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氣寒 第81章 論道
三個月後,李歎雲與鏡緣做客落雁峰,果然如他所料,一路平安。
他與靜修比劍,由於修為堪堪恢複到第五層,又沒有使用破鋒劍意,因此久戰之後落敗。
之後二人比拚劍意,又勝了一局,一時賓主儘歡。
他二人在落雁峰遊玩了幾日,正好遇到今日上官湘羽主持論道會。
李歎雲在翠微山便不少聽經論道,隻是清微師伯精於水土兩道,林疏影精於火木兩道,於金之道上,自從他領悟破鋒劍意之後,卻是無人再可以指點於他。
二三十個煉氣弟子分三行坐定,作為客人,鏡緣和他被安排到了上首落座。
劉長陵是最小的弟子,坐在最下首的位置。
不過今日她卻沒有頑皮,因為每當論道之時,是劉長陵最乖的時候。
今日的論題是:劍。
作為最小的弟子,由她起頭。
“我認為劍就是把一個東西削直了,扁扁的,帶尖帶刃,還有個把,就是劍。”
上官湘羽點點頭,取出塊普通布料,將布料扔到空中浮空,手指輕點,布料於空中舞動,不停變幻,眾弟子看到最後,不少人已經認出,那是落雁峰上常見的驚鴻劍法。
最後,布料上一道劍氣打出門外,沒入土中。
“你們可明白了嗎,長陵所說不錯,但那是有形之劍,諸多兵器其實本質並無多少不同,劍隻是一個統稱,隻因劍是最簡單的武器。”
“也是最複雜的武器。”
說罷,一柄鐵劍橫於空中,上官湘羽問道:“這劍像什麼。”
有了劉長陵的前車之鑒,不少弟子心中即便有答案,但也不願開口,若是說錯了在客人麵前豈不是落了麵子。
“像個‘一’字。”還是劉長陵開口。
上官湘羽又看向其他人,包括李歎雲在內,不少人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來。
果然,上官湘羽微笑道:“長陵所言極是,這便是為何我所說的,劍是最簡單也是最複雜的武器的原因,因為它的背後是道。”
“以最簡單的劍去悟最難的道,這也是修仙界以劍意代稱五行真意的原因。”
“我們俗稱的功法,其實是施展道的法則,隻是‘法’,一條路而已,而我們俗稱的法術,其實隻是術,是施展法理的方式,而我們的劍,則是施展術的方式。”
“這也是你們可以隨意更改火球術,土牆術的原因,術隻是武器,怎麼變化都可以。”
“也可以變換功法,如同換一條路,有直路有彎路,如水元經和碧湖經,都是水道功法,都可以領悟各種水行劍意。但碧湖經的運功路線取自於水元經,隻是更好入門,也更容易領悟淩波劍意,由於是變化所成,其上限卻低了。”
“師尊,既然‘法’和‘術’可以更改,那麼‘意’也可以嗎?”
上官湘羽搖搖頭,說道:“‘意’是連線‘道’和‘法’的節點,不可隨意更改。改了便是邪道,如同魔修一般,最終不得其道,誤入歧途。”
“那魔修裡麵沒有元嬰修士嗎?”
“有,還可以進階化神境,但不能得道,更不能飛升,隻能等死,因為魔修不修人道,卻妄想天道,是以道途已絕。”
李歎雲卻發問了:“不到化神境便不能飛升嗎?”
上官湘羽搖搖頭:“傳說中雷老祖是星辰本命修士,三百年前,借星辰之力,一劍斬破虛空,元嬰中期便飛升了。”
“但也有人說,雷老祖隕落於星界傳送途中,不過,也隻是傳言而已。”
提到雷老祖之後,便沒有人繼續發問了,上官湘羽繼續先前的話題。
“至於道,就更不可更改了,誰又能再造五行呢,生個第六行出來?”
