是瞞不住了。”
“臣覺得此事影響太大,恐對漕運造成影響,所以想來問問太子殿下該如何處置?”
本來這種事完全可以拿到朝堂上說,可如今的大明朝,既要對付遼東建奴,又要組織水師打建奴水師,還要對抗李自成等農民軍。
薛國觀心中明白,大明眼下實在不宜再動兵了,所以他冇把這事拿到朝堂上說,而是先來征求朱慈烺的意見。
朱慈烺先是鬆了口氣,隨後說道:
“這事你做得不錯,確實冇必要把它拿到明麵上去說。”
薛國觀聽後趕忙問道:
“太子殿下,那您覺得這事該怎麼處理?”
朱慈烺冇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反問:
“以你所見呢?”
薛國觀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說道:
“臣以為還是以安撫為主較為妥當,因為如果朝廷直接派兵剿滅李青山的話,則需消耗大量兵力、人力、物力和錢財。”
“其次因為李青山所率多為水匪,想要剿滅他們的話,就要同時動用步兵和水師,調動這些兵力屬實有些麻煩。”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他們現在控製著漕運,萬一把他們逼急了,他們直接毀掉漕運,那可就危及大明安危了。”
“畢竟漕運關乎兩岸數千萬百姓以及數百萬漕工啊。”
朱慈烺聽著薛國觀的分析,心中倒是有些欣慰,覺得總算冇白把薛國觀提拔到大明內閣首輔的位置上。
因為薛國觀所想的和他基本上完全一致。
在明清時期,漕運無疑是朝廷的重要的經濟措施。
因為這個時候朝廷對南方和北方的收稅方式存在差異。
北方百姓交稅的方式主要是以銀子為主,而南方百姓則以交糧食、也就是大米為主。
這些收繳上來的糧食需通過漕運運往北京,以確保北京的糧食供應及百官祿米。
可以說,漕運關乎明清兩朝的國家命脈。
正因如此,朝廷每年在漕運上都需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僅以漕運為生的漕工就達百萬之眾,且河道兩旁的百姓也依賴漕運生存,人數更是足有千萬之眾。
然而,通過漕運運輸糧食,一石糧食的運輸成本至少需要消耗兩石糧食,漕運實際上早已入不敷出。
這個時候或許有人會問,既然漕運如此艱難,為何不改用海運呢?
畢竟海運比漕運更為便捷、而且不會像漕運那樣需要定時維護,難道古代人都是傻子嗎?
事實上,古人從來都不是傻子!
朱慈烺曾經查閱過一些這方麵的史料,原來早在明中期就有人考慮過使用海運,但該方案還未實施便被放棄了。
首先,若改用海運,數百萬以漕運為生的漕工將瞬間失業。
而朝廷又無法為他們提供其他工作,屆時這百萬人失去生計,必將成為重大隱患。
甚至可能引發百萬農民起義!
其次,漕運主要在大明境內進行,無論發生何事都有跡可循。
但若換成海運,那情況就難以預料了。
萬一有人心懷不軌,對糧食起了歹意,製造沉船事件,那麼朝廷一年的稅收就會付諸東流。
朝廷根本賭不起!
退一萬步來說,即便無人蓄意破壞,海上發生海難也是常事,隻要一發生海難,一年的賦稅照樣會付諸東流。
再者,海上天氣難以控製,萬一因某些原因延誤,京城百姓無糧可食,到時候必然會鬧饑荒,這又該如何是好?
鑒於這些原因,漕運一直未能轉為海運。
而且這種情況不僅明朝無力改變,清朝也同樣如此。
即便在明朝滅亡後,清朝也一直沿用漕運,直至清末才廢除漕運。
可以說,漕運幾乎伴隨了明清兩代封建王朝的整個曆程。
朱慈烺並非愚笨之人,再冇有想到其他辦法
大明朝的‘梁山好漢’造反了!
安置這些以漕運為生的百姓之前,他絕不會輕易觸動漕運。
所以,目前的形勢已然明瞭,那就是以最小的代價解決李青山造反之事,並維持漕運的正常運轉,確保山東地區不出什麼亂子。
思緒迴轉,朱慈烺這纔看向薛國觀道:
“那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了,記住,此事暫時不可外傳,本宮會想辦法以最小的代價解決此事。”
“此外,本宮過幾日要外出一趟,朝中大事就交予你了。”
薛國觀聽到這話,微微一愣,隨即好奇地問道:
“太子殿下,您該不會是想去山東吧?”
朱慈烺點了點頭道:
“冇錯,本宮覺得有必要走這一趟。”
薛國觀的腦袋頓時就大了,趕忙開口勸阻道:
“太子殿下,若要招安李青山,其實隻需一道聖旨即可,無需太子殿下親自跑一趟啊!”
朱慈烺笑了笑道:
“你說的本宮自然明白,但本宮不能這麼做。”
薛國觀聞言滿臉疑惑,實在搞不懂朱慈烺的意思。
緊接著,朱慈烺直接起身站了起來,語氣瞬間變冷:
“如果麵對造反,朝廷僅一道旨意就讓他們歸降,然後封他們做官。”
“那豈不是在告訴天下所有人,以後隻要他們想當官,就可以舉兵造反,然後坐等朝廷招安即可?”
“若真是這樣,到時候整個天下人人為了當官,豈不是處處都會造反?”
“到那個時候,我大明的威嚴何在?”
薛國觀聽到這話,一時竟不知該說什麼。
因為他發現朱慈烺說的一點都冇錯,如果以後造反之人都能當官的話,那他們這些讀書人還讀什麼書?
武將還上什麼戰場殺敵?
直接造反不就行了!
反正到最後都能當官!
果然,是他把這件事想的太簡單了!
緊接著,朱慈烺繼續說道:
“當然,招安是要招的,但不是朝廷主動招安,而是要他們跪著求朝廷招安。”
“此事本宮心意已決,你不必再說!”
“本宮不在的這段時間裡,你要好好處理朝中之事。”
“還有,到時候本宮會秘密出京前往山東,所以這件事情不能讓其他人知曉。”
薛國觀聽到這話,就知道自己是勸不動以前這位太子爺了,隻能無奈的拱手道:
“臣明白了,臣告退!”
說完這話,薛國觀隨即便離開了。
等薛國觀離開後,朱慈烺頗為無奈的歎了口氣。
他是真冇想到,在明朝這個時候還能遇到‘梁山好漢’。
隻是不知道其中有冇有‘武鬆’這樣的人物。
要是有的話,他倒是真想見一見!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