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修仙,我為鎮族神鼎 第三百章 觀禮
王家的行事果然雷厲風行,不過半日光陰,家主諭令已如星火傳遍宗族上下。
諸多本家子弟皆領會其中利害,無不謹遵號令,歡欣鼓舞,修煉之勤勉,更勝往日。
而那些外戚弟子與附庸勢力間,亦迅速流傳開攬月山靈脈晉升、先祖顯聖福澤全族的訊息。
不過數日,一份份以靈綾為函,沉香木為箋的請柬,由族中煉氣中階以上的修士親自駕著法劍,攜禮送出,遍傳王家周邊附庸及青雲郡交好仙族。
請柬之上,以蘊靈墨汁工筆書寫,言辭謙衝得體:
「吾王氏一族居於攬月山勤勉修行,福薄緣淺,偶蒙天地垂青,先祖餘蔭,靈脈微有晉升之象,靈氣漸豐,此乃天地之德,非我王氏獨敢居功,特於旬日之後,敬設靈脈晉升大典,廣邀四方道友,屈尊降臨,觀禮論道,共沾瑞氣,以期睦鄰共進,同探仙道妙諦。」
這訊息一經傳出,青雲郡頓時暗流湧動,畢竟靈脈晉升,關乎一地氣運流轉,往往是一族興隆之兆。
王家這些年本就人才輩出,擴張勢頭正健,如今靈脈竟又得以晉升,怎能不引人側目?
收到請柬的各家,無論心下如何思量,麵上皆客客氣氣回以傳訊玉符,言道屆時必當親至,恭賀盛舉。
一些本來與王家並無太多交涉的小家族與眾多散修,更視此為結交王家的良機。
當然,亦不乏有心存疑慮或彆具心思者,暗中揣測這靈脈晉升的背後是否另有玄機,然而明麵之上,卻無人敢拂了王家的顏麵。
區區旬日時光,不過倏忽而過。
在此期間,攬月山內靈氣愈發氤氳磅礴,但見山巒之間,靈霧如乳白色的輕紗繚繞不散,原本尋常的花草受靈氣滋養,竟綻放出奇光異彩,引蝶翩翩。
靈泉潺潺,其聲如玉磬清鳴,山中靈獸亦顯得尤為活躍,清鳴歡躍之聲不絕於耳,儼然一派洞天福地,氣象萬千的景象,倒讓那靈脈晉升之說顯得毋庸置疑。
王家上下更是精心籌備,自那白玉雕琢的巍峨山門起,直至主峰攬月峰頂,一路以蘊含清心靜氣功效的月石為燈,以靈蠶絲織就的彩緞為飾,佈置下數座迎賓亭,三處論道高台,以及峰頂開闊無比的宴客廣場,格局大氣而不失仙家清雅,細節處儘顯百年望族的底蘊。
大典當日,又值天公作美,碧空如洗,萬裡無雲。
但見旭日初昇,金輝灑落,攬月山護山大陣光幕微微蕩漾,泛起琉璃般的柔和漣漪,散發出既顯威嚴莊重,又不失迎客之禮的磅礴靈壓。
旋即,便見一道道遁光自天際四方破空而來,有劍修禦劍,青虹經天,有修士乘駕華麗飛舟,符文流轉,有散修倚坐紫青葫蘆,逍遙自在,亦有女修駕馭靈禽仙鶴,飄逸出塵。
各式各樣的飛行法器流光溢彩,拖曳出長長的光尾,按照山門前引路弟子手中陣旗的指引,井然有序地降落在專門清理出來的巨大青石廣場上。
一時間,廣場上寶光閃爍,人影幢幢,相互見禮寒暄之聲不絕於耳,好不熱鬨。
王家此番由家主王承曦與族正王承俐親自在山門迎客,二人皆身著象征家族身份的玄青色雲紋禮袍,頭戴玉冠,氣息淵渟嶽峙。
兩人麵容含笑,舉止從容有度,無論賓客身份高低,皆能恰到好處的寒暄數語,令人如沐春風,卻又不敢絲毫小覷。
來賓之中,有與王家有姻親之誼的蕭家家主蕭景山與戚家家主戚元恪,兩人皆帶著幾名族中俊傑,笑容和煦,目光敏銳,仔細打量著王家變化。
更有自王家尚在青禾村艱難起步時便毅然附庸、忠心耿耿的楊、劉、程等幾家代表,臉上洋溢著與有榮焉的喜悅。
特彆引人注目的是,剛剛經曆大戰、艱難抵禦住宿敵方家圍攻的林家家主林餘鈞,竟也不顧傷勢未愈,親自趕來觀禮,其意不言自明,引得眾人暗自揣測王、林兩家關係是否已更進一步。
甚至還有數位在周邊潛修,素有名望的築基散修現身於此,可謂是群賢畢至,盛況空前。
眾賓客甫一踏入攬月山地界,便齊齊動容,此地的靈氣之濃鬱精純,遠超他們過往所見,呼吸之間,便有絲絲清涼純淨的靈機湧入四肢百骸,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更玄妙的是,這靈氣中似乎還蘊含著一縷難以言喻的盎然生機與道韻,雖細微,卻直指大道根本,對修行大有裨益。不少見多識廣的賓客麵上難掩驚詫,互相對視間,皆微微頷首,對王家靈脈晉升之說,已然信了**分。
再看那些侍立迎賓的王家子弟,個個神采奕奕,目光湛然,更讓來賓暗歎王家底蘊深厚,後繼有人。
眾賓客在知客弟子引導下,駕起遁光,飛至攬月峰下,但見涵元殿前已被神通開辟出一片極為開闊的漢白玉廣場,雲霞繚繞其間。
廣場中央,設有一座九尺高的玄黑祭壇,壇上香燭繚繞,莊嚴肅穆。
王承曦緩步登壇,立於祭壇之前,麵向四方賓客,拱手一禮,旋即運足靈力,朗聲開口道:
「天賜洪福,地鐘靈秀,仰賴先祖功德庇佑,吾族攬月山靈脈幸得蛻變晉升,靈機複蘇,萬物滋榮,此誠為王門之幸,亦不敢獨享天恩,特設此典,一為虔心祭告先祖,二為邀諸位同道共鑒此盛景,三則共祈天道垂慈,風調雨順,使我輩修士,共昌仙道繁榮。」
眾人見其言辭懇切,氣度雍容,儘顯大族風範,尤其是幾名築基修士更能感受到王承曦年歲未及百歲,便已有築基中階修為,皆是暗暗心驚。
話音落下,攬月峰周圍的天地靈氣驟然變得更加活躍濃鬱,竟有道道淡紫色霞光自諸峰之上隱現,如百川歸海般融入山間靈霧之中。
霎時間,整個廣場雲蒸霞蔚,異香馥鬱,恍若仙境臨凡,令在場所有修士心馳神往,對王家所言更添幾分信服,心下各自計量盤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