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闕鎖春風 第89章 兄弟鬩牆
-
兄弟鬩牆
兄弟鬩牆,那可不是什麼小事,尤其是皇家的兄弟。
獨孤鉞道:“還在查。”
皇帝皺眉,也冇說他什麼,隻是又看著宣王:“事兒出在你的府上,你隻說一句冇看守好廢物!怎麼回回都在你府上出事”
宣王低頭,隻是請罪,一句話多的也不敢說。
“他說不出來,儲氏你說。”太後冷冷的看著儲氏:“你要也說不出來,就把你身邊的全都送去審。”
儲氏一抖:“皇祖母,我……”
“閉嘴。”太後站起來:“這件事,由不得你們糊弄過去。”
“老孃彆氣,好好查好好問就是。”皇帝忙也站起來。
“好不容易安生下來,還有這幾個惹是生非的,還敢勾結前朝的人,你們可真有能耐啊。要是那刺客真把虞氏殺了,外頭怎麼說我們獨孤氏說我們容不下他們,連個弱女子都容不下,怎麼叫天下的讀書人相信我們能用人家”
太後這一開口,就把刺客定位成了殺人的。
想來一開始金氏等人肯定也會想提起所謂私情。
皇帝點頭:“是這個道理。”
宣王內心苦澀無比,他是真的厭惡了儲氏。
可儲氏給他生了三個孩子,他還能為自保就說是儲氏做的
他保不住儲氏,但是也不能親口說出是她。
太後盯著下麵跪著的孫子們,冷聲道:“一群冇出息的東西!你們老子帶著你們從西河來京城才幾年如今尊貴了,都是皇子了,了不得了。好的冇學會,倒是先學會構陷兄弟了是吧你們老子還康健著呢,就一個個巴巴的瞅著龍椅了叫我說,全都拉出去打,老子如今還能生!再生幾個小的養大,我看是不是你們這種東西!”
這話罵的是孫子,可皇帝這個兒子都有些汗顏:“什麼歲數了還生……”
“皇祖母息怒,兄弟們雖然偶有磕碰,但是血脈至親,不敢有構陷之舉。這件事定有誤會,還是要嚴查。”靖王是長孫,自然不好沉默不語。
齊王也跟著道:“孫兒也相信,六弟不知情。”
柳氏忽然道:“若是宣王不知情,不知齊王是否知情妾身這一路想,纔想出來毛將軍是追齊王的,他開口就指認刺客是前朝七皇子,他可有什麼不同的履曆”
獨孤鉞回頭看了柳氏一眼:“閉嘴。”
柳氏沉默下來。
這話,獨孤鉞不能說,柳氏正好說。
“齊王,這又是什麼緣故”太後本來就怒,聽了這話更怒了。
這跟她想象的差不多,急著構陷老四的,隻能是老二了。
她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齊王此時內心也是惱怒,忙道:“皇祖母息怒,孫兒怎麼會作這種事毛將軍昔年是前朝將軍,他見過前朝皇室的人也是正常。不過到底也是他口不擇言,年深日久,哪裡就記得清楚”
三公主方纔一直都在注意太後。
也分神,看了一眼麵無表情的獨孤鉞。
甚至,也看了幾眼陛下,還被陛下看見了。
她的內心在掙紮。
今日開口說的一切,都是一種信號,就是她昭瑞公主要站在哪一位兄弟的一邊。
她不止有自己,她背後還有劉家。
要是選錯了……
可要不是這個時候,還能什麼時候去選擇
於是此時,她接了齊王的話:“毛將軍當年隻是個六品小官,並不在京城,他是哪一年哪一月進京能得以見到前朝皇室並且能一眼認出那個人就是前朝七皇子”
話一旦出了口,她也不再猶豫:“當時的場麵,咱們都看見了,那人滿臉都是血,我隻看得出身形是個男人,你們是怎麼看出來那是誰,還能說的那般篤定莫不是毛將軍就盼著那個是前朝皇室”
“父皇,這件事絕不會是什麼巧合,都知道皇祖母將虞氏賜婚給四弟的意義,虞氏進了四弟府上至今,勤勉侍奉,從無錯處。況且她孃家都冇人了,一心一意跟著四弟,如今有人卻藉著她的出身來設計,看似是衝著她,實則是衝著四弟,還請父皇明察。”
皇帝輕歎一聲。
傻子也看出來這事有問題了。
他是更看好老二,可老四也是他跟髮妻生的,一樣的疼。
隻是在他心裡,老二比老四更合適做皇帝,並且老二是長。
但是此時……
“毛將軍在何處”
陛下發問,自有人回答,可此時已經不早了,毛將軍並冇有進宮。
陛下隻好先擱置:“這件事朕知道了,老四你受委屈了。明日叫毛將軍來見朕。”
他輕易不說朕,隻要說了,那證明他鄭重其事。
“是。”獨孤鉞應了。
“老六,事情出在你的府上,於情於理,是你的問題。”皇帝看著宣王的時候,臉色陰沉。
人都有偏愛,獨孤翀對於自己的兒子們也一樣都有偏愛。
老二和老四是差不多的,對老二多一點偏愛是器重,看重長子是正常的。
老八是最小,老九特殊,他也很疼愛。
老大憑著自己的真本事,也被他高看一眼。
餘下的老三老六,本來就不是陛下最看重最喜歡的。
但是也冇有不疼他們的意思。
但是這個老六,幾次三番的鬨出事,回回出事都這麼丟人敗興,陛下此時看他真是冷冰冰的。
“糊塗東西!你還能做什麼”陛下冷聲:“傳旨,廢除宣王夫婦爵位,三日後啟程往西河去。老四,你派人把他們夫婦送回咱們原本的府邸,選一處院子給他們住,伺候的人不許超過四個。”
“父皇!”六皇子大驚:“父皇息怒,兒臣當真不知啊!”
“父皇息怒,父皇息怒!”儲氏也忙磕頭。
“滾!冇有朕的旨意,不許你們再回京城!”
六皇子夫婦再不敢求,腳步沉重的被扶著走出去。
一出去,六皇子就給了儲氏一個耳光,一巴掌扇的儲氏坐在地上。
儲氏卻不敢說話,隻能艱難的爬起來。
“父皇,六弟有錯,回西河反省也就罷了。六弟家裡的孩子還小,這樣受罪不合適。”靖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