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家父崇禎帝,請陛下稱萬歲! > 第156章 皇太極 崇禎啊崇禎你到底想乾什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家父崇禎帝,請陛下稱萬歲! 第156章 皇太極 崇禎啊崇禎你到底想乾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皇太極:崇禎啊崇禎!你到底想乾什

皇太極:崇禎啊崇禎!你到底想乾什麼?

就在眾人還沉浸在震驚之中時,一位禦史率先回過神來。

隻見他一步跨出,‘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聲音顫抖且急切的勸道:

“陛下,使不得啊!大明水師的勝利雖振奮人心,可絕不能因此就衝動決定禦駕親征啊。”

“當年英宗皇帝率軍親征,結果遭遇慘敗,險些讓大明江山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如今大明好不容易迎來轉機,陛下怎能以身犯險呐!”

“若是出點什麼差錯,豈不是要重蹈土木堡之變的覆轍?”

“臣請陛下收回成名!”

崇禎聽到這話的時候,鼻子差點都氣歪了!

不是,怎麼特麼的又是土木堡之變啊!

每次一說禦駕親征,就老有人提到土木堡之變,還讓不讓朱祁鎮這位老祖宗安息了?

朱祁鎮要是泉下有知,不知道會不會被氣的活過來

緊接著,就在崇禎想要說些什麼的時候,又有一位大臣‘噗通’一聲跪了下來。

而且這人更誇張,此時居然已經淚流滿麵了!

崇禎都快被氣的冒煙了!

他還冇禦駕親征呢,怎麼這幫傢夥居然都哭上了?

然而那人卻不理會崇禎是否生氣,而是哭訴道:

“陛下,您是大明的主心骨,是天下蒼生的希望。”

“您若親征,一旦有個閃失,這江山社稷該如何是好啊?”

“懇請陛下收回成命,以江山為重,以百姓為重啊!”

緊接著,朝堂上又是一陣‘撲通撲通’的跪地之聲。

大臣們紛紛跪地請求崇禎不要禦駕親征。

他們對土木堡之變的恐懼猶如陰霾,始終籠罩在心頭不散。

在他們看來,禦駕親征的風險極大,稍有差池,國家便會陷入無儘的深淵。

如今大明正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態勢,誰都不願看到崇禎皇帝貿然行動,毀了這來之不易的局麵。

崇禎皇帝坐在龍椅上,看著這一幕,臉色已經徹底陰沉了下來,眉頭更是緊緊擰成了一個“川”字。

說實話,他是真的生氣了!

即便如此,崇禎還是強忍著怒火冇有發作,畢竟他是一國之君,需保持應有的風度。

深吸一口氣之後,崇禎這才繼續說道:

“諸位愛卿,遼東之戰關乎我大明的未來,關乎我大明能否一雪前恥,徹底蕩平建奴!”

“所以朕必須禦駕親征!朕心意已決,你們不必再勸了。”

然而,大臣們聽到這話卻並未就此罷休,反而愈發激動了起來。

原本跪地的大臣們,此時紛紛向前膝行幾步,有的甚至以頭搶地,發出沉悶的聲響,隻為能讓崇禎改變主意。

場麵開始越發混亂了起來

這時,人群中不知是誰喊了一句:

“幾位大人,都到這時候了,你們怎麼不勸勸陛下啊?”

這話一出口,不少人的目光瞬間聚焦到了兵部尚書李邦華、內閣首輔薛國觀等幾位重臣身上。

都到這個時候了,這些個重臣難道不準備說點什麼嗎?

李邦華和薛國觀等人聽到這話,內心也是一陣無奈。

他們何嘗不想勸崇禎放棄禦駕親征的打算,可之前私下裡早已和崇禎以及太子多次探討過,但都無法勸阻他們。

反倒是他們已經被崇禎和朱慈烺給說動了

當然,不管怎麼說,也確實是時候該站出來表態了!

隻見薛國觀整了整朝服,不緊不慢地站了出來,然後恭敬地拱手道:

“陛下所言極是,此戰關乎我大明國運,陛下禦駕親征,實乃振奮軍心、鼓舞士氣之舉!”

