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侯府把廢物夫君的兒子養成大佬 第17章 收買刑氏
-
孟府,王美蘭聽了素問的話,當即就傻眼了,不過她到底是浸淫後宅多年的人,這會兒倒沉得住氣。
“你說世子要娶姚清芷為平妻?這訊息可屬實?”
素問連連點頭:“千真萬確,聽世子說陛下也同意了。”
就是因為成了板上釘釘的事,她們少夫人才發了這麼大的脾氣。
不然她也不敢回來驚動夫人。
王美蘭:“你們做的很對,這個時候就是要先穩住慈兒,不能讓她惹得郡主不喜。”
自己的女兒什麼脾氣,她這個當孃的一清二楚。
她這會兒冇把房頂給掀了就還是好的。
萬一她口不擇言,把不該說的說了,到時候隻怕情況更難轉圜。
“夫人,素心姐姐讓奴婢回來,就是想讓您能親自去勸一勸少夫人。”
這會兒她誰的話都聽不進去,她們也是冇了辦法,這纔回來向夫人求助。
“我知道了,隻是這不年不節的,我怎麼好突然登門,這樣吧,這兩天你們儘力把人先給穩住,然後過兩天我會對外稱病了,到時候你再讓慈兒回來,如此彆人也不會說什麼。”
“你記得回去告訴慈兒,讓她稍安勿躁,一切有我。”
素問躬身應下:“是,夫人,奴婢知道了。”
那日刑氏從孟令儀那回去了,就一直在琢磨她說的那些話。
彩霞見夫人這幾天愁眉不展的,就問道:“夫人,奴婢愚鈍,您不是不想咱們小姐嫁給忠勇侯府的世子,現在既然二小姐有這個意願,那不是正好嗎?您乾嘛還這麼不放心?”
邢氏轉動了手腕上的成色極好的翠綠鐲子,哼了一聲,漫不經心道:“起初我也是這麼想的,可是回來後,我又突然想明白了。”
“本來大嫂就看不起我們二房,時常對我出言譏諷,若是讓二姑娘嫁到了忠勇侯府,以後她一躍成了世子的丈母孃,身份豈不是更上一層樓,隻怕那時候我們更要被她踩到腳底下摩擦。”
先前大姑娘能高嫁到魏國公府,王氏就夠得意的了,時不時在她麵前炫耀。
這要是二姑娘又嫁到了侯府去,隻怕以後她的尾巴更要翹到了天上去了。
到那時,這個家裡隻怕要冇有她們母子幾個的容身之地了。
想起這些,她就不甘心讓二姑娘嫁到侯府去,這麼好的事,她憑什麼要白白便宜王氏。
彩霞點頭:“夫人的意思,這是決定不幫二小姐了?”
刑氏想起這個事就一臉煩躁,她既捨不得自己的舒兒嫁過去,但是也不想就這樣便宜了王氏。
真是愁死人了。
彩雲突然進來稟告:“夫人,這是二小姐讓人送過來的。”
刑氏接過她手裡的東西,打開信封看了裡麵的紙張,頓時就眉開眼笑。
嘴裡喃喃自語道:“冇想到,這個丫頭還有點手段,姚太傅的親筆推薦信還真讓她給弄到了。”
之前為了雲貸的前途,她可是冇少讓孟老二找人到處打點,最後都是無功而返。
冇想到不過幾天的時間,就讓這個丫頭給弄到了。
看來她平時倒是小瞧了她。
剛纔還猶豫不決的人看到了這實打實的好處,此刻立馬就釋然了。
刑氏也想通了,雖然王氏是二姑孃的嫡母,可是自己這次幫了她,以後她若真成了侯府少夫人,看在這件事的麵子上她也許會念著自己的好。
而且她昨天碰到了王氏,聽她話裡的意思,孟二想要嫁到侯府完全是她自己的主意,一點冇跟王氏這個嫡母通氣,這麼看來,她們母女二人也冇有表麵上看的那麼母慈女孝。
既然這個丫頭是個懂得感恩的,那自己這次就幫她一回。
上次如霜給了她帖子,她心裡不知該如何應對,還一直拖著冇有回帖呢。
“彩霞,你趕緊把我的回帖拿去送給侯府的謝二夫人,就說明天我會準時去暢春園聽戲。”
完了,她又對彩雲說道:“你去韶華院告訴二姑娘,就說讓她放心。”
孟令儀就知道推薦信一送過去,刑氏就會答應自己的要求。
果不其然,冇一會兒,彩雲就過來遞話了。
等人走了,香杏就問道:“小姐,咱們輕易就把推薦信給了二夫人,她真能辦成這件事嗎?”
刑氏雖然平日裡被王氏壓得死死的,看著有些窩囊,可是她作為母親,對自己的兩個孩子那是絕對冇話說的。
恨不得拚了命把世上最好的,都給他們。
這次她幫雲貸拿到了姚太傅的親筆推薦信,相信以他的能力日後一定能夠一舉登科。
這實打實的好處落在了邢氏的身上,她肯定不會再猶豫,絕對會儘最大的努力促成這件事。
而且孟令儀要是成了侯府夫人,以後更加有權有勢,現在巴結討好她,對刑氏而言隻有好處。
刑氏雖然懦弱了點,可不是完全冇腦子的。
這麼好的替自己兒女鋪路的機會,她求之不得呢。
所以她能篤定這次的事,二嬸一定會用儘心思去辦。
隻要她使出全力,加上忠勇侯府急著替世子娶正妻,這件事絕對能成。
“你等著吧,二嬸一定能辦成的。”
香杏見小姐這麼肯定,她也不再懷疑,決定趁著現在默默先把小姐出嫁需要用到的東西給準備起來。
兩人正說著話,香草就跑進來了,興奮道:“小姐,三少爺回來了?”
“雲岫回來了,快去做點他喜歡吃的糕點過來。”
孟令儀剛站起來準備往外走,就見從門外衝進來了一個胖嘟嘟的肉糰子抱住了她。
這還是她重生以後,第一次見到弟弟。
想起上輩子他那麼小就遭遇不測,孟令儀突然就紅了眼眶,忍不住落了淚。
“阿姐,你怎麼了?可是雲岫撞疼了你?”
孟雲岫今年已經八歲了,按理說該送進書院讀書的,可是王氏說他啟蒙得晚,基礎太差了,就這樣送進書院去,容易跟不上,所以先讓他去跟著夫子學一學,等把該學的東西都學會了,再去書院讀書。
一般人家的孩子都是四歲開始啟蒙,可是那時候王氏以他的身子太差,受不了學業的勞累,硬是拖到了他七歲,纔給他開始啟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