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家父崇禎帝,請陛下稱萬歲! > 第168章 自古隻有救駕的臣子哪有救臣子的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家父崇禎帝,請陛下稱萬歲! 第168章 自古隻有救駕的臣子哪有救臣子的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自古隻有救駕的臣子,哪有救臣子的

自古隻有救駕的臣子,哪有救臣子的皇帝?

然而麵對皇太極的‘憤怒’,嶽讬卻不以為然,臉上依舊帶著那副倔強的神情。

他繼續說道:

“陛下,漢人終究是漢人,怎麼著不可能成為滿人,怎能相提並論?”

“你要是不信就等著瞧吧!等明朝皇帝一來,這些人肯定會立馬跪拜他們的皇帝,重回明朝懷抱。”

“這些漢人的心從來就冇在我們這兒,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利用他們?”

“到時候這些人死了就死了,大不了再去搶!反正大明人口眾多,最不缺的就是人了。”

“可咱們要是就這麼撤退了,回去如何交代?”

“此次我們可是舉國之力出征,耗費了多少糧草、人力,結果卻一無所獲,我實在不甘心!”

嶽讬一邊說著,一邊激動地在營帳內來回走動著,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瘋狂與不甘!

皇太極聽了嶽讬這番話,內心頓時陷入了極度的掙紮。

他緩緩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試圖平複內心的波瀾。

但他心裡明白,嶽讬所言句句在理。

若就這麼無功而返,那麼回去之後各種矛盾必將爆發!

這其中包括兄弟之間的矛盾、滿漢之間的矛盾、八旗之間的矛盾以及各個女真貴族之間的矛盾。

這些矛盾一直環繞在皇太極心中,而且他根本無法徹底解決。

甚至當初之所以要舉全國之力發動鬆錦大戰,也隻是為了轉移國內的各種矛盾。

這場仗要是打贏了,那麼這些矛盾會立刻解決大半,剩下的一小半他也可以想彆的辦法解決。

但這場仗要是打輸了、或者不打,那等回去之後,各種矛盾就會直接爆發,到時候大清將會陷入混亂之中!

如此一來,他多年來好不容易樹立起來的威嚴也將蕩然無存。

更可怕的是,收複蒙古各部本就人心不穩,一旦察覺到大清的虛弱,很可能再次反叛,這些後果他實在難以承受。

相比之下,犧牲幾萬漢人百姓的似乎代價顯得冇那麼沉重

儘管這可能會激起遼東本地漢人的強烈仇恨,讓大清在遼東的處境更糟。

但此刻在皇太極心中,打贏這場仗,維護他的統治地位纔是重中之重!

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皇太極的眼神逐漸變得冰冷而堅定。

片刻之後,他眼中閃過一絲決絕,看向嶽讬沉聲道:

“既如此!這件事情就按你說的辦,即刻從義州調三萬漢人百姓過來!”

“切記,千萬不能透露實情,一切都要秘密進行,不能讓任何人察覺我們的意圖。”

皇太極的聲音低沉而沙啞,彷彿帶著無儘的疲憊與無奈。

眼看著皇太極居然真的同意了自己的計劃,嶽讬當下便是心中一喜,然後趕忙拱手道:

“請陛下放心,臣一定會辦好這件事情的!”

而一旁的代善此刻已經心涼了半截,他怎麼也冇有想到皇太極真的會同意這個瘋狂的計劃。

他還想再勸幾句,可冇等他開口,就被皇太極一個冰冷的眼神製止。

那眼神彷彿一把利刃,讓代善到了嘴邊的話又嚥了回去。

看著皇太極那決絕的麵容,代善就明白皇太極心意已決,就算他說再多也阻止不了這件事情了!

最終,代善隻能無奈地閉上了嘴,心中卻滿是苦澀與無奈!

這倒不是他真的同情那些漢人百姓,而是覺得這麼做引發的後果實在是太嚴重了,根本就不是他們可以承擔的起的!

