僭召形又FQqC認航 272
斯諾誇爾米山口
“我們到頂了,海拔921米。”趙皓的聲音在車廂內響起,“從這裡開始,我們就要下山了。恭喜各位,我們已經正式進入了太平洋流域。”
諾亞方舟停在了山口頂峰的一片開闊地上。這裡曾經是一個小型的休息區,現在隻剩下幾張被積雪和風雨侵蝕得不成樣子的野餐桌。
李偉熄滅了引擎,四人難得地享受了片刻的寧靜。
從山口向西望去,景色與東坡截然不同。
不再是乾燥的黃鬆林,而是被濃密濕潤的溫帶雨林所覆蓋。
連綿的群山籠罩在薄薄的霧氣中,呈現出一種蒼翠而神秘的景象。
“感覺空氣都不一樣了。”林風開啟了一條車窗的通風縫,一股夾雜著水汽和植物清香的冷風吹了進來,“濕漉漉的。”
“歡迎來到華盛頓州的西坡。”趙皓說,“這裡受太平洋暖濕氣流影響,是典型的溫帶雨林氣候,全年降雨充沛。所以華盛頓州才被稱為‘常青之州’。”
“前麵那是什麼?”李偉指著前方不遠處,一個橫跨在公路之上的巨大拱形建築。
那座建築看起來像一座橋,但橋麵上沒有道路,而是覆蓋著厚厚的土壤和植被,各種樹木和灌木從上麵生長出來,與兩邊的山體完美地融為一體。
“野生動物天橋。”陳默回答,“在災難前,為瞭解決90號公路切斷野生動物遷徙路線的問題,政府在這裡修建了這座橋,供鹿、熊、美洲獅等動物安全地穿越公路。”
“我靠,美國人還挺講究。”林風有些意外,“花這麼多錢就為了給動物過馬路?”
“這是一種生態保護的理念。”趙皓解釋道,“維持生態係統的完整性。不過現在看來,倒是有點諷刺。”
“讓‘鷹眼’飛過去看看。”陳默說。
趙皓操控著無人機,飛向那座巨大的動物天橋。
無人機傳回的畫麵,讓車裡的四人都有些出神。
隻見橋麵上幾隻體型健碩的麋鹿正悠閒地啃食著灌木,一隻黑熊媽媽帶著兩隻小熊,慢悠悠地從橋的一端走向另一端。
它們完全沒有意識到,在它們下方幾十米處,一頭鋼鐵巨獸正在注視著它們。
在人類文明崩潰之後,這座耗費巨資修建的工程,反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好地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
“它們看起來……過得挺好。”林風看著螢幕上那兩隻憨態可掬的小熊,喃喃自語。
“沒有了人類,它們纔是這個世界的主人。”李偉說。
“走吧。”陳默看著那和諧的一幕,心中沒有太多波瀾。
生存,是所有物種的本能。無論是橋上的熊,還是橋下的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活下去。
諾亞方舟重新啟動,從野生動物天橋下駛過,開始進入下山的道路。
西坡的路,比東坡更加曲折濕滑。茂密的雨林遮蔽了天空,即使是下午,光線也很昏暗。
李偉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小心翼翼地操控著車輛。
“我們距離預定的采石場基地,還有大約八十公裡。”趙皓看著地圖說道,“按照目前的速度,天黑前應該能到。”
“從這裡開始,我們就算進入西雅圖都市圈的外圍了。”陳默提醒道,“所有人,保持最高警戒等級。”
“明白。”
下山的路,意外地平靜。他們沒有再遇到“林魔”,甚至連普通的感染者都很少見到。
“有點安靜了。”李偉皺著眉頭說,“這一帶人口密度不低,不應該這麼乾淨。”
“我也有同感。”陳默說,“趙皓,讓‘鷹眼’升高到一千米,對我們周圍五公裡的範圍,進行一次廣域熱成像掃描。”
“收到。”
無人機迅速爬升,螢幕上的畫麵切換為大範圍的綠色熱成像圖。
“掃描開始……周圍山林沒有發現大規模熱源聚集……等一下!”趙皓的聲音突然變了調,“公路前方……十一點鐘方向,距離我們大約七公裡,有大量的熱訊號!”
陳默和李偉立刻湊了過去。
隻見螢幕的左上角,出現了一大片密密麻麻的紅色光點。
這些光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不規則的團塊,正沿著一條山穀緩慢地向著他們所在公路的下方移動。
“這是……屍潮?”林風也探過頭來。
“數量非常龐大,初步估算,至少在五千以上。”趙皓的聲音有些低沉。
“它們的目標是哪裡?”陳默問。
“不清楚。看它們移動的方向,似乎是想順著山穀進入下遊的平原地區。”趙皓將地圖和熱成像圖疊加在一起,“它們不會和我們的路線交叉,但距離我們最近的時候,隻有不到三公裡。”
“原來如此。”李偉瞬間明白了,“這一片的感染者,都被這個屍潮吸引過去了。所以我們這一路才這麼安靜。”
“運氣不錯。”林風鬆了口氣。
“不,這不是運氣。”陳默搖了搖頭,他的表情很凝重。
“這說明,西雅圖周邊的感染者,已經開始出現大規模、有組織的遷徙行為。這背後,很可能有一個類似‘鳴鈴者’或者更高等級的智慧個體在指揮。”
他的話讓眾人剛剛放下的心又提了起來。
“那我們怎麼辦?繞路嗎?”林風問。
“不。”陳默否定,“我們保持原速前進。三公裡的安全距離足夠了。我們不能因為一個潛在的威脅,就打亂我們自己的計劃。”
“加速通過這段區域。”陳默下令,“在它們發現我們之前,儘快離開這裡。”
“明白!”李偉駕駛著諾亞方舟,開始提速。
車輛在山路上飛馳,所有人的心都懸著。
他們一邊前進,一邊通過無人機畫麵,緊張地監視著那片正在緩慢移動的紅色光斑。
幸運的是,那支龐大的屍潮似乎對他們毫無察覺,依舊按照自己的節奏,浩浩蕩蕩地向下遊走去。
半個小時後,諾亞方舟終於駛出了山穀,前方的視野豁然開朗。他們成功地甩掉了那支屍潮。
“我們出山了。”趙皓長出了一口氣。
車窗外,連綿的群山已經被拋在身後。取代的是西雅圖東部廣闊的城郊平原。
遠處密密麻麻的城市建築輪廓,在陰沉的天空下呈現出一片灰色的剪影。
“鷹眼”的鏡頭繼續向前延伸。
幾分鐘後,趙皓的報告聲響起:“已發現目標采石場。距離我們十五公裡。路線暢通。”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主螢幕。隻見在廣闊的平原上,一個巨大的圓形凹陷清晰地呈現在他們眼前。
那裡就是他們接下來一個多月,賴以生存和進化的“巢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