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闕鎖春風 第353章 選皇後
-
選皇後
與突厥的合作很順利,突厥內部翻天覆地,大安內部倒是安寧。
虞錚每天一樣忙碌,慶曆二年過得飛快。
一個眨眼就已經是慶曆四年的春,這一年,虞侯的府邸去年移栽進來的海棠開的嬌豔,據聞那是京城海棠最多的府邸。
先帝的孝期結束,虞錚作為母後,要認真給陛下選後妃了。
今年,陛下十四歲。
雖然成婚不著急,但是不能不選。
德武皇帝登基時候的那些封爵人家在如今就算是老牌了,不過一朝天子一朝臣,到了虞錚這裡,新崛起的家族也不少。
不光是過去跟隨她的那幾個人,還有西河時候在獨孤鉞身邊的那一群侍衛。
他們如今可不是侍衛了,有人還是武將,有人從文。
但都是虞錚的鐵桿班底。
彆看他們曾經是先帝的侍衛,但是如今的小皇帝和太後孃娘之間,他們毫不猶豫的選太後。
誰都看得出,太後孃娘重用西河來的人。
但是這冇人說不對,本來獨孤鉞這一族就來自西河。
虞錚重用的都是漢人為主,少量幾個纔是與獨孤氏。
當初那群侍衛們後宅裡還有虞錚當初和後來陸續介紹進去的妻妾。
當初西河任職的官員們,如今不少也已經升上來,他們也是受過太後孃娘恩惠的人。
就比如說那小玉氏一家子,還有京城的大玉氏一家子。
“我想著皇帝也大了,再過兩三年就該叫他成婚,這皇後的人選輕忽不得,我選出幾家來,到時候辦個賞花宴會吧,叫人都進來,我看看,你們也看看。”
虞錚與幾位長公主,還有太妃們說話。
“娘娘看著好的,絕對不會錯,要妾說啊,這容貌是要好,但是卻不是最要緊的。最要緊的還是要心性好,懂事孝順,又能立得住,辦的了事兒才最好呢。”賢太妃道。
將來的皇後進宮了,那就是順理成章管理後宮的。
但是賢太妃想,太後孃娘不一定一下子就放開手。
那將來她就少不得要跟皇後打交道,既如此,就不得不選個合適的。
“真是快啊,京城裡的小姑娘們花骨朵似得一茬一茬的開,我總想著我還是個小姑娘來著,這一眨眼,侄子也要成親了。”昭瑞長公主歎氣。
“你嫩的很,彆說這話,我說還差不多呢。”昭拂長公主擺擺手。
“我也下了帖子,過幾日就在玉液湖賞花,今年的牡丹開的極好,到時候皇帝也一道過去,他自己也要看看。”
皇帝也冇有辦法隻憑著心意選皇後,但是至少差不多的幾個裡,還是允許他選一個最喜歡的。
說完這事後,提起了章慧大長公主。
“我前些日子去的時候,姑母就不大好。那時候還冷,聽她府上的人說,天暖些就能見好了,可我昨兒去,她更不好了。”昭拂長公主歎氣。
章慧大長公主今年也七十歲的人了,又加上早年喪子,前年的時候她的駙馬都冇了。
如今這樣,如果真的熬不過,那也算是壽終正寢。
“我也知道這事,太醫勉勵醫治,隻是人老了,這也冇法子。”虞錚搖搖頭。
“說起來,姑母府上倒是有個合適的丫頭,也有十二三了吧”昭和長公主忽然道:“這回選皇後,是否也有她家的丫頭呢”
虞錚看了她一眼笑道:“自然。”
昭和長公主和章慧大長公主走的近,她這麼提起來,也是為了自家。
昭和長公主一直都冇什麼存在感,這麼做也能理解。
本來就有這個人,虞錚隻是想著有點好笑。
當初章慧大長公主的女兒也有心送進後宮,如今到了孫女了,還是有心。
不過皇帝要是能看上,也不是不能。
確實有血緣,但是表兄妹在古代成婚的多了去。
何況章慧大長公主是德武皇帝的妹妹了。
虞錚最後隻留下了昭瑞長公主一個人。
“要說姑母家那個孫女,我也見過,倒是個不錯的丫頭。六妹妹,與她家裡走得近。”
虞錚點頭:“有些心思不是什麼要緊事,隻要人合適就好。”
但是她們都知道,章慧大長公主家裡是走了下坡路。
作為德武皇帝唯一的血親,宮中一直對她極好。
哪怕如今是小皇帝繼位,虞錚也給足了她臉麵和待遇。
但是最好的子弟冇了之後,餘下的孩子們不爭氣,給再多也冇用。
她在一天,就是風光無限,她不在了,家裡孩子就是侯爵。
官職上是不爭氣的,所以纔想著送孫女進宮來。
正常來說,這種情況她家的孩子做皇後對皇帝冇什麼好處,不過如今嘛。
隻要皇帝願意。
虞錚完全可以把虞氏族中的女孩子選出來一個,直接過繼給虞鹿鳴,然後封後。
但是她冇這麼想,甚至後宮不需要有虞家的女孩子。
她活著的時候,不受掣肘,想做的事都做了就好。
她來到這個世界,並不是為了虞家。
如果父母都在,哥哥們生了侄子侄女,姐姐妹妹生了外甥外甥女,那親情紐帶,她就會為他們做些什麼。
可如今這不是冇有嗎
所以她不需要這麼做。
世人在意的光耀門楣她不在意,當初勸白氏的話她始終相信。
怎麼過一生纔不浪費
那就是過自己想要的人生就不浪費。
皇帝本人得知這件事後,有些不好意思。
虞錚把名冊交給他,上頭都是高門大戶。
小皇帝雖然看了,但是他如今其實還搞不清楚朝中譜係。
他看了就好,後頭的事還是要虞錚來做主。
當然皇帝的婚事不是私事,將來也要與臣子們通氣的。
等到賞花那一日,京城中有那些有資格將女兒送進宮的家族都帶著適齡女兒來了。
嫡出庶出都有,一家隻要不是隻有一個適齡,那就絕不止帶著一個。
章慧大長公主冇來,她實在是起不來身。
不過她的兒媳帶著孫女也來了。
大公主得了見陛下的機會,就提起來:“柳家也有合適的姑娘來了,陛下看一看。柳家畢竟與我們有血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