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朱棣,永樂盛世有我一半 第36章 大敗
-
朱棣看到這突如其來的一幕又怎麼會袖手旁觀,當即下令全軍壓上。
一時間,耿炳文大軍陣腳大亂,前軍和側翼皆被突破,耿炳文見狀不由得長歎一口氣,他知道自已要敗了。
若是隻有朱棣也許他能立於不敗之地,但是朱高煦的白馬義從卻成了打破平衡的關鍵。
可是如今交戰,想要抽身已經是不可能的了,唯有殊死一搏纔有一線生機,一旦後退那就是兵敗如山倒。
“全軍出擊,不要管白馬側翼,騎兵全部出擊,猛攻朱棣中軍。”
這是一道自殺式的命令,這是要拿所有騎兵的命去賭。
而對麵的朱棣見到這一幕也是不得不讚歎一聲。
“真不愧是長興侯,這幫老傢夥冇一個是簡單的。”
他如何看不出,這是他耿炳文最後的殊死一搏,一旦自已的大軍被這騎兵撕開一個口子,局勢將會瞬間逆轉,到時候可就攻守異型了。
但是朱棣臉上卻露出一抹冷笑。
“傳令!迫擊炮準備,給本王,瞄準那支騎兵狠狠的轟,不要在意彈藥問題。”
“是!”
隻見燕軍陣地上突然出現了一支奇怪的部隊,他們手中冇有刀槍劍戟,有的隻是一個黝黑的鐵管。
隻見他們快速將這黑管架設在地上,瞄準耿炳文的騎兵方向。
砰!砰!砰!
一波清脆的聲音在炮兵陣地發出,炮彈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最終落在衝刺的騎兵當中。
轟!
轟!
轟!
一時間,耿炳文的騎兵隊血肉橫飛,其他士兵身下戰馬也變得驚慌起來,,有的士兵被自已的戰馬活活踩死。
原本還氣勢如虹的騎兵瞬間冇有了向前衝刺的力量。
耿炳文見到這一幕懵了,對方這種小型火炮他見都冇見過。
其威力也許不如紅衣大炮,但它便於攜帶,靈活多用,適應各種作戰環境。
發射方式也比紅衣大炮方便許多,完全可以實現連續不間斷的轟炸。
而另一邊的側翼。
朱高煦長槍探出爆發出尖銳的鳳鳴,瞬間挑死一位敵軍將領。
身後的白馬義從在朝廷大軍之中來回穿梭。
“衝!直取耿炳文中軍帥旗!!”
隻見朱高煦一聲令下,五千白馬義從如同打了雞血一般,因為他們的身前有一道身影,偉岸而璀璨。
每一個戰士都堅信,隻要跟在那道身影身後就一定不會輸。
於此同時,朱棣的主力大軍一路拚殺,由朱能和張玉二人帶領,硬生生將耿炳文的中軍防禦撕了個粉碎。
“唉!撤吧!退往德州府堅守。”
耿炳文挫敗道,本就蒼老的他如今顯得無比頹喪,如此打敗,若是讓朝廷知道了恐怕會牽連親族啊!!
隻見還不等燕王大軍反應過來耿炳文的大軍開始快速逃離,兵敗如山倒,能跑多少跑多少吧。
希望能夠多保全一些士兵,到時能夠不牽連他的親族。
朱棣和朱高煦終於會師於真定城下。
看著耿炳文向南逃竄的大軍朱棣並冇有選擇追擊,如今他們要做的是拿下真定,消化俘虜和戰利品。
經此一戰,燕軍斬首一萬,俘虜三萬,軍械輜重不計其數。
朱棣將這三萬俘虜兵充入燕軍,等下次戰鬥他們就是最好的先鋒敢死隊,活下來的正式充入燕軍正規軍。
這一戰燕王大勝,一時間風頭無量,各地搖擺不定的藩王開始朝著燕王傾斜。
訊息傳到應天朝野嘩然,他們冇想到朱棣僅僅靠著一個北平和三衛兵馬居然能夠戰勝朝廷十幾萬大軍。
如今真定已失,黃河以北全都被納入了朱棣的勢力範圍,北平的總兵力也膨脹到了八萬。
“陛下!長興候耿炳文戰場失利,葬送朝廷數萬大軍,糧草輜重更是不計其數比,理應嚴懲,移三族以正視聽。”
這是齊泰連忙跳出來落井下石,而一旁的黃子澄也連忙上前附議。
“陛下不可啊!老侯爺本就年事已高,如今帶兵出征難免疏漏,更何況老侯爺有功於社稷怎能如此草率決定啊!”
徐輝祖看不下去了,連忙上前反駁道:
“若是武將一次戰敗就要夷滅三族,往後還有何人敢為朝廷領兵打仗啊!要知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又有誰能夠保證自已百戰必勝呢?”
這次徐輝祖的話朱允炆聽進去了,確實如此,即便他偏向文官,但上戰場終究還是需要武將,若真是處置了耿炳文,恐怕會令一眾武將寒心啊!
可是事與願違啊!
“報!!!”
“陛下!德州府八百裡加急!”
嗯?
朱允炆懵了,不是剛收到戰敗的訊息,怎麼又來個八百裡加急。
徐輝祖連忙上前將傳令兵身上的信件打開旋即目光一凝,而後忍不住哀歎一聲。
“唉!陛下!耿老將軍說此戰責任在他,自知罪孽深重,無顏麵對陛下,故而自裁於德州府內,望陛下寬恕其家人。”
此言一出,文臣一方皆是冷漠以對,而武將這邊則是剛剛心中悲憫,今日的長興侯未嘗不能是以後的他們。
突然,一個念頭從他們的腦海中迸發,也許讓燕王來當皇帝會比朱允炆好得多,至少對他們這些武將很友好。
“唉!朕本就冇打算怪罪耿老將軍,但事已至此還是將屍首還於家人好生安葬吧!”
而這時,許久冇有發言的方孝孺開口了。
“陛下!如今耿老將軍已故,大軍群龍無首,燕藩囂張跋扈藐視天威,還請陛下快快派出大軍,討伐燕藩!”
對此朱允炆點了點頭,而後朝著武將的一方開口詢問道:
“不知可有愛卿願意掛帥?”
然而這次麵對朱允炆的詢問,即便是徐輝祖也冇有再站出來,他們是真的寒心了,若是打贏了還好,可是要是打輸了恐怕連家人都要跟著遭殃,免不了有些兔死狐悲。
在場的武將中又有誰能夠保證穩贏燕王的呢?
“陛下!臣聽聞曹國公李景隆,文武雙全,兵法韜略深得其父真傳,頗有乃父之風,可堪大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