“老臣相信,在陛下的英明領導下,我大明軍隊此戰定能所向披靡,旗開得勝!”

此言一出,滿朝皆驚。

那些跪地的大臣們更是驚得合不攏嘴,原本以為薛國觀會力勸崇禎放棄親征,冇想到這傢夥居然公然支援崇禎親征。

這老東西是瘋了嗎?

緊接著,戶部尚書倪元璐也站了出來,神色鄭重地說道:

“臣附議!陛下禦駕親征,

皇太極:崇禎啊崇禎!你到底想乾什

乃是順應天意民心。”

“戶部定當竭儘全力,籌備糧草,已保大軍後顧無憂!”

兵部尚書李邦華也拱手道:

“陛下,如今我大明水師已獲大勝,士氣正旺,此時陛下親征,必能給予建奴致命一擊。”

“兵部兵馬早已準備妥當,隨時可隨陛下親征遼東!”

隨後,英國公張之極也站了出來。

“陛下聖明,此次出征,我大明必將大破建奴!”

“老臣願隨陛下同往!”

那些原本反對崇禎禦駕親征的官員們,看著這一幕的時候徹底傻眼了。

他們麵麵相覷,眼神中滿是震驚與不解。

不是

這些傢夥一個個的都瘋了嗎?

不勸崇禎放棄禦駕親征就算了,怎麼反倒是支援崇禎禦駕親征呢?

與此同時,崇禎看著眼前這一幕,心中卻是暗自得意。

隨後隻見他又道:

“既然如此,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

“戶部、兵部、工部,即刻著手準備所需的糧草、兵馬,擇良辰吉日,大軍出征!”

說罷,他又看了一眼身旁的王承恩。

王承恩瞬間心領神會,尖著嗓子喊道:

“退朝!”

隨後崇禎直接便起身離開了,不給大臣們反對的機會。

整個早朝期間,朱慈烺一直靜靜地坐在一旁,冇有發表任何意見。

畢竟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確實也冇什麼好說的了。

下朝之後,朱慈烺冇有返回東宮,而是帶著一眾侍衛,徑直前往了關寧鐵騎大營。

此時,一萬關寧鐵騎早已在營中整齊列隊,他們身著甲冑,胯下戰馬不時刨動著蹄子,發出陣陣嘶鳴,彷彿在等待著一場盛大的出征儀式。

朱慈烺看著眼前這一萬鐵騎,心中不禁有些熱血澎湃。

到了此時,也不需要再說些什麼了,因為這些士兵已經知道了他們接下來要做什麼。

隨後,朱慈烺親自為以曹變蛟為首的幾位軍官敬了碗酒。

“諸位,此去遼東,務必小心謹慎,本宮等著你們凱旋的訊息!”

軍官們接過酒碗,一飲而儘,然後單膝跪地,大聲道:

“殿下放心!我等定當不辱使命!”

隨後,一萬關寧鐵騎浩浩蕩蕩地離開大營。

一時間,馬蹄聲如雷鳴般響起,天地間塵土飛揚。

朱慈烺望著那漸行漸遠的隊伍,心中滿是期待。

因為他知道,從這一刻起,大明的命運將被徹底改寫!

幾天之後,遼東,皇太極的營帳內!

此時此刻,營帳內的氣氛壓抑得好似能擰出水來。

因為此時已經入夜,所以營帳各處都點燃著幾盞牛油燈。

昏黃的光芒在一眾麵色凝重的人臉上跳動,映出他們心底深深的焦慮與不安。

除了那些因軍務纏身冇有趕來的人之外,建奴的核心人物多被緊急召集到此!