“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二便是陰陽,三則是五行,而天地萬物無不是五行之氣所化。”
“而五行真意又分陰陽二性。”
說罷,她又取出十枚顏色各異的小小飛劍於空中不動,隨著她報出一個個一階劍意的名字,飛劍之上逐一閃過光芒。
“銳行劍意。”
“刻微劍意。”
“淩波劍意。”
“溟濛劍意。”
“臥鬆劍意。”
“采薇劍意。”
“固丘劍意。”
“納塵劍意。”
“烈陽劍意。”
“星燭劍意。”
爾後,她又說道:“五行陰陽相剋相生,若得其相生之意,足以結丹,若深得其相剋真意,足以結嬰,是為生滅之道。”
隨即十枚飛劍互相勾連形成一個圓圈,互相呼應起來,隻是不多時,幾枚飛劍搖搖欲墜,上官湘羽手指點去,散了飛劍。
看來還是不行,上官湘羽看了正陷入苦苦思索的李歎雲,心中一歎,幾年前受他師父點撥,自己終於將五行劍意得悟完全,本想今日借他突破,求一機緣,看來不知是緣分未到,還是天意如此,劍意雖全,心中卻仍不能明悟。
“這便是五行之道,五行之道乃是天之道,而人世間的因果機緣,則是命運,是人之道。”
“我輩修士便是要從這最基本的鋼鐵,火球,冰霜,藤蔓等等法器法術之中,在短暫的壽元裡,逆流而上,通過明悟劍意,也就是‘法’,再去追逐那遙不可及的‘道’。”
“所謂逆水行舟,所謂披荊斬棘,皆是無數先輩坐化之前的掙紮和嗟歎。”
“諸位弟子,可有疑問?”
上官湘羽看向眾弟子,有人在苦苦思索,有人似有明悟,還有人看向原先飛劍所在位置,目露嚮往。
也有人躍躍欲試。
“師伯,我無有金靈根,也可悟得金道劍意嗎?”
這個問題問出了很多煉氣弟子的疑問。
“可以,人為萬靈之長,天生五行齊聚,若是天生便缺了某行,豈不是死胎?”
眾弟子不由得鬨笑了起來。
“靈根不過是某一行更為強大而已,豈不聞有些凡人一朝誤食天材地寶,踏入修行的故事,隻不過靈材功效有限,成就不大而已。”
“師尊,那我何時能像您一樣,得悟五行真意?”
“真意?差得遠呢,這些隻是一階劍意,入門而已。若你想要有如此成就,至少要等到築基之後。所謂揚長避短,煉氣之時還是先結合靈根做些揚長的事,起碼也要有所成就,再去想如何觸類旁通。”
“修行之事,切勿好高騖遠啊。”
“師伯,若靈根人人皆有,那為何天靈修士反而比我們多靈根之人更為強大呢。”
“問得好,靈根便像是法力池的柱子,而修士的柱子長度總量不變,你說是四根柱子撐起來的法力池大,還是將它們疊在一起撐起來的大。”
“那天靈根豈不是比我們要多幾倍的法力?”
“不然,修仙界早有不少前輩探尋過,不知為何,天靈根最多也隻是多一倍法力而已。”
“然而,修士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化精,精氣神迴圈不止,天靈修士的神識卻也是四靈修士的一倍。”
“因此,若是遇到天靈之人,不管是敵是友,避之為妙。”
“天靈之體得天地之造化,往往是本命修士,是天地的寵兒,懷道而生,但正因如此,他們難以在人世間生存。”
“君不見那些天地靈氣所化的天材地寶如今都在何處,還不是在各修士的儲物袋中。”
眾弟子又鬨笑起來,鏡緣看了李歎雲一眼,隻見他麵色平靜,雖是本命修士,卻隻是三靈根而已。
“天靈之人往往夭折在結丹之前的漫長歲月之中,因此修仙界又有天靈易夭的說法。”
“這便是人之道與天之道的博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