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進擊的崇禎皇帝 > 第105章 入關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進擊的崇禎皇帝 第105章 入關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是啊!

沒人願意拿自己的性命賭真假。

即使假的可能性很大,但人的命卻隻有一條。

沒有通關文牒,他們不敢冒險放朱由哲他們進去。因為一旦關城有失,他們性命不保。

而通過籮筐放人入城,就是給雙方一個保障。

保障進去的人不會鬨起事,同樣也放了人進去。至於是真是假,交給上麵的人去判斷就是了。

看著李元胤,朱由哲心想,這小子彆看年輕,還真是聰慧。

孟大春生了火,眾人圍坐在火堆旁烤著肉乾說著話。香氣四溢,驅散了冬夜的寒冷。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關門大開,一大堆官員擁了出來,對著朱由哲下跪行禮。

朱由檢在旁做著介紹。

遼東巡撫黎玉田,薊遼總督王永吉,監軍太監高起潛,太常少卿吳麟征,山海關總兵高第。

都是山海關之戰中,大名鼎鼎的人物。

此外,還有兩個朱由哲見過的人,一個是錦衣衛指揮前世高文彩和兵部郎中馬赫福。

看到兩人,朱由哲微愣,「你們運銀子到寧遠,又趕回來了嗎?」

高文彩臉色難看,「陛下,我們未去寧遠。」

看朱由哲滿臉疑惑,王永吉上前解釋道:「陛下,臣們想,遼東軍民終究是要遷入山海關的。既然如何,為何不等他們遷入了再分發銀子?這會省下不少的人力和物力。

「我等已集體上書向陛下稟明此事,可能陛下未曾看到。」

朱由哲一臉鬱悶,忍不住出聲道:「蠢貨。」

「陛下?」

王永吉臉色一愣。

朱由檢出聲道:「王永吉是朝廷重臣,不該如此斥責,尤其是當著所有將領的麵。」

朱由檢對王永吉印象很好,因為他曾上書,讓吳三桂及早撤回山海關。隻是後來陳演、魏藻德反對,才沒實施。

經他提醒,朱由哲也意識到了自己有些過格,溫聲道:「那五十萬兩銀子是給遼東將士的開拔費,以及遼東百姓的安置費。你不運到,即使吳三桂忠勇,又如何說服普通百姓遷入關內?」

王永吉頓時啞然,「朝廷已下令,讓吳總兵?」

朱由哲擺了擺手,製止王永吉往下說。

這王永吉身為薊遼總督,卻完全看不清關寧軍的本性啊!這是群大爺,為銀子拚命的大爺。

「立即組織人手,今夜就出發,運銀去寧遠。」

王永吉不再辯解。

現在天子在這裡,自然一切都由天子做主。

「陛下,臣這就去。」

朱由哲轉向高文彩和馬赫福,「你們也跟著去吧!」

接著,朱由哲越過黎玉田、高起潛、吳麟征三人,直接走到高第旁邊,「愛卿快快平身。」

高第神色惶恐,「謝陛下!」

「愛卿是榆林人?」

高第點頭,「是的,陛下。」

朱由哲臉色哀慼道:「闖賊攻入陝西,其他地方皆望風而降,唯有榆林堅持抗賊,給賊軍以重大傷亡。榆林不負朝廷,朝廷卻有愧榆林。高愛卿,但凡有任何困難,皆可向朕直言。」

高第跪下,「朝廷之恩,高第誓死難報,不敢有所要求。」

朱由哲轉向眾人,看到了沒,「這就是大明的良將。高愛卿,隨朕進關吧!今夜,我們好好談談。」

朱由檢無語的撫了撫額頭,「見一人都說是大明的忠臣,大明的忠臣為何在你這裡遍地都是啊!你要不要臉啊!拉攏人拉攏到這種地步?」

朱由哲直其身子,假裝什麼都沒聽到。

高第眼角含淚,揮手道:「陛下,請!」

這就是政治,雙方都得會演戲。

哪怕沒有什麼施惠,但言語和動作上要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誠意。

士卒分跪兩側,高喊萬歲。

朱由哲走入山海關,看著一個鬍子拉碴的,三十歲左右漢子被綁縛在城門口,「這個是?」

其他二十多個漢子也綁縛著跪在他旁邊。

方正化上前道:「陛下,這個就是剛剛對您無禮的守城把總胡德。」

朱由哲笑了笑,上前給他解開綁縛,「不知者不罪!都給他們解開吧!「

其他人上前,給他們解開綁縛。

朱由哲麵向他們,「今夜,你們小心謹慎,做的很對。這山海關關係重大,絕不能有失。」

說著,朱由哲轉向高第,「高愛卿,朕可否對你手下的士卒直接下令?」

高第連忙道:「陛下哪裡話?你是大明的皇帝,這些是大明的士卒,哪有不能下令之說。」

朱由哲笑著點了點頭,「今夜所有守關士卒,皆賞銀五兩。至於胡德,賞銀五十兩,升為千總。」

還是收攏人心。

朱由檢又一陣無語。

眾人本來閉目待死,沒想到不僅沒受懲罰,還受了賞賜,頓時歡呼起來。「謝陛下!」

朱由哲拍了拍胡德肩膀,「好好乾!」

高第令人燒了熱水,朱由哲泡了澡,一路的疲憊頓時消失了。

招來黎玉田、高起潛和高第等人,問了山海關的情況。

關內有關兵一萬,鄉勇三萬。

糧食可供三月之用,但餉銀已經欠了四個月。

這也是王永吉他們商量後留下那五十萬兩銀子的原因。

隻給關寧軍發餉,而不給山海關士卒,這樣的分彆待遇定會影響軍心士氣。

朱由哲看到了高第的憤憤然,當即擬了一道詔書,讓戶部再運十萬兩白銀、十萬石糧草來山海關。

這次,專門賞賜給山海關將士。

讓高第感動的稀裡嘩啦。

接著,又問了其他的情況。

特彆是關寧軍的情況,眾人都照實已答,讓朱由哲對遼東的情況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

遼東尚有百姓近五十萬口,分佈在寧遠周邊。

吳三桂手下關寧軍有士卒四萬,其中騎兵在一萬之數,步卒在三萬之數。

加上山海關的士卒,有近五萬人。

因為遼東久曆戰事,大多數百姓都是棄刀為農,提刀為兵。雖然戰力比著正兵差上許多,但比一般鄉勇要強上很多。

五十萬百姓中,若讓其保護家園,可隨時可再募數萬鄉勇。隻是武器、兵械卻缺很多。

聽到這裡,朱由哲差不多有點明白了。

為何在鬆山之戰,明軍主力損失慘重後,清軍依舊不敢直接進攻山海關,而是選擇繞道蒙古入侵京畿?

不僅在於關寧軍的強悍,更在於這幾十萬百姓隨時可以組織起來。

進攻他們或許不行,但藉助各處壘堡守禦,足矣!

以滿清那點人口和兵力,在寧遠和吳三桂死磕。即使最終拿下,他恐怕也剩不了多少人了。

但現在整個遼西走廊都落入敵手,就憑寧遠一座孤城養活不了這麼多百姓。而且寧遠遠離山海關二百裡,隨時可能被滿清截斷糧道。

無論從哪點看,寧遠的軍民都必須撤回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