比如濟爾哈朗、多爾袞、多鐸、嶽托、阿濟格等。

皇太極麵色凝重的坐在主位,濟爾哈朗則是在營帳中來回踱步,腳步急促而沉重。

多爾袞靜靜地站在一旁,目光深邃,似乎若有所思。

多鐸則是眉頭緊鎖,雙手不自覺地握緊了腰間的刀柄。

其他幾人大多也是如此。

而之所以會這樣,隻因他們剛剛收到一則如晴天霹靂般的情報。

那就是大明已經和新任蒙古大汗阿布奈達成聯合,準備從蒙古揮師進攻義州。

根據探查而來的訊息,此次大明派遣了五萬兵馬,蒙古方麵出兵三萬,雙方總計八萬大軍,即將蒙古突襲義州!

而且這訊息並非空穴來風,是他們安插在各處的探子查探而來的。

根據探子的彙報,近來宣府那邊的軍隊調動極為頻繁,城內整日都是士兵集結的喧鬨聲。

阿布奈那邊,更是大肆招兵買馬,草原上到處都是新入伍的騎兵在操練。

似乎馬上就要合併突襲義州!

這對皇太極來說,無疑是一記沉重的打擊。

因為當下,他們的全部兵力幾乎都被投入到了圍困錦州的戰役當中。

根本抽不出多餘的兵力來應

皇太極:崇禎啊崇禎!你到底想乾什

對這支突然出現的聯軍。

但若是對這支聯軍放任不管,一旦他們順利抵達遼東,遼東這邊的整個戰局將陷入難以預測的地步。

畢竟大明在遼東現有的兵力本就有十三萬之多,若再加上這八萬聯軍,那就足足有二十多!

他們在兵力上便會處於絕對劣勢。

到那時,說不定會前功儘棄。

因此,得到這個訊息之後,皇太極立刻召集人手,想要儘快商討出一個應對之策。

此時,皇太極坐在主位上,眉頭緊緊的擰在了一起。

他是真的冇有想到,崇禎居然會想出這麼一個辦法來對付他!

不是說明軍那邊連軍餉都拿不出來嗎,甚至欠餉都欠了好幾個月,怎麼崇禎還能調集五萬大軍和蒙古聯軍呢?

真要有這五萬兵力,直接增援遼東不好嗎?

為什麼非要和蒙古聯合起來進攻義州,如此長途跋涉,還要攻城,這算什麼戰略?皇太極想不明白,他隻覺得如今的崇禎似乎和他之前聽說過的崇禎有些不太一樣

崇禎啊崇禎!你到底想做什麼?

皇太極不禁在心中喃喃自語道。

但很快,他又回過了神來,深邃的目光緩緩掃過眼前的眾人,沉聲道:

“都彆愣著了,說說吧,這件事究竟該如何應對?”

濟爾哈朗率先按捺不住,往前踏出一步,整個人顯得氣勢洶洶,語氣中卻充滿了不屑與傲慢。

“依我看來,這根本冇什麼好擔心的,大明軍隊向來就是我軍的手下敗將,在以往的交鋒中,哪次不是被我大清勇士打得丟盔棄甲?”

“至於蒙古,更是早已被我大清鐵騎踏平,連國都滅了。”

“即便他們此刻聯合起來,又能掀起多大的風浪?在我大清勇士麵前,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罷了。”

皇太極聽了濟爾哈朗的話,非但冇有感到絲毫欣慰,眉頭反而皺得更深了。

因為他心裡清楚,如今的局勢遠比想象中更為複雜嚴峻。

大明此次與蒙古聯合,必定是經過了精心策劃,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就在這時,多爾袞突然站了出來。

隨後拱手道:

“陛下,臣弟以為絕不能讓這支軍隊抵達遼東,一旦他們進入遼東戰場,我軍將腹背受敵,局勢也將不堪設想。“

“所以,必須想儘一切辦法將其阻攔在蒙古草原之上,絕不能讓他們踏入遼東。”

多鐸和嶽托聽聞,立刻心領神會,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皇太極同樣微微點頭,對多爾袞的提議表示認可。

他深知多爾袞的軍事才能,在這種關鍵時刻,多爾袞的意見往往能切中要害。

緊接著,皇太極追問道:

“你且說說,具體該如何實施?”

多爾袞稍作思索,立刻迴應道:

“可派遣兩萬騎兵前去阻攔!”

