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繫結神豪係統,養崽爆紅了 第二百二十四章 番外墨小染篇(十五)
墨小染覺得,是時候該有所表示了。
一個午休時間,她主動在樓梯拐角攔住了正準備去小賣部的夏晴晴。
夏晴晴看到是她,臉上立刻堆起甜笑:“小染?找我有什麼事呀?”
周圍沒有旁人。
墨小染看著她,目光平靜,卻帶著一種洞悉一切的穿透力,讓夏晴晴臉上的笑容微微僵住。
“夏晴晴,”墨小染開口,聲音不高,卻清晰無比,“過去的事情,我無意追究,也希望你能讓它真正過去。”
夏晴晴眼神閃爍了一下,強笑道:“小染,你……你這話是什麼意思呀?我怎麼聽不懂?”
“聽得懂也好,聽不懂也罷。”墨小染語氣依舊平淡,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度,“我希望這是最後一次。安分守己,相安無事。否則……”
她沒有把話說完,但那未儘之語裡的冷意,讓夏晴晴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顫。
那是屬於墨家千金的氣場,不怒自威。
夏晴晴臉上的笑容徹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絲被戳穿後的惱羞成怒,她咬著嘴唇,聲音壓低,帶著恨意:“墨小染,你得意什麼?不就是運氣好被墨家看上了嗎?裝什麼清高!”
墨小染不再看她,轉身離開,隻留下一句輕飄飄卻重若千鈞的話:“好自為之。”
這次警告,非但沒有讓夏晴晴收斂,反而徹底激怒了她。
墨小染那居高臨下的平靜態度,像一記耳光,狠狠扇在了她敏感脆弱的自尊心上。
她覺得自己被羞辱了,被那個曾經不如她的“福利院同伴”徹底比了下去。
裂痕,已然無法彌補。
一場更大的風波,在夏晴晴扭曲的嫉恨中,開始醞釀。
警告過後,表麵似乎平靜了一段時間。
夏晴晴見到墨小染,不再假意親熱,而是視而不見,或者投來冰冷怨恨的一瞥。
那些關於身世的流言漸漸少了,但另一種更隱蔽的詆毀開始浮現——暗示墨小染仗著家世,在競賽和專案中排擠他人,獨占資源;
甚至捏造她與某位指導老師關係“特殊”,才獲得了進入京大實驗室的機會。
這些謠言更加陰險,難以抓到把柄,卻在某種程度上,更能挑動一些同樣努力卻資源有限的學生那根敏感的神經。
墨小染感受到了這股暗流的湧動。
她不動聲色,隻是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在實驗室的所有工作都留有詳細記錄,與導師、同學的交流也保持在絕對專業和透明的範疇。
她甚至主動向班主任提出,在班級內部組織一個學習小組,分享競賽經驗和學習資料,對所有願意參加的同學開放。
她的坦蕩與無私,讓許多原本將信將疑的同學打消了疑慮,學習小組竟然辦得有聲有色,連隔壁班都有學生慕名而來。
夏晴晴看到墨小染非但沒有被流言擊垮,反而藉此贏得了更多人的好感,心中的妒火幾乎要將她吞噬。
她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小打小哄了,必須給墨小染一個致命的打擊。
機會,似乎來了。
京大附中一年一度的“未名之星”評選即將開始。
這是校內含金量最高的綜合性榮譽,旨在表彰在學業、競賽、社團、公益等多方麵表現突出的學生,每個年級僅評選一人。
墨小染,無疑是高二年級最有力的競爭者之一。
夏晴晴知道,單純靠造謠已經難以撼動墨小染的地位。
她需要一場“確鑿”的醜聞,一場能讓墨小染身敗名裂、徹底失去評選資格的“實錘”。
她開始更加密切地留意墨小染的一舉一動,尋找著可供利用的破綻。
那雙曾經看似天真無邪的大眼睛裡,此刻充滿了算計與惡毒。
山雨欲來風滿樓。
墨小染能感覺到那圍繞在自己周圍的、愈發濃重的惡意。
她站在教室的窗邊,看著樓下操場上奔跑跳躍的陸景雲,圖書館裡安靜閱卷的齊司衡,以及實驗室裡埋頭記錄的陳珂,心中一片澄澈。
她不怕挑戰,也不懼風雨。
她隻是有些好奇,夏晴晴,或者說那些隱藏在暗處的力量,究竟會使出怎樣的手段?
而她,又將如何,在這即將到來的風暴中,再次證明自己?
十六歲的天空,風雲漸起。
墨小染整理了一下額前的碎發,眼神沉靜如初,轉身回到座位,繼續演算那道未完成的物理題。
平靜的表麵下,是已然做好迎戰準備的、堅韌的核心。
“未名之星”評選的通知正式張貼在校園公告欄,細則明確:綜合考察學業成績、競賽成果、社團貢獻、社會實踐及師生評價。
如同一塊投入池塘的巨石,在高二年級激起了不小的波瀾。
墨小染的名字,毫無懸念地出現在各班推選的候選人名單上。
她的履曆堪稱完美:穩定年級前三的成績,多項學科競賽一等獎,科技創新大賽全國特等獎,校辯論隊主力,默默參與山區女童教育公益專案,再加上那份沉靜出眾的氣質,幾乎滿足了所有人對“學霸女神”的想象。
支援者眾多,但暗處的阻力也開始浮現。
夏晴晴幾乎是立刻行動起來。
她自知在硬實力上無法與墨小染抗衡,便將突破口放在了“師生評價”和“輿論”上。
她不再散佈那些模糊的身世流言,而是采取了更隱蔽、也更惡毒的方式。
她利用自己轉校生身份帶來的“新鮮感”和看似開朗無害的外表,刻意接近那些對墨小染抱有微妙嫉妒、或是在某些方麵與墨小染有過競爭失利的同學,尤其是幾個同樣對“未名之星”有想法的女生,組成了一個鬆散卻目標一致的小團體。
她們不再公開詆毀,而是采用一種“捧殺”和“隱性對比”的策略。
“小染當然很厲害啦,不過感覺她有點不食人間煙火呢,平時都不怎麼跟我們玩的。”
“對啊,可能天才都比較孤僻吧,眼裡隻有學習和競賽。”
“聽說她那個實驗室專案,主要是教授和博士生在做,她也就是打個下手吧?功勞怎麼都算她頭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