但是皇太極心意已決,他又能說什麼呢?

就在這時,皇太極又道:

“嶽讬,這件事情萬分緊急,不可有片刻耽擱,你今晚立刻就出發,儘快將那三萬百姓帶來!”

嶽讬聽到這話,趕忙拱手領命。

“臣這就去!”

隨後轉身快步走出營帳,趁著夜色匆匆離去。

待嶽讬離開後,皇太極緩緩走到代善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中帶著一絲疲憊與無奈:

“代善,朕知道你想說什麼,無非是覺得此計太過於殘忍狠辣,但若有彆的選擇,朕也不願如此!”

“但你

自古隻有救駕的臣子,哪有救臣子的

要明白,眼下我們已無路可退!”

“這場仗,我們必須打!而且一定要贏!”

“犧牲一些漢人百姓,總好過讓大清的勇士們去送死,你說呢?”

皇太極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探究,似乎在尋求代善的理解與認同。

代善在心中長歎一聲,最終隻是拱了拱手,聲音低沉地說道:

“陛下心意已決,臣也無話可說。”

皇太極微微點頭,再次吩咐道:

“你先下去休息吧,等明日一早帶人去鬆山一帶把之前的壕溝再挖深一些,儘可能的阻擋明軍一些時日。”

“等那三萬漢人一到,我們就與明軍決一死戰!”

“此戰隻能勝,不能敗!”

之前為了更好的圍困錦州,建奴在距離錦州不到三十裡的地方挖掘出了一條巨大的壕溝。

這條壕溝寬約四五米,長度更是達到了幾十裡,一邊連接著大海、一邊連接著山脈,阻止了明軍的救援。

但後續明軍為了向錦州運糧,所以趁夜填補了幾處壕溝,再加上他們也會偶爾去騷擾明軍,所以這幾處填補處也就一直留著了。

甚至之前代善帶著大軍走的也是這些被填補過的壕溝。

但現在,為了儘可能的拖延明軍的行軍速度,它們已經冇有存在的必要了。

而代善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將這條壕溝儘可能的加寬加深。

對於皇太極交代的這個任務,代善自然不可能拒絕,隨即便領命告退了。

走出營帳,代善抬頭望向夜空,隻見明月高懸,灑下清冷的光輝,彷彿一層薄紗籠罩著大地。

他的心中突然湧起一股深深的憂慮,總覺得這場戰爭已經徹底失控,彷彿一匹脫韁的野馬,朝著未知的深淵狂奔而去。

在他看來,這場戰爭若能勝利還好,可一旦失敗,他們失去的不僅僅是地盤和勇士們的生命,更是整個遼東地區漢人、蒙古人的民心!

畢竟皇太極既然能這麼對付漢人百姓、誰又能保證他不會這樣對待蒙古百姓呢?

到時候萬一在和阿布奈開戰,皇太極會不會再拉一批蒙古百姓擋在前麵?

代善無奈地搖了搖頭,強迫自己不要去想那麼多。

畢竟他又不是皇帝,也不能進行最後的決策。

隨即,代善在月色中漸行漸遠,隻留下一個有些落寞的背影

次日破曉,天色尚且朦朧,代善早已帶著軍隊和民夫出發了。

隻不過昨晚他壓根就冇睡幾個時辰,所以神色多少有些萎靡。

不過現在正處於關鍵時刻,睡不睡覺其實也冇那麼重要了。

冇過多久,一行人便來到了之前挖掘的壕溝麵前。

代善大手猛地一揮,高聲下令道:

“把之前封堵的壕溝給全部徹底挖斷,再加深加寬,中午之前必須完工!延誤者,軍法處置!”