皇太極聽後,麵露疑慮之色,再次追問:

“兩萬?怕是不夠吧!對麵可是八萬敵軍,兵力懸殊如此之大,又怎能獲勝?”

多爾袞眼神堅定,毫不猶豫地迴應:

“足夠了,臣弟對我大清的勇士們有著絕對的信心。”

“臣願親自領兵前往,定不辜負陛下的期望。”

皇太極聞言,陷入了良久的沉思。

兩萬兵力對於圍困錦州的戰局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一股力量。

若是抽調這兩萬兵力,錦州的防線或許會出現一些漏洞,麵臨一定的風險。

但若是不派出足夠的兵力去阻攔聯軍,錦州這邊也將陷入絕境。

經過一番艱難的思索,皇太極最終下定決心同意了這一方案。

“既如此,就按你說的做!”

“其他人先行退一下,多爾袞留下!”

眾人聽到這話,也不敢說多說些什麼,隨即便各自離開了。

營帳內,此刻隻剩下皇太極和多爾袞兩人。

皇太極站起身來,緩緩走到多爾袞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中充滿了關切與信任:

“十四弟,蒙古草原那邊的戰事就全仰仗你了。”

“這場戰鬥,無需追求勝利,隻需將他們拖在草原之上即可。”

“朕知道以兩萬兵力對抗八萬兵力勝算渺茫,但錦州這邊的兵力也已捉襟見肘,實在無法抽出更多兵馬。”

皇太極:崇禎啊崇禎!你到底想乾什

“你此去一定要小心謹慎,隻要能拖住敵軍,便是大功一件。”

多爾袞聽到這話,趕忙說道:

“陛下放心,臣弟就是明白其中的艱難,這才提出帶兩萬兵馬出征。”

“臣弟一定會竭儘全力拖住這八萬兵馬!”

皇太極聽到這話,則是一臉欣慰的又拍了拍多了滾的肩膀。

經過這番交談,兩人之間彷彿有一種無形的力量,驅散了之前的一些隔閡。

此刻,他們心中隻有大清的千秋大業,以及對彼此的信任和支援。

冇過多久,另一邊的洪承疇便得知了這一訊息。

他手中反覆檢視著剛剛收到的情報,臉上不自覺地露出了一絲笑容。

果然,太子爺的計劃成功奏效了。

建奴居然真的分彆去了蒙古!

作為遼東明軍的最高將領,洪承疇對朱慈烺的戰略佈局早已瞭然於心。

雖說這次建奴僅分兵兩萬,但據探子回報,這兩萬皆是從各軍中挑選出的精銳之師,戰鬥力極強。

所以明軍這邊所麵臨的壓力還是大大減輕了。

而且,根據朱慈烺的計劃,不出意外的話,關寧鐵騎也即將對建奴後方發動一場突襲。

等到建奴得知這一訊息,必定會再次分兵救援。

關寧鐵騎加上大明水師,兵力已然超過了十萬,到時候建奴至少得派五萬兵馬前去回援!

如此一來,圍困錦州的建奴兵力最多不過五萬。

洪承疇想到這裡,眼神中閃過一絲冷笑。

因為如果建奴那邊真的隻剩五萬兵力的話,那他還是有把握可以擊敗他們的!

到時候也用不著什麼烏龜戰法了。

更何況,作為遼東的最高將領,他已經得知崇禎即將禦駕親征的訊息,而且這次前來還會帶來五萬援軍。

屆時,明軍這邊的兵力幾乎是建奴的五倍之多,再加上崇禎禦駕親征所帶來的士氣,這場戰役明軍必勝無疑!

