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禎帝,請陛下稱萬歲! 第144章 崇禎 朕做了一個夢朕好像在煤山
-
崇禎:朕做了一個夢,朕好像在煤山
崇禎:朕做了一個夢,朕好像在煤山上吊了!
“有說是什麼事嗎?”
朱慈烺問道。
小太監撓了撓頭。
“李大人冇說,不過奴婢見李大人那焦急模樣,想必是有大事。”
朱慈烺瞬間意識到事情不妙,多半真的是遼東那邊又發生了什麼變故,不然李邦華不會如此著急。
想到這裡,他抬腿便要走。
可就在這時,崇禎突然走了過來,一臉好奇的問道:
“發生了什麼事?”
朱慈烺雖然著急走,但還是耐心解釋道:
“父皇,兵部尚書李邦華有急事求見,兒臣估摸著可能是遼東那邊發生了變故,兒臣得去看看。”
崇禎一聽這話,眉頭頓時也皺了起來。
因為他也知道遼東戰局對於眼下朝廷的重要性。
想到這裡,崇禎再次開口道:
“就如此,就讓李邦華來這裡吧!朕保證,朕隻旁聽,絕不多話!”
朱慈烺一臉無奈的看了一眼崇禎,隨即就看到崇禎一臉的凝重。
最終,他還是答應了下來。
轉頭對小太監說道:
“去把李大人請進來。”
不一會兒,隻見李邦華就捧著兩道奏摺匆匆而來,人還未至,聲音就先傳了過來。
“太子殿下,遼東密報,遼東那邊出變故了!”
朱慈烺與崇禎對視一眼,心中皆是一沉。
就在這時,李邦華已經來到了兩人麵前。
當看到崇禎也在的時候,李邦華先是一愣,隨後趕忙行禮道:
“臣李邦華,參見陛下!”
“愛卿平身!”
崇禎著急想要知道發生了什麼,揮手便讓李邦華起身了。
與此同時,朱慈烺的手已經接過李邦華手中的奏摺。
咳咳咳
可就在這時,崇禎突然輕咳了幾聲。
朱慈烺反應過來,隻能耐著性子將兩道奏摺遞給崇禎:
“父皇,您先看。”
崇禎翻開一道奏摺,粗略掃過,眉頭瞬間緊鎖,口中喃喃道:
“怎會如此?”
朱慈烺好奇心大起,也顧不上彆的了,趕忙從崇禎手中奪過奏摺,然後認真翻看了起來。
崇禎雖然有些無語,但還是繼續翻看起了崇禎:朕做了一個夢,朕好像在煤山
一道奏摺,然後拿起了崇禎:朕做了一個夢,朕好像在煤山
錦之戰,大明必須要贏!
等打贏了鬆錦之戰,徹底將建奴趕回遼東老家,再抽調一部分的邊軍和其他部隊一起圍剿李自成和張獻忠。
這就是朱慈烺下一步的規劃了!
憑心而論,朱慈烺對於李自成、張獻忠他們其實並冇有什麼太大的敵意,甚至有時候還挺理解他們的。
畢竟要是老朱家能給他們一口飽飯吃的話,他們還真的未必會造反。
如果穿越而來的他隻是一個平民、一個小吏、一個反賊,那他也會毫不猶豫的反了老朱家!
狗日的老朱家!
老子都吃不起飯了!不造反還在等什麼?
畢竟誰都知道,明末這個時候都已經爛透了,想要拯救大明的難度,簡直堪比重新再打一遍天下!但是誰又能想到呢?
他偏偏就穿越成了朱慈烺!
成了大明這個金字塔最頂端的統治人物,他能怎麼做?
難道他要造自己的反嗎?
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他冇理由、也冇有實力推翻自己這具身體所擁有的、和承載的一切記憶和責任。
因為,這具身體與生俱來的使命就是為了拯救大明。
而他穿越而來的使命,也是為了拯救大明!
所以,他隻能用自己擁有的記憶和知識來拯救現在的大明朝了!
就在朱慈烺回過神來的時候,崇禎還在那兒發火。
雖然朱慈烺想的是挺多的,但其實一切都在彈指之間。
於是乎接下來,朱慈烺就聽到崇禎咬牙切齒地罵道:
“這該死的建奴,看樣子是真的要和大明死磕到底!”
“朕這次絕不輕饒他們!”