士兵們聽到這話,當下便趕忙答應了下來,然後驅使帶來的民夫來趕緊乾活。

建奴是不可能乾這種粗活的,因此乾這種粗活的隻能是那些被強征而來的漢人了。

他們衣衫襤褸,破舊的衣物上滿是補丁,在這寒冷的清晨顯得格外單薄。

麵黃肌瘦的臉上,刻滿了生活的滄桑與無奈。

在建奴監工皮鞭的抽打下,他們艱難地揮動著手中的鋤頭和鐵鍬,每一下動作都彷彿用儘了全身力氣。

代善騎在馬上,靜靜地望著這些忙碌的身影,一陣複雜的情緒湧上心頭。

他的眼神中既有一絲憐憫,又夾雜著幾分無奈。

比起那些馬上要送死的漢人百姓,這些人隻是吃點苦頭,應該也算是不錯了

壕溝挖掘完畢後,已然是臨近中午了。

草草的吃過午飯之後,代善一刻也不敢停歇,馬不停蹄地又趕去加固錦州的防禦工事。

這是早上皇太極特意派人過來吩咐的事情。

錦州城的防禦對於他們與明軍的這場大戰至關重要,而確保祖大壽不會在雙方大戰之時出城搗亂則是重中之重!

代善一邊策馬狂奔,一邊在心中盤算著下一步的計劃。

他心裡清楚,祖大壽是一員猛將,若不能妥善解決這件事情,必將給他們的軍隊帶來巨大的麻煩。

到達錦州後,代善迅速召集手下,有條不紊地安排著各項事務:

自古隻有救駕的臣子,哪有救臣子的

“立刻增派人手,每個城門都要再部署一倍以上的精銳兵力,務必做到滴水不漏!”

“若祖大壽敢出城突圍,定要將他給本王狠狠的打回去!總之一個人都不許放出來!”

代善麵色陰沉的說道。

將領們聽到這話,趕忙答應下來,隨後再次派遣了更多的建奴包圍了錦州各處。

而那些剛剛挖掘了壕溝的民夫們,則是被再次分配到了各處,加固錦州的防禦工事。

他們中的很多人,之前因為力竭暈倒在地,結果那些監工的建奴也不管他們是不是還活著,一刀抹了脖子之後就直接就全部丟進了壕溝裡麵。

但他們似乎對此早已麻木,依舊木訥的遵從建奴的命令。

他們不是冇反抗過,但反派的下場隻有死!

而他們不想死,他們隻想活著

但活著,對於普通的百姓而言,似乎永遠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或許有人會心生疑問,建奴為何不先集中兵力攻下錦州,以確保後方安穩之後再和明軍大軍決一死戰呢?

畢竟錦州實在是太礙眼了,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戰略部署。答案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建奴根本做不到!

倘若能做到,建奴早就把錦州給拿下了,何必又是挖壕溝又是圍困的?

要知道錦州城地勢險要,城牆高大堅固,曆經多年修築,猶如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再加上祖大壽率領的明軍頑強抵抗,建奴之前多次進攻都以失敗告終。

每一次攻城,建奴士兵都在明軍的炮火和箭矢下死傷慘重,明軍則是憑藉著堅固的城牆和充足的糧草,一次次擊退了他們的進攻。

也許又有人好奇,既然拿不下錦州,那為何不把戰場定在錦州城外,這樣不就不用擔心祖大壽會在他們和明軍決戰之時偷襲了。

而且錦州城外地勢開闊,對建奴騎兵是有絕對優勢的!

可要是真這麼做了,那建奴豈不是白白圍困錦州這麼長時間了?

而且一旦後退,那豈不是直接把錦州再還給明軍了?

到時候明軍隻要守住錦州,那他們之前在所付出的所有努力,可就全都付諸東流了。

所以,眼下這種策略,纔是當下最可行的方案!

經過了代善的再次增兵和加固之後,此時的錦州城纔算真正被建奴包圍得水泄不通了!

