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師方孝孺,開局就被誅十族? 第112章 黃河之患
-
“今日,太子殿下提出清查冗官,正是為了貫徹陛下的聖意!將那些如魏僉事這般,占著茅坑不拉屎的‘浮官’、‘閒官’清退出去!”
“如此,方能為國庫省下錢糧,去輕徭薄賦,讓天下的百姓,得以休養生息!”
“如此,方能騰出官位,讓那些真正有才乾,有功勳的寒門之士,有報國之門!”
“這,纔是真正的為國本計!這,纔是真正的體恤聖心!”
“諸位大人,你們說,我說的,對不對?!”
話音落下,整個奉天殿,死一般的寂靜。
所有的勳貴,都低下了頭,臉色難看到了極點。
他們想反駁,卻發現,自己根本無從反駁!
李子城太狠了!
他根本不跟你辯論祖製,不跟你討論政策利弊。
他直接將這件事,與皇帝的意誌,與那場轟動京城的“郡主賜婚”,死死地捆綁在了一起!
反對裁撤冗官?
可以啊!那你就是反對陛下“崇功抑浮”的國策!你就是看不起陛下對功臣的賞賜!你就是覺得,你祖宗的功勞,比天子當下的意誌,還要重要!
這頂帽子,誰戴得起?!
朱高熾怔怔地看著李子城那並不算高大的背影,心中激盪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
原來,朝堂爭鬥,還可以是這樣的!
原來,貫徹自己的意誌,是如此的……酣暢淋漓!
“魏良!”一直沉默的禦座方向,忽然傳來一聲冰冷的嗬斥。
所有人心頭一凜,這才發現,不知何時,禦座旁的珠簾後,多了一道模糊而威嚴的身影。
是陛下!陛下一直在聽!
魏良雙腿一軟,“噗通”一聲跪倒在地,汗如雨下。
“咆哮朝堂,對太子無禮,對同僚不敬,拉下去,廷杖二十!革去錦衣衛指揮僉事之職,閉門思過!”
冰冷的聲音,不帶一絲感情,卻宣判了魏良的結局。
“陛下聖明!”
山呼海嘯般的聲音,響徹大殿。
這一次,再也冇有人敢提出異議。
……
下朝的鐘聲敲響。
李子城與太子朱高熾並肩走出奉天門,午後的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朱高熾的臉上,是抑製不住的喜色。這是他監國以來,,每一本,都來自那些被勒令自查的衙門。
“混賬!通通都是混賬!”朱高熾抓起一本奏章,狠狠地摔在地上,那沉悶的響聲,讓一旁伺候的太監嚇得渾身一哆嗦。
“裁撤冗官!讓他們自查!結果呢?”他指著那一地狼藉,氣得聲音都在發抖,“戶部說自己人手緊張,恨不得一人掰成兩人用!兵部說將校凋零,再裁就要影響邊防!就連教坊司,都敢跟本宮哭窮,說伶人樂工皆有定數,裁不得!”
陽奉陰違!這就是勳貴集團給出的答案!他們不敢在朝堂上公然反對皇帝的意誌,便用這種最噁心,也最有效的“軟抵抗”,將那道雷厲風行的政令,變成了一紙空文。
李子城就靜靜地站在一旁,一身青色的太子詹事官服,讓他整個人都顯得沉靜如水。他冇有勸慰,隻是等太子發泄完,才緩緩俯身,撿起了那本被摔在地上的奏章。
“殿下息怒。”他的聲音很平靜,“這,早在臣的意料之中。”
“意料之中?”朱高熾喘著粗氣,看向他,“子城,你看看!這幫蠹蟲,他們這是在糊弄本宮!是在打本宮的臉!更是把父皇的聖意,當成了耳旁風!”
“他們不是在打您的臉,而是在試探。”李子城將奏章放回桌上,目光深邃,“他們在試探,殿下您的刀,到底有多鋒利。也在試探,陛下那日賜下的恩寵,究竟是一時興起,還是……真正的國策。”
李子城知道,真正的硬骨頭,根本還冇開始啃。魏良,不過是勳貴們推出來試探深淺的一顆廢子。那場廷杖,看似是勝利,實則隻是讓那些真正的老狐狸,縮得更深,防備得更嚴。
就在朱高熾還想說些什麼的時候,一名小太監連滾帶爬地跑了進來,臉上滿是驚惶之色。
“殿下!詹事大人!河南府八百裡加急,黃河……黃河大堤危急!”
小太監呈上來的,是一份被水汽浸得有些發皺的奏報,上麵還帶著尚未乾涸的泥點。
朱高熾一把奪過,隻看了幾行,臉色“唰”地一下,變得慘白!
奏報上說,河南蘭陽段的黃河大堤,因連日暴雨,加上年久失修,已出現多處管湧!渾濁的黃浪,正日夜不休地沖刷著脆弱的堤壩,一旦決口,下遊萬頃良田,百萬生民,都將儘數葬身魚腹!
“快!快傳旨!”朱高熾的聲音因為恐懼而變了調,“立刻召集百官,奉天殿議事!立刻!”
……
奉天殿內,氣氛壓抑得能滴出水來。
朱高熾將那份來自黃河的催命符,傳示百官。大殿之內,頓時響起一片倒吸涼氣的聲音。
“國庫!必須立刻撥款修堤!”朱高熾心急如焚,他的目光,直接投向了戶部尚書夏元吉。
然而,這位素來以鐵麵無私著稱的“財神爺”,此刻卻是一臉苦相。他顫巍巍地出列,躬身道:“啟稟殿下……非是臣不願,實是……國庫無糧啊!”
“什麼?!”朱高熾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