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百年,從港島開始崛起 第685章 香江超級人口大城市計劃
深水灣半山彆墅。
包家。
勞斯萊斯停下。
包宇從車上下來,看到黛西在門口等他。
現在包宇週六日基本上外出和朋友在外麵吃飯,包裕剛夫婦和包肇龍也就不用等他回來一起吃。
現在看到爺爺和爹地客廳沙發那裡看報,包宇直接過去,在中間位置坐下。
包宇也隨手拿起報刊看了起來。
隻是,現在的新聞大多都是雞皮蒜毛的事,沒有什麼重要的訊息。
“爹地,我們上樓上談談。”
父子倆上到樓上,來到包裕剛的書房。
關上門後,包宇說道:“爹地,我今天在海上待了一天。”
待了一天?
他昨晚已經知道包宇要去看看大嶼山附近的情況。
“發現什麼了?”
“爹地,我沒想到的是,在大嶼山和港島之間的海域,遠比我想象中要淺,我原以為那片海域至少也有二三十米,甚至幾十米深,沒想到,從朱船長那裡得知,最深的地方可能也就是十米,最淺的地方也就2米,怪不得你以前說包家那些超級油輪根本開不進去。”
當然那些大船想進入到維多利亞港是有多條水上通道的,包括走西博寮海峽和東博寮海峽,另外還有大嶼山北部。
以及走東龍洲進去,進入到鰂魚湧,也就進入到維多利亞港。
包裕剛五十年代就接觸航運業,他對於香江維多利亞港和附近海域的深度是非常清楚的,當然,那些深度不是一成不變的,其實很多地方都在變淺。
像交倚洲那邊也是在變淺。
雖然珠江口許多泥沙大部分堆積在珠江口的西邊,也就是濠江,珠海那邊,珠江口的東邊,也就是大嶼山這邊,可能泥沙堆積沒有那麼多。
但是,長年累月的情況下,還是慢慢積累不少的。
包括像大嶼山島嶼的形成和泥沙長期的積累也是有關的。
這種情況下,也是有許多泥沙流入到交倚洲那一片海域。
怕是不需要填海造地的情況下,經過千百年,自己也就會慢慢有那些泥沙堆積起來變成島嶼甚至陸地。
“確實不深。”包裕剛說道。
“爹地,你想,如果把那一片全部填成陸地,那可以造多少的房子,變成多少的寫字樓,甚至變成多少的工廠和公司。最重要那裡並不深,填海造地的價格,可能要比在維多利亞港填海造地還要便宜一些,最關鍵很多地方水深太淺。”
“bob,你在那邊填海造地?”包裕剛驚訝問道。
“爹地,我當時也就看重大嶼山附近,準備是想拿出來填海造地變成香江的高科技園區的,當然,現在香江總督府同意在西貢東郊野公園那邊,那麼我們到時開發那邊。但是,大嶼山和附近的海域確實是可以拿出來填了。”
包裕剛很驚訝地看著兒子。
他知道填海造地不是那麼簡單的,除了需要香江總督府同意外,最重要涉及到太多人的利益。
當然,這些年維多利亞港,甚至九龍半島一直都在填海造地的,包括海港城,還有香江中區,銅鑼灣一帶全部都是填出來的。
他記的四十年代第一次來香江的時候,當時香江的維多利亞港是非常大的,如今已經小了很多,正是逐年逐年再填導致的。
而香江總督府把這些地方填了之後,然後拿出來拍賣。
至於包宇說的那個片區用來填海造地,包裕剛確實覺得很驚訝。
“爹地,這裡麵有幾大好處。”
“第一,那片區域很大,全部填了,隻是留下黃金水島,可以通船的情況下,填出來的陸地麵積差不多相當於港島麵積,而且,這些到時全部都是可以開發的。”
港島麵積接近80平方公裡,雖然很多地方是可以開發,但是,因為中間是太平山以及其他山,也就是說大概三分之二都是山,隻能拿來開發豪宅,剩下的平地才適合開發為寫字樓,街道,工廠。
真正使用麵積也就三分之一。
而現在那一片填出來也就有80平方公裡麵積確實非常大,足夠香江繼續進一步對全球招商引資使用。
“第二,我知道新界北是有很多土地的,但是那些土地連香江總督府都掌控不了,那些土著也不願意拿出來開發,而如果我們在那個片區填海造地,到時新界北那些土著想繼續掌控那些土地,到時土地價值會大幅度降低,不得不拿出來。”
相比起香江總督府拿官地來拍賣。
新界那些土著也是通過這個模式來逐步拍賣給那些地產商,確實養了他們村裡一批人。
“第三,到時把大嶼山,填海區,港島,九龍半島全部連在一起,綜合開發下,不輸給現在香江的中區。”
“第四,我曾經聽說,誰能夠掌控那一片填海區,誰也就是全球的首富。”
包宇一連說了這幾點。
包裕剛則是看向那幅香江地圖後說道:“bob,那一片太大,這樣填海,材料從哪來?”