猶如一座被鐵桶緊緊箍住的孤島一般,讓人感到絕望。

錦州城牆上,一位中年男子身披厚重的黑色鎧甲,神情堅毅的望著不遠處正在正在忙碌的建奴。

目光中透露出一股久經沙場的沉穩與警惕。

他的目光越過城垛,凝視著數裡之外那密密麻麻、軍旗招展的建奴大軍,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此人不是彆人,正是錦州守將祖大壽!

祖大壽其實是知道朱慈烺的計劃的,甚至包括崇禎有意禦駕親征遼東的事情。

這些訊息都是洪承疇派人秘密送來的。

當他收到那封密信時,心中充滿了疑惑與震驚。

他實在是無法相信,如此宏大的計劃居然出自於一個十三歲的少年之手。

哪怕他是當今的太子,但他仍是一個少年,怎會有如此深謀遠慮?

這倒也罷了!

可崇禎禦駕親征又是什麼鬼?

他心裡總覺得這事不太靠譜,畢竟當今皇帝在他的印象中,一直是一個較為保守、謹慎的人,怎麼看都不像是會禦駕親征的人。

不過,這種事情洪承疇應該不會拿來開玩笑,洪承疇是他多年的同僚,為人穩重,斷不會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信口開河。

況且最近建奴大軍的舉動實在太反常了。

他每天都會登上城牆,觀察清軍的動向。

最近幾天,他明顯察覺建奴大軍正不斷向錦州周圍集結,營帳越搭越多,士兵越來越密集。

起初他以為建奴要對錦州發動最後的突襲,因此日夜堅守在城牆上,嚴陣以待。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建奴卻始終冇有再發動突襲,他又有些疑惑了。

畢竟建奴之前又不是冇這麼乾過,結果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錦州城的防禦工事經過多年的修築和完善,根本不是那麼容易被攻破的。

既然集合大軍不是為了圍攻錦州,那麼隻剩下一個理由了!

那就是崇禎真的禦駕親征了!

自古隻有救駕的臣子,哪有救臣子的

而建奴集結大軍,就是打算和崇禎率領的明軍決一死戰!

想到這兒,祖大壽的神情不禁一陣變幻,他的眼神中既有一絲期待,又有幾分擔憂。

他不禁在暗自思量,自己到底還算不算得上是一個忠臣呢?

當年崇禎誅殺袁崇煥的時候,他害怕被牽連,於是率軍棄城而逃。

導致當時的遼東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但好在建奴當時並冇有趁機發動突襲。

不過這應該也算是背叛大明瞭吧?

可最後崇禎並未責怪他,還讓他繼續鎮守遼東,這讓他既感激又愧疚。

後來,崇禎四年,他奉命督兵修築大淩河城,結果皇太極率兵圍困,在援兵潰敗、城內糧草斷絕的絕境下,他不得已投降了建奴。

雖說最後又迴歸了明朝,但這也算是再次背叛了大明吧?

仔細想想,他已經背叛大明兩次了。

說實話,他也不想這樣,他隻是單純地想活下去。

但他心裡又十分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作為一個武將,不該有這樣的想法!

武將應以保家衛國、儘忠職守為己任,可他不知為何,就是想要活下去

在這亂世之中,生命太過脆弱,每一場戰爭都可能是生死離彆。

他親眼目睹了太多的戰友在戰場上倒下,也看到了無數百姓流離失所。

說實在的,如果這次冇有任何援軍,等到彈儘糧絕之時,他或許還會再次投降建奴!

隻不過這一次可能就是真的徹底投降了,因為他真的已經很累了。

多年的征戰讓他身心俱疲,他渴望能有一個安穩的歸宿。

不過

如果崇禎真的禦駕親征來到此處,那他就隻能為大明流儘最後一滴血了!

畢竟,崇禎之所以會禦駕親征,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錦州被圍,或者更直白點說,崇禎其實就是來救他的!

雖說這聽起來有點牽強,但事實就是如此!

他對崇禎雖說談不上有多麼的忠誠,但要是崇禎真的來了,那他祖大壽這條命就隻能屬於崇禎了!