不過,隨著崇禎禦駕親征的訊息傳來,洪承疇這邊也麵臨著一些棘手之事。

遼東地區長期以來吃空餉、軍戶逃亡等問題猶如一顆毒瘤,深深紮根在軍隊之中。

由於軍官肆意霸占軍田,許多軍戶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無奈之下,隻能背井離鄉,逃亡在外。

在平時,這些問題或許還能勉強掩蓋過去,但如今崇禎即將到來,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一旦被崇禎發現這些問題,他這個總督便會大禍臨頭。

所以,洪承疇最近一直忙於處理這些問題。

他奔波在各個軍營之間,與那些軍官們進行著談判和周旋。

可那些軍官們個個都仗著自己在軍中的勢力,根本不好對付。

再加上大戰將至,洪承疇也不敢輕易采取強硬手段,以免引發軍中嘩變。

這讓他倍感焦頭爛額,不過作為一個官場老手,洪承疇還是有信心可以解決這些事的。

與此同時,京城這邊。

崇禎下令禦駕親征的訊息一經傳出,整個京城接連好幾天都熱鬨無比。

再加上大明日報的傳播,街頭巷尾,人們都在熱烈地討論著這個話題。

冇辦法,大明已經一百多年冇有皇帝禦駕親征了,所以在百姓看來,這確實是一件值得關注的事情。

另外,大明水師取得大捷的喜訊也在京城傳播了開來,這就導致百姓們對於崇禎禦駕親征的事情大多數都是表示讚同的。

除此之外,戶部、工部、兵部的官員們最近也是忙得不可開交。

冇辦法,畢竟隻要涉及到戰爭,最忙的就是他們這三個部門了。

更何況這次崇禎還要禦駕親征,需要準備的東西更多!

要是因為準備的不夠細緻導致戰爭出現了什麼意外,那麼他們可就萬事難辭其咎了。

所以認真一些總是好的!

另一邊,朱慈烺此刻正身處京營的教場之上。

教場四周,旗幟隨風獵獵作響,紅色的旗幟上繡著金色的龍紋,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醒目。

數百個大箱子整齊地排列在朱慈烺麵前,裡麵裝滿了白的銀子,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誘人的光芒。

原來,今日正是京營發放軍餉的日子。

而為了收攏人心,朱慈烺決定親自前來發放軍餉。

雖說要

皇太極:崇禎啊崇禎!你到底想乾什

是崇禎親自來做這件事,效果或許會更好,但朱慈烺可不想讓崇禎來乾這事兒。

這種收買人心的事情,還是由自己來操辦更為妥當。

因為他心中清楚,掌握軍隊,對於未來的局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支忠誠於自己的軍隊,將是他未來登上皇位、穩定江山的重要保障。

當然,京營兵力多達十來萬,不可能都由他親自發放。

主要還是由淨軍負責發放工作,朱慈烺隻需在一旁監督即可。

為彰顯對此次發餉的重視,朱慈烺特意帶來了崇禎的儀仗隊。

大明的儀仗隊是由錦衣衛組成的,不過這些錦衣衛級彆更高一些。

台下的士兵們看到這一幕的時候,緊張的腦門上直冒冷汗。

畢竟他們從未見過如此隆重的場麵。

大明的太子、未來的皇帝竟然要親自為他們發放軍餉,這怎能不讓他們激動?

以往,大明發放給士兵的軍餉,主要以大米、食鹽、布匹為主,偶爾再加點銅錢和碎銀子,很少直接發放白銀。

而且有時候還會加上一些大明寶鈔,再加上級層層剋扣,士兵們實際到手的軍餉連應得的一半都不到。

許多士兵家中貧困,就盼著這點軍餉維持生計,可每次拿到手的卻寥寥無幾,這就導致生活十分艱難。

但此次不同,因為朱慈烺決定全部以白銀髮放,讓士兵們自行購買所需物資。

如此一來,不僅能讓士兵們切實得到實惠,改善他們的生活,還能促進物資的流通,帶動京城的商業發展。

畢竟士兵們拿到銀子後,總是需要去消費的!

如此一來,也算是給此前繳納商稅的京城商人們帶來一些商機。

畢竟,如今的大明國庫充盈,並不缺這點銀子。

就在這時,一旁的方正化微微欠身,輕聲詢問朱慈烺道:

“太子爺,人齊了,是否可以開始發放軍餉了?”

朱慈烺微微點頭示意。

得到應允後,方正化立刻大聲宣佈道:

“開始!”

(本章完)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