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較量:中國曆史上36場以弱勝強的戰爭 > 第十場 濰水之戰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較量:中國曆史上36場以弱勝強的戰爭 第十場 濰水之戰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此時,漢軍大獲全勝,曹參東進,平定膠東的田既軍;灌嬰西向進攻自立為齊王的田橫,田橫戰敗逃奔至定陶的彭越。灌嬰先是追擊田橫,破其精銳騎兵,然後北上,解決臨淄南北齊軍的威脅,然後東向彙合韓信於高密西;曹參卻是西向返回,沿路收拾齊的殘餘力量,保證漢軍腹背的安全,最後從西南東向彙合韓信於高密。由此可見,韓信在濰水之戰前一麵監視牽製田廣,另一麵迅速掃蕩齊的殘餘勢力,提前就為濰水之戰做好了必要的準備。

從軍事以及地理的角度來看,雖然韓信乘齊人不備而發動突然襲擊,一舉擊潰曆下的20萬齊國守軍,直取齊都臨淄,但是如酈食其所言,齊國兵馬本十分強盛,還不至於在頃刻之間徹底分崩離析。漢軍周圍隱伏著隨時可能發動反攻的兵馬,從實力上講他們並未占有明顯的優勢,一旦處理不當,還很有可能導致齊軍的合擊。但深諳兵法的韓信對這一點看得一清二楚。所以,在冇有清除西部的齊軍、鞏固後方之前,韓信似乎不大可能貿然揮師東進。所以,在主戰場上,雙方暫時處於相互窺視對方動向的對峙狀態。就在韓信與田廣相互對峙的這一段期間內,韓信在自己率兵東進的同時,又分彆派遣曹參和灌嬰率軍去清除西麵、南麵和北麵的齊軍,用以鞏固後方,解除後顧之憂。曹參迅速掃蕩著、漯陰、平原、鬲、盧諸地,隨後立即轉向高密,加入與田廣決戰的序列。灌嬰則首先向南追擊試圖逃入城陽的田光,很快將其擒獲,隨即又乘勝追擊逃向博陽的田橫。漢軍將領灌嬰這時追擊捉住了齊國守相田光,進軍到博陽。田橫聽說齊王田廣已死,就自立為齊王,回頭迎擊灌嬰的隊伍,灌嬰在贏城打敗了田橫的軍隊。田橫逃往梁地,歸順了彭越。灌嬰接著又進軍到千乘(山東高青縣)攻打齊將田吸,曹參則在膠東進攻田既,將田吸、田既殺掉,全部平定了齊地。

戰爭影響

“濰水之戰”是楚漢相爭時期的又一重要戰役,此戰中,大將韓信可謂功不可冇,他不僅消滅了楚國僅餘的一支預備隊,而且占領三齊之地,儘去楚國北地之屏藩,實現了“迂迴楚軍側後”的戰略設想。至此,漢軍可直接威脅到項羽的統治中心彭城,對楚形成了既定的戰略合圍,扭轉了“楚漢之爭”的根本局勢,使得戰爭形勢日趨明朗。楚軍再無能力滅漢,進入了完全被動的防禦狀態;而漢軍則拉開了全麵戰略反攻的序幕。

策略分析

濰水之戰中,韓信之所以能夠以少勝多擊敗楚、齊聯軍,斬龍且,俘齊王田廣,主要是因為其“知己知彼、剛柔兼濟”的作戰風格。當時,楚軍勇冠諸侯,天下莫敢與之爭鋒。韓信深知這一點,即使漢軍有兵勢相佐,若與這支悍勇的楚軍力戰也斷無必勝之把握,但楚軍剛勇乏謀,亦是其致命的缺點。因而,韓信在對楚作戰中采取了“避其鋒芒、主動退卻、後發製人”的策略,利用龍且驕傲輕敵的心理,誘其先渡濰水,漢軍待楚軍半渡,決壩而擊,出奇製勝。

☆☆

戰爭小檔案

☆☆

戰役名稱:濰水之戰

發生時間:漢王四年(前203)

交戰雙方:漢軍

vs

齊楚聯軍

交戰地點:濰水(位於今山東省境內的濰河)

實力對比:漢軍5萬

vs

齊楚聯軍20萬

戰爭結果:齊楚聯軍慘敗

戰爭性質:謀略戰

智慧級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