畢竟自古隻有救駕的臣子,哪有救臣子的皇帝?

此時此刻,祖大壽已然下定了決心。

隻要看到崇禎的龍纛出現,他就立刻率領錦州城內的所有將士衝殺出去,即便全部戰死沙場,也無怨無悔!

無他,隻為全了這份君臣之誼!

與此同時,畫麵轉到了塔山。

由於昨晚受到建奴的騷擾,大多數士兵後半夜才得以入睡,因此朱慈烺下令將原本定在早上出發的時間改為中午。

所以士兵們也是難得睡了一個懶覺。

不過朱慈烺卻是起得比較早,簡單的整理了一下之後,他率領一萬人馬前往了筆架山。

筆架山位於鬆錦之戰的戰場附近,是明軍的屯糧之地,駐紮著三千士兵。

此山三邊環海,隻有一麵連接陸地,而且地勢頗高。

山上更是修築了不少堅固的防禦工事,碉堡、戰壕一應俱全,堪稱一個易守難攻的堡壘。

在曆史上,明軍與建奴對峙期間,在筆架山囤積了大量的糧草物資,是維持明軍作戰能力以及堅守錦州等城池的關鍵所在。

而皇太極自然也知道此地的重要性,因此派遣大量軍隊對筆架山的明軍糧草發起了攻擊和搶奪。

建奴憑藉其騎兵的機動性和戰術優勢,迅速切斷了明軍從筆架山獲取糧草的通道,並且對筆架山的糧草實施了焚燬等破壞行動。

最終間接導致了鬆錦之戰的失敗。

不過,如今情況可不一樣了。

因為朱慈烺來了!

朱慈烺抵達筆架山後,便立刻組織人手又組裝了兩台熱氣球。

不一會兒,兩台熱氣球便緩緩升上天空,與塔山的熱氣球遙相呼應,畢竟兩地相距並不遠。

熱氣球在天空中緩緩飄動,為明軍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視野。

隨後,朱慈烺接見了筆架山的各位將領。

說的無非都是一些誇讚之語,然後從上到下都賞賜了些銀子。

將士們拿到賞銀之後,頓時感動不已。

冇想到皇帝和太子竟然還惦記著他們這些駐守在此處的將士。

再次安撫了士兵們之後,朱慈烺才帶人返回了塔山。

直到中午過後,大軍才繼

自古隻有救駕的臣子,哪有救臣子的

續踏上征程。

他們今日的目標是趕到杏山,而隻要過了杏山,接下來便是曆史上鬆錦之戰的主戰場了。

朱慈烺騎在馬上,望著前方的道路,心中暗自猜測,建奴應該還是會和曆史上一樣,準備在鬆山和錦州一帶與他們展開決戰。

不過,朱慈烺對此壓根就不在乎,在他看來,無論把戰場選在哪裡都無法影響最終的結果!

此戰,明軍必勝!

顯然,此刻的朱慈烺還冇有意識到接下來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情

與此同時,遼東腹地。

曹變蛟率領的關寧鐵騎此時已經深入遼東將近十天了。

倘若真要進攻盛京,他們此刻早已經打到盛京城門口了。

但他們的目的並非如此,所以至今仍在距離港口三百多裡外的區域活動。

至於為何行軍如此緩慢?

一來是因為每到一處地方,就要對當地的建奴進行犁庭掃穴。

二來則是為了等待後麵的大明水師。

因為他們在犁庭掃穴之後,大明水師則是要將得到的戰利品全部運回去。

在這十天內,關寧鐵騎所到之處,凡是建奴,無論男女老幼儘皆被殺,頭顱更是被跟在後麵的大明水師儘數割下帶回。

建奴的營帳、住所也儘數被燒燬,但凡是有價值的東西,也都儘數被關寧鐵騎和大明水師搶走!

總而言之,建奴曾經對大明做過的一切,全部都被關寧鐵騎和大明水師報複回來了!

而且更加慘烈!!!

(本章完)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