填海材料?
包宇知道後來國內在南海填島造地,是通過吹沙的方式進行,就地取材的。
不過,包宇知道這不行,畢竟這一片都是要填。
“大嶼山。”
大嶼山?
大嶼山是很高,但是,包宇覺得從大嶼山那裡就地取材,把大嶼山一部分土地拿來填了,大嶼山看似還是很高,但是,到時逐步對大嶼山開發的情況下,大嶼山也可能慢慢變成一個可以住更多人的離島區。
從大嶼山取填海材料?
包裕剛確實很驚訝。
怕是不止兒子那樣想到,其他人可能也想過。
“bob,這是你自己想的?”
“爹地,確實是我想的。”
“這裡麵涉及到利益太多,怕是很難。”
“爹地,隻要麥理浩出任下一任香江總督,那麼也就可以。我的想法是,等下一任麥理浩繼續出任香江總督,那麼他下一任期間,除了扶持我們的香江高科技園區外,也就是在這一片填海造地。”
“在我看來,香江人口還是太少了。”
包宇知道香江人口太少,土地太少,所以隻能被迫發展金融業,地產業,甚至服務業。但是,包宇知道,其實香江真正的麵積可不小,也不比隔壁的鵬城少。
但是,未來鵬城人口接近1800萬,燕京超過2000萬,申城超過2500萬,羊城接近2000萬。
就按照包宇前世香江最高人口也就是七百多萬來算。
鵬城的人口是香江人口兩倍多,燕京是香江人口三倍,申城是香江人口三倍多,羊城的人口也是香江人口兩倍多到三倍至今。
至於新佳坡麵積是要比香江小許多,但是,新佳坡一直在填海造地,也在不停增加移民,從後來來看,新佳坡人口突破六百萬,也隻是比香江少了一百多萬而已。
當然,為什麼後來香江人口增長那麼慢?
其實是和香江自身有很大關係。
一個是故意的,不讓那麼多的人口進入到香江,防止難以管理。
一個是香江是移民城市,當香江的移民到海外的人口比新移民到香江的人口還要多的情況下,香江人口是出現負增長,甚至緩慢增長的,所以在現在香江人口已經突破500萬的情況下,等到三四十年後,既然隻是增加了兩百多萬人口,這裡麵必定是出了問題,才導致香江人口增加少了那麼多。
另外,像東京人口現在已經突破1100萬,未來也會增加到1800萬,而整個東京灣或者東京圈範圍則是接近4000萬人口。
也就是說,整個東洋人口1.2億人的情況下,接近30%人口是居住在東京圈一帶的。
在包宇看來,一座城市隻有有人纔有生命力和活力,如果連人都沒有了,那麼這一座城市也就衰落了。
這也是為什麼在九十年代後,香江許多行業都衰落,甚至衰退了,根本原因就在於沒有人了,沒有新鮮的血液,不能讓一座城市煥發出新鮮的活力。
當然,在包宇看來,如果香江人口增加到1500萬,甚至2000萬人口,也就是相當於未來申城,燕京的人口。
那個時候,香江絕對是亞洲,甚至全球最繁華的大城市之一,甚至亞洲排在最前麵的城市。
當然,香江的人口增加的情況下,其實沒有外來遊客的情況下,單靠自身的人口消費,也是非常恐怖的數字。
至於像包宇收購的香江電燈集團,中華煤氣公司,巴士集團,香江有軌電車,天星小輪等公共服務的情況下,營收,盈利各方麵可能都會是現在幾倍,甚至更多。
特彆是相當於多填出一個港島的情況下,所用到的電力絕對是現在的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