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見楓使舵【張子楓x你】 > 邊界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見楓使舵【張子楓x你】 邊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邊界

日子像結了冰的河麵,看似平靜,底下卻凝固著刺骨的寒意。我很少再去想關於她的一切,父母偶爾打電話來,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回

他們看我狀態不對,便也沒再問什麼,我媽隻是說沒必要太當回事,世界上有太多玩弄彆人感情的人

她還說我隻是太久沒談戀愛,分不清對閨蜜的感情和愛情了

對此我無數次想要反駁,但卻發現沒有什麼可以反駁的突破點。

是啊,她不就是這麼做的嗎…和玩弄感情有什麼差彆嗎…那我呢,我對她到底是愛情

……還是依賴

項暖看出我的不對勁,旁敲側擊了幾次,都被我含糊地搪塞過去。

她最後歎口氣,拍拍我的肩膀:“小秋,有些事,過去了就讓它過去吧。有些人,本來就不是一個世界的。”

我知道她說得對。我和張子楓,本來就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隻是我投入了太多不該有的期待,才摔得這麼慘。

關於張子楓的訊息,我刻意遮蔽了。遮蔽帶有她名字的話題,不再看娛樂新聞。

那個楓葉杯墊,被我塞進了儲物箱最底層,眼不見為淨,一如之前麵對那把黑傘的態度。

時間就這麼不鹹不淡地滑過了一個多月。北京進入了深冬,乾冷的北風刮在臉上,像刀子一樣,但對我的情緒而言,九牛一毛。

就在我幾乎要說服自己已經徹底放下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契機,將一切又打回了原形。

那是一個週六下午,我被項暖硬拉去逛一家新開的獨立書店。

書店很大,人卻不多,暖氣和書香混在一起,讓人昏昏欲睡。我漫無目的地在書架間穿行,直到在角落一個不起眼的展台上,看到了一本攝影集。

封麵是黑白的,逆光下,一個纖細的背影站在廢棄的鐵軌上,遠方是模糊的山巒。書名很簡單,《群山回響》。

而作者的名字,像一根針,猝不及防地刺進我的眼裡

張子楓。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下意識地想轉身走開。可雙腳像被釘在原地,眼睛不受控製地黏在封麵上。

她還會攝影?還出了攝影集?我從未聽她提起過。

我伸出手,拿起了那本厚重的影集。

觸手是微涼的紙張質感。我翻開第一頁,是空白的。

再翻,是一張張黑白照片。沒有人物特寫,全是風景。

大多都是斑駁老牆和雨中街道……色調沉鬱,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悲傷。

這完全不像我印象中那個熠熠生輝的張子楓,倒像是一個孤獨的漫遊者,用鏡頭記錄著世界的寂寥。

我一頁一頁地翻下去,呼吸漸漸變得困難。這些影像裡的情緒,太沉重了。直到我翻到中間某一頁,動作猛地頓住。

那一頁,隻有一張照片。

照片是在一個室內拍的,光線昏暗,分不清是清晨還是黃昏。鏡頭對準了一扇老舊的木格窗,窗內,有一個伏案工作的剪影,雖然極其模糊。

照片下麵,隻有一行手寫的日期,和一個地名縮寫。那個日期……是我生日後不久,我們專案最焦頭爛額的那段時間。那個地名縮寫,是我當時租住的小區。

我的呼吸開始急促,情緒翻江倒海。

她拍下了我的視窗?她是知道的嗎?還是無意的?

所以,那些看似偶然的靠近,或許並不完全是我以為的一時興起?

可是如果曾經有過這樣的關注,後來的迴避,又算什麼?

我幾乎是逃離了那家書店,那本攝影集我沒買,但它裡麵的影像,尤其是那一張,已經深深刻在了我的腦海裡。

接下來的幾天,我心神不寧。那個視窗在我腦子裡揮之不去。

我忍不住去網上搜尋了關於這本《群山回響》的資訊。

資訊很少,隻知道這是她利用拍戲間隙拍攝的,籌備了很長時間,風格極其個人化,與她的公眾形象大相徑庭。

有少數幾條專業評論,提到了作品裡“深刻的孤獨感”和“對距離與守望的凝視”。

距離與守望……

接下來的幾天,我心神不寧。一種荒謬的感覺攫住了我。我以為的偶然靠近,或許是她有意的凝視?

我以為的單方麵悸動,或許也曾得到過回應?那後來的疏遠呢?

這個念頭一旦升起,就像藤蔓一樣瘋狂滋長,攪得我寢食難安。

我甚至開始回想我們之間每一次交流,她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眼神,試圖從中找出被忽略的蛛絲馬跡。

但越想,腦子越亂。她就像一本晦澀難懂的書,我以為翻到了結局,卻發現可能連扉頁都沒讀懂。

項暖的電話打了進來,打斷了我的思緒。

“小秋!你看今天的娛樂頭條了嗎?!”項暖的聲音在電話那頭又急又驚。

我心裡咯噔一下,有種不祥的預感。“……沒看。又怎麼了?”

“我的天!張子楓……她接受了一個挺嚴肅的文化訪談,專門談她那本攝影集!裡麵……裡麵提到了你!”項暖幾乎是喊出來的。

提到我?在公開訪談裡?她瘋了?!

那些媒體那些狗仔,不知要怎麼圍剿她

說她什麼?

說她……是個惡心的同性戀?

“她……她說什麼了?”我聽到自己的聲音在抖。

“哎呀電話裡說不清!你快自己看!連結發你了!”