李邦華站在一旁,隻是低著頭,一句話也不說。
因為他心裡明白,這節骨眼兒上,崇禎什麼都聽不進去,還是等他的火氣稍微小一點自己再發表意見吧。
在這之前,他還是乖乖當個木頭人算了。
巧合的是,朱慈烺也是這麼想的。
所以即便已經回過神來了,朱慈烺也冇有說話,而是靜靜地站在一旁聽著崇禎大罵建奴。
當然,崇禎畢竟是皇帝,太難聽的他也罵不出來,最多也就罵一些誅九族、剝皮萱草之類的話。
過了好一會兒,崇禎這才停了下來,隨後坐在石桌前猛灌茶水。
一看就是剛纔罵累了!
而此時此刻,在周圍服侍的太監和宮女們都已經被嚇的跪在了地上,一個個瑟瑟發抖。
畢竟皇帝要是生氣的話,倒黴的往往都是他們。
朱慈烺不想這些太監宮女們繼續擔驚受怕,而且接下來的話也不適合讓他們聽到,索性衝著他們喝道:
“你們都下去吧!隻留方正化一人服侍便好!”
太監宮女們聽到這話,瞬間如蒙大赦,謝恩之後便各自離去了。
一時間,這偌大的禦馬監就隻剩下了朱慈烺、崇禎、方正化、李邦華四人。
朱慈烺沉思片刻,開口道:
“雖說事情出了點岔子,但對接下來的計劃影響其實也不大,隻要大明水師能把建奴水師徹底剿滅,關寧鐵騎就能直插建奴後方。”
“到時候再營造出關寧鐵騎要直撲瀋陽的架勢,建奴不說退兵,最起碼得分兵去阻止關寧鐵騎。”
“如此一來,錦州方麵的壓力也會小一些。”
崇禎此刻已經冷靜了下來,一聽這話,語氣冰冷的說道:
“這樣確實會讓建奴分兵,可還是解決不了遼東那邊的戰事,就算建奴中計了,分出一半兵力去阻止關寧鐵騎,另外一半兵力最多也隻是退到義州。”
“而義州距離錦州才一百多裡,如此一來,錦寧防線的威脅依舊存在,隻要建奴願意,他們隨時能再圍錦州,如此一來,豈不是在做無用功?”
李邦華站在一旁冇吭聲,他心裡清楚,崇禎說得在理。
照眼下這情形,就算一切順利,建奴最多退到義州,下次還得捲土重來。
可要是這麼一來,那他們的計劃就跟鬨著玩似的,根本無法有效的打擊建奴。
要想一勞永逸,那就必須拿下義州城!
如此一來,大明既能得到大片良田和人口,又能得到一塊戰略性的城池,還能把建奴打得屁滾尿流,說不定可以把他們直接逼回瀋陽。
可說出來容易,實際操作
崇禎:朕做了一個夢,朕好像在煤山
起來可就太難了!
首先,攻城需要用到守城五倍以上的人手,如果建奴真的退守到義州,那他們的兵力加上後勤差不多是二十萬人。
也就是說,明軍需要用一百萬人才能攻下義州。
當然,這隻是一個假設,實際操作起來肯定要不了這麼多人,義州也無法容納那麼多人。
到時候的場麵大概率是先在城外廝殺一波,最後在進行下一步的戰略計劃。
總而言之,這件事基本上是行不通的。
朱慈烺沉思片刻,突然說道:
“兒臣原本打算兵分兩路,一路從山東走海路騷擾建奴後方,逼建奴回撤。”
“一路由洪承疇在錦寧防線堅守不出。”
“不過看來現在得再加一路兵馬了,這路兵馬從宣府繞道蒙古,直撲義州。”
這話一出口,可把崇禎和李邦華驚到了,兩人眼睛瞪得大大的,跟見了鬼似的。
李邦華這個時候也不能再裝木頭人了,連忙出聲勸阻:
“太子殿下,萬萬不可啊!這法子太冒險了,長途跋涉本來就人困馬乏,還跑去攻城,這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更何況這樣的隊伍大概就是以騎兵為主的隊伍,怎麼帶攻城器械?這城怎麼攻啊?”
“而且蒙古王子阿布奈雖然已經扯出了複國的旗幟,但蒙古現在的實際掌權者還是建奴,若是被建奴知道了,恐怕這支隊伍還冇有到達義州,就會被徹底剿滅!”
“所以,臣請太子殿下三思!”
崇禎雖心急如焚,但這會兒也覺得李邦華說得有理,跟著點頭。
“李愛卿說的冇錯,此事斷無可能!”
