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生子的發家之路 第66章 灶心土百草霜
柳葉忙應聲,拿著刻刀用胡蘿卜雕刻了一朵三層的小花,遞到米生財的跟前:“米師傅,刻好了。”
米生財拿起雕刻好的蘿卜花,瞧見花朵邊緣的線條流暢,沒有回刀的痕跡,還算滿意的點頭:“這花刻得不錯,你再做個浮雕我看看。”
柳葉點頭,就當著米生財的麵兒,先用刻刀削去胡蘿卜的皮,胡蘿卜的皮脆,刻刀稍微一用力就容易裂。
柳葉先用刻刀尖劃出仙鶴的型,又用刃挑去肉,露出仙鶴祥雲紋。
米生財見她用刀的時候,手勁兒到位,下刀走線的時候,走線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是多次練習纔有的熟練,滿意的點頭:“基本功是練到位了,其它的我也沒什麼能教你的,自己平日裡多觀察這些花兒、草兒,將它們的型記心裡雕出來就是。”
“多謝米師傅指點,我記著了。”柳葉知道,自己現在學的不過是一些皮毛,米生財隻教她雕花、刻仙鶴,旁的紋樣不願意教她,是為著留一手。
柳葉理解米生財的心思嗎,畢竟不是什麼正規師徒,人收了禮也正經教了,也說不出什麼不是來。
柳葉也刻膩味了蘿卜花,就想著將這雕刻技術用在點心上,她前世見過網上的茶果子,也有用刀刻花的。
但等真的嘗試了後,才發現這刻茶果子與刻蘿卜不同,蘿卜肉有一股脆性,用刻刀雕刻易成型,但這豆泥用刻刀劃些紋路還成,刻花就難了。
柳葉捏著白色的豆泥團子,琢磨著該用什麼法子來弄花型,想了半天沒想出來。
蘭草在一旁縫補衣裳瞧見了就問:“你做什麼呢?那豆泥團子被你揉來弄去,我瞧著都被你揉弄臟了。”
柳葉就把手裡的豆泥團子遞到蘭草跟前:“我想像雕刻蘿卜花一樣,在這豆泥上雕刻出花,做一種雕花點心。”
“雕花點心?這點心怎麼雕花?”蘭草聽了生奇,她從未聽過什麼雕花點心,雕花蜜餞倒是聽過。
柳葉也不知道該怎麼形容自己前世見過的雕花茶果子,用刻刀也弄不出那花型,有些喪氣。
蘭草見她愁眉苦臉的,想了想,就道:“我沒見過什麼雕花點心,倒是見過匠人倒模具雕刻泥巴。你這麵團子是軟的,那泥巴也是軟的,人能在泥巴上雕刻,你應該也能在麵團子上雕刻,不如去瞧瞧府裡的匠人,看他們是怎麼做的。”
“雕刻泥巴?”柳葉驚訝,這不就是泥塑嗎?
蘭草點點頭:“你可以去問問竹枝,他自來愛跟木匠劉的兒子玩,府裡的工匠都住一處,竹枝應該也瞧見過,你去問問匠人是如何雕刻泥巴的,也許你就能雕刻麵團了。”
柳葉道:“恐怕不行,泥巴雖然軟,但乾了後也是硬的,跟麵團不大一樣。”
“馮管一不一樣,你好歹去問問,彆在這裡唉聲歎氣的,還擋我燭光。”蘭草半催促半嫌棄道。
柳葉聽出了蘭草嘴裡的嫌棄,幽怨的看了一眼蘭草:“阿姐,你嫌我。”
蘭草無奈:“少作怪,快出去。”
柳葉癟癟嘴出去找竹枝。
外邊張秀芳在廊下熬粥,葛大娘幫著看火,聞狗兒在一旁借著爐火用新篾條補破了的竹簍子。
葛大娘用蒲扇扇著火,對聞狗兒道:“聽說狗兒你們這些送節禮的要提前出發。”
聞狗兒點頭應聲道:“管事的說讓我們早些出發,趕在秋闈前回來。”
“喲,趕在秋闈前回來,那這個月中旬前你們就得離府。”葛大娘暗暗的算了算蜀地到京都的距離,又估量了一下馬車趕路的速度,五六個月的時間緊緊巴巴的。
聞狗兒歎氣:“比這還早,有道是七步出門八步歸家,管事說在初七前出門。”
葛大娘驚訝後熱心道:“今兒個初二,就日的時光了。那你出行的東西準備好沒?還有,我們這裡跟北地天時不同,路上容易水土不服,你還得帶些咱們這兒的土出門,土可挖了?”
聞狗兒笑了笑:“最近忙得很,還沒來得及去挖呢。想了想,就從府裡的花盆裡挖點土帶走算了。”
葛大娘不讚同道:“那花盆裡不是鄉土,哪裡能治水土不服。你們年輕人不懂,這土也不是隨便什麼土都成的,不能圖便宜,你等下我去屋裡拿個撬子,我給你撬去。”
張秀芳聽了這話,忙道:“大娘,我們這兒就有竹撬子,你跟我說說要撬哪裡的土纔有效果?”事關聞狗兒的身體,張秀芳自然在意,連瓦罐裡的粥也顧不上了,就進去拿撬子準備跟葛大娘一起出去撬土。
柳葉在屋裡跟竹枝說著話,聽見了就道:“阿孃,我看著鍋裡,你放心去。”
張秀芳點頭,葛大娘就拉著張秀芳出去了。
葛大娘對張秀芳道:“這土最好的是屋基土和灶心土,尤其是灶心土最好。屋基土就是屋宅附近的土,最好是靠近牆根、牆麵的,那種帶著青苔的土。灶心土就是做法的灶裡被烤乾的黃土,又叫伏龍肝,那邊院兒的有打灶在家做飯食的,等下我去要些灶心土跟鍋底的百草霜。”
張秀芳道謝:“多謝大娘,要不是你提點,我跟狗兒都不知道這些東西還有這些講究。”
“唉,你們這些年輕人沒在外討過生活,所以不知這些,那鍋底的灶灰,又叫百草霜,要是有個磕碰剮蹭出血的,用這東西塗在傷口上可以止血。兌水喝了,能治腹瀉。水土不服就怕這上吐下瀉與高熱,那些走商的出門身上必然帶著灶心土、鍋底灰這兩樣東西。”葛大娘說著話,帶著張秀芳在巷道裡拐了幾道彎。
張秀芳聽了葛大娘這番話,將之記在心中,又奉承道:“大娘好識見。”
“活得久了,也就會些治病的土法子,算不得有識見,都是窮哄的。”葛大娘心中歎氣,他們這些人命賤,看不起病吃不起藥,聽見什麼能夠治病的土法子,就跟得了寶貝似的,日日記著,也惦記著傳出去給有需要的人知道,也算是行善積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