顫抖著手點開項暖發來的連結,是一個知名文化媒體的深度訪談視訊。

我深吸一口氣,點開了視訊。

張子楓看起來比之前清瘦了些,但眼神很沉靜,這種沉靜我之前從未見過。

主持人問了很多關於攝影創作的問題,張子楓的回答很克製,但能聽出她對攝影的認真。

直到訪談接近尾聲,主持人話鋒一轉,提到了那本攝影集裡引起一些討論的“視窗”照片。

“這張照片很特彆,”主持人說,“構圖和光線都很有故事感。很多人好奇,窗後的這個身影,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是一種象征性的存在,還是源於某個具體的觀察?”

我的心跳到了嗓子眼,緊緊盯著螢幕裡的張子楓。

她沉默了幾秒,垂下眼簾,再擡起頭時,她的目光似乎穿透了鏡頭,帶著一種複雜的情緒,直接望進了我心裡。

“她……不是象征。”張子楓的聲音很輕,但透著篤定:“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

現場似乎有片刻的寂靜,連主持人都略顯意外。

“當時,我在一個……情緒比較低穀的時期。”她繼續說著,語速很慢,顯得有些小心翼翼,“偶然看到那個視窗,看到裡麵那個人,總是在深夜亮著燈,很專注地工作。那種……安靜堅持的狀態,莫名地讓我感到一種……陪伴。”

我的呼吸停滯了。

“所以,那是一種……守望?”主持人適時地追問。

張子楓輕輕搖了搖頭,嘴角牽起一個極淡的弧度:“不完全是。更像是一種……提醒。提醒我,不止我一個人在麵對困境。這讓我覺得……自己不完全是孤身一人。”

她頓了頓,目光再次變得悠遠:“但距離,是客觀存在的。有些凝視,隻能停留在鏡頭後麵。靠得太近,反而會打破那種……微妙的平衡,甚至可能帶來傷害。”

“傷害?”主持人捕捉到了這個詞。

張子楓沒有直接回答,深吸了一口氣,語氣聽起來輕快了很多:“其實也沒什麼彆的意思,距離產生美。”

很顯然是轉移話題。

訪談到這裡就接近尾聲了。後麵主持人的總結和感謝,我一個字也沒聽進去。腦子裡反複回響著她的話。

視訊結束後,房間裡隻剩下我粗重的呼吸聲。眼淚是流了,但心裡堵著的那團東西,非但沒有化開,反而凝結成了更堅硬的一塊。

“陪伴”?“提醒”?“距離產生美”?

這幾個輕飄飄的詞,像幾根冰冷的針,紮進我心裡最敏感的地方。

所以,在她眼裡,我那些小心翼翼靠近又退縮的悸動,那些因為她忽冷忽熱而備受煎熬的日子,最終就隻配得到這樣一番……充滿距離感和俯視感的總結?

用鏡頭捕捉我的一切,從中汲取一點對抗她自己孤獨的慰藉。

視奸我?以為很感動嗎?是自我感動吧?

既然一開始就沒有把我放在平等地位上看待,為什麼要裝作那麼平易近人?裝作一點架子都沒有?

在她的話語體係裡,我更像是一個符號,一個用來印證她某種人生感悟的工具。

她提到了“傷害”,卻用一句輕描淡寫的“距離產生美”帶過。

她有沒有想過,真正的傷害是什麼?是這種單方麵被置於鏡頭下的審視和定義!

是她自以為是的“保護”和“負責”,那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彷彿我脆弱到連知道真相的資格都沒有!

這是一種凝視感,不止

是一種不平等的凝視感

她太自大了,太相信自己,她以為自己對我瞭如指掌。

我氣她自以為是,更氣自己像個傻子一樣,居然還為她的疏遠找過那麼多藉口,甚至心疼過她的“不得已”。

項暖的電話又打了進來,語氣帶著擔憂:“小秋,你……你沒事吧?看了訪談嗎?我的天,她怎麼敢這麼說啊?這不等於變相承認了嗎?雖然說得挺含蓄的,但那些媒體和粉絲肯定會扒瘋掉的!她不怕影響嗎?”

我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聲音聽起來平靜,甚至帶上一絲嘲諷:“她怕什麼?她不是說了嗎?距離產生美。她站在她的安全距離裡,說幾句彰顯深度的話,既能維持她藝術家人設,又能給粉絲一個交代。至於我……一個模糊的窗後身影而已,誰會真正在意?扒出來又怎樣?對她來說,或許隻是又一次身不由己的公關危機罷了。”

項暖在電話那頭沉默了一下,似乎被我的尖銳驚到了:“小秋……你……你還好嗎?你聲音聽起來不太對勁……”

“我很好。”我打斷她,聲音異常冷靜,“從來沒這麼好過。至少現在,我看清楚了一些事情。”

掛了電話,我關掉視訊,房間裡徹底暗了下來。我沒有開燈,就那麼在黑暗裡坐著。憤怒過後,是一種極度的疲憊和清醒。

我回想起我們之間所有的細節。她每次的靠近,都帶著一種試探和謹慎的克製,像個精準的棋手,一步步控製著節奏和距離。

而我,像個懵懂的棋子,被她牽著鼻子走,還自以為投入了一場雙向奔赴的情感。

真是……可笑。

我站起身,走到窗邊,看著樓下街道零星的車燈。我推開窗戶,讓刺骨的寒風吹在臉上,試圖吹散心裡那股鬱結的燥熱。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不能再被她定義,我不是她鏡頭下的風景,不是她藝術表達的注腳,更不是需要她來“保護”的易碎品。

我是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會愛會恨的人。

我有我的驕傲,我的邊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