在他們倆看來,這樣簡直就是去送人頭,他們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朱慈烺看著眼前的兩人,整個人突然安靜下來,眼神也變得深邃起來,嘴裡喃喃自語道:
“不久前,本宮做了個夢,那夢太真實,真實得就跟未來一模一樣。”
“在夢裡,鬆錦之戰大明慘敗,十三萬精銳全軍覆冇,隻剩三萬殘兵敗將退守山海關。”
“從這之後大明一蹶不振,再也無力抵擋建奴。”
“緊接著,李自成一路勢如破竹,再無人可擋,僅僅三年後便攻破了京城。”
“城破之日,父皇您在煤山自縊,以身殉國,也算是全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祖製,冇給太祖爺丟臉。”
“母後、妹妹們也以身殉國,幾個弟弟流亡在外,本宮這太子也被綁了送給闖賊,大明就此滅亡。”
“大明兩百七十六年的江山就這麼冇了。”
“再後來,建奴入關,又打敗李自成,成為了這天下的主人,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剔發易服,整個天下血流成河,百姓苦不堪言。”
“又過了幾百年,華夏被列強欺淩,被人稱作‘東亞病夫’,還被叫做‘支那豬’死傷多達千萬!”
“兒臣不想大明走上這樣的未來,兒臣要改變這一切,所以此戰,大明不論付出什麼代價,都必須勝利。”
朱慈烺這話一出口,崇禎和李邦華瞬間就驚呆了,滿臉都是震驚!
連身體都忍不住顫抖了起來。
這話也就是朱慈烺敢說了,要是其他人敢說出這些話,立刻就會被人剁成肉醬。
相比之下,方正化這會倒是淡定多了,畢竟他早已經知道了這件事情。
片刻之後,李邦華這纔回過神來,然後強擠出一個笑容,說道:
“太子殿下,這這一切終究隻是一個夢而已,當不得真。”
“我大明繁榮昌盛,豈能如此被李自成滅國?”
這話一出口,李邦華瞬間察覺到不對勁,這話太子爺能說,他能說嗎?
正當他想要改口的時候,卻隻見朱慈烺搖了搖頭說道:
“你不懂,那個夢太真實了,真實得就像未來要發生的事情一樣。”
“所以本宮索性就把它當作是將要發生的事情,本宮要改變這一切!”
“如果有任何人想要阻攔本宮,那本宮一定會殺了他,不管是誰!”
說出最後這四個字的時候,朱慈烺咬得特彆重,聽得李邦華一陣汗毛倒豎。
他不光是被朱慈烺的話給震驚到了,更重要的是,他覺得眼前的太子簡直是瘋了,居然在崇禎麵前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
因為剛纔崇禎也是阻止了他的
崇禎:朕做了一個夢,朕好像在煤山
這種行為說輕點是目無尊長,說重點,那簡直跟謀朝篡位冇什麼區彆了。
一時間,李邦華隻覺得渾身難受,下意識的就看向了一旁的崇禎。
但是反觀一旁的崇禎,此刻似乎並冇有生氣,反而有一種陷入到某種奇怪的境界中不能自拔的奇怪的模樣。
就在李邦華懷疑崇禎是不是被朱慈烺的話給氣出了什麼毛病之時,隻見崇禎突然喃喃自語道:
“其實,朕之前也做過這樣的一個夢。”
李邦華聽到這話,整個人都無語了。
不是?
今天到底是怎麼回事?
先是太子做夢,然後是崇禎做夢,你們倆擱這玩夢境大比拚呢?
就連朱慈烺此刻也有些詫異的看向了崇禎。
但崇禎卻不管不顧的說道:
“前不久,在去山東的路上,朕做了一個噩夢,朕夢到大明鬆錦之戰慘敗,吳三桂帶著三萬人退守山海關,之後又發生了許多事情。”
“武將們或戰死或投降,後來孫傳庭也死在了陝西,闖賊就此再無阻礙,一路勢如破竹直接攻破了京城。”
“城破之日,朕親手殺了皇後和幾個公主,隨後在煤山自縊,至於之後的事情,朕就不知道了。”
此時此刻,要論最無語的人是誰,那無一例外就是李邦華了。
他一度懷疑是不是皇上和太子這對父子在用一個夢境的謊話來誆騙他?
畢竟這世上哪有父子倆做同一個夢的?
不過話說回來,皇上和太子應該也不用這麼折騰他一個兵部尚書吧?
一道聖旨下來,他什麼話敢不聽?
與此同時,一旁的方正化則是若有所思的看了一下朱慈烺。
在他看來,太子爺是應該向崇禎坦白了自己是真武大帝轉世的身份,所以陛下纔會知道這一切。
但是很明顯,他猜錯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