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手指女主:懟人囤美男甜係日常 第93章 學堂裡的新笑聲
中午吃飯時,博主拿出筆記本,跟王大膽和柳葉澈聊起攻略的內容:“我想把村裡的活動按季節分,春天摘草莓,夏天烤玉米,秋天摘蘋果柿子,冬天搞個殺年豬的活動,再寫點村民的故事,肯定能吸引更多人來。這個是的,就是這樣的。你猜的都特彆對,我們就應該有這種心思,把這些心思都用在該用的地方上,在繁殖的季節到了,秋天是美好的,春天也是美好的,冬天也是美好的,夏天可是非常美好的,我們應該很安靜的看著這一片大自然,在他們大自然之下幸福的生活,很美麗的看著這個世界,哇,太美好了,我們要加油,加油,加油,努力生活,為生命獻出貢獻出自己,為社會做出一份努力,加油,加油,我是最棒的!!!”柳葉澈趕緊點頭:“我們還想下次加個農家菜體驗,讓大家跟著村民學做鹹菜、蒸饅頭。”
下午的時候,粉絲群裡又熱鬨起來——那個帶學生來的老師發了訊息,說已經跟學校定好時間,下個月帶三十個學生來體驗農耕,還問能不能提前準備點小鏟子和種子。王大膽趕緊回複,說會準備好工具,還讓李叔多翻出塊空地,種上小油菜,讓學生們體驗播種。
太陽快落山時,王大膽和柳葉澈坐在老槐樹下,看著遠處的蘋果園和菜地,心裡滿是盼頭。柳葉澈拿出手機,翻著這幾天拍的照片:有粉絲摘蘋果的笑臉,有王大爺編竹籃的手,還有老學堂牆上的爬山虎。“你看,”他指著照片,“這就是咱村的樣子,熱熱鬨鬨的,滿是煙火氣。”
王大膽點點頭,撿起片槐樹葉,夾進隨身的筆記本裡。他知道,以後的日子裡,還會有更多人來村裡,看老槐樹,摘果子,學編竹籃,而這些熱鬨的瞬間,都會變成村裡最美的故事,慢慢流傳下去。
霜降過後的清晨,老學堂的木門第一次被重新漆成了朱紅色。王大膽踩著梯子,正給門楣上的“耕讀傳家”木牌描金漆,就聽見院外傳來嘰嘰喳喳的說話聲——是城裡來的學生們,背著小書包,手裡還提著裝種子的小塑料袋,在老師的帶領下往這邊走。
“慢點走,彆摔著!”李叔扛著一捆小鏟子從旁邊過來,褲腳沾著剛翻好的泥土,“農耕區的菠菜都冒芽了,正好讓娃們學學怎麼除草。”他說著,把小鏟子一一擺在學堂門口的石台上,每個鏟子柄上都纏著彩色的布條,“怕娃們握不住,特意纏了布條防滑。”
柳葉澈舉著相機跑過來,鏡頭先對著朱紅的木門拍了一圈,又轉向學生們:“大家先在學堂裡集合,王大爺給你們準備了小禮物!”話音剛落,王大爺就提著個竹筐從學堂裡出來,筐裡裝滿了編好的小螞蚱,綠的、黃的,翅膀上還沾著金粉。“每個娃一個,拿著玩!”王大爺笑著把小螞蚱分給學生,有個紮羊角辮的小姑娘接過,小心翼翼地放在手心裡,眼睛亮閃閃的。
學生們坐進學堂時,都忍不住“哇”了一聲——原本空蕩的教室裡,牆上掛了新糊的白紙,上麵貼著王媽和張嬸畫的農作物圖:綠油油的菠菜、黃澄澄的玉米、紅通通的蘋果,旁邊還寫著它們的生長週期。講台上擺著幾個玻璃罐,裡麵裝著不同階段的種子,從剛發芽的小苗到成熟的果實,一目瞭然。
“今天咱們先認識莊稼,再去地裡實踐!”老師剛說完,王大膽就拿起一個玉米穗走進來,“大家看,這個玉米穗上有多少顆玉米粒?誰能數出來,獎勵一個烤紅薯!”學生們立馬圍過來,伸著小腦袋數,有個小男孩數得最快,舉著手喊:“我知道!有五十六顆!”王大膽笑著把烤紅薯遞給他,紅薯還冒著熱氣,小男孩捧著紅薯,笑得露出了兩顆小虎牙。
認識完莊稼,大家就往農耕區走。李叔先示範怎麼除草,他蹲在地裡,手指捏著雜草的根部輕輕一拔,就把草連根拔了出來:“除草要連根拔,不然草還會再長出來。”學生們學著他的樣子,蹲在地裡小心翼翼地拔草,有個小姑娘拔不動,王大膽趕緊過去幫忙,手把手教她怎麼用力。
柳葉澈在旁邊拍照,忽然看見不遠處的蘋果園裡,那個做旅遊攻略的博主正和攝影師忙著拍柿子——樹上的柿子已經黃透了,像一個個小燈籠掛在枝頭。博主看見柳葉澈,揮了揮手:“我們打算把柿子采摘的內容加到攻略裡,再拍個小視訊,讓更多人知道咱村!”
中午吃飯時,學堂裡擺起了長桌,王媽和張嬸端來剛蒸好的饅頭和鹹菜,還有熬得稠稠的玉米粥。學生們坐在長桌旁,一手拿著饅頭,一手拿著鹹菜,吃得津津有味。有個學生問王媽:“阿姨,這個鹹菜是怎麼醃的呀?我想回家教媽媽做!”王媽笑著說:“下次你來,阿姨教你!”
下午的時候,學生們在農耕區種小油菜。李叔把種子分給大家,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小坑,他們把種子撒進去,再用土輕輕蓋住,最後提著小水桶澆水。有個小男孩澆水澆多了,水從坑裡溢位來,他著急地看著王大膽,王大膽笑著說:“沒事,下次少澆點就好,種子喝飽水才能長得快。”
夕陽西下時,學生們要離開了。他們手裡拿著自己種的小油菜,還有王大爺編的小螞蚱,臉上滿是不捨。那個紮羊角辮的小姑娘拉著王大膽的手說:“叔叔,下次我還來,我想跟王大爺學編竹籃!”王大膽點點頭:“好,叔叔等你!”
看著學生們的背影漸漸走遠,王大膽和柳葉澈坐在學堂門口的石階上。柳葉澈翻著相機裡的照片,有學生們拔草的樣子,有他們吃饅頭的笑臉,還有老學堂朱紅的木門。“你看,”柳葉澈指著照片,“咱村的學堂,又熱鬨起來了。”
王大膽望著遠處的炊煙,心裡暖暖的。他知道,以後還會有更多孩子來這裡,認識莊稼,體驗農耕,而老學堂裡的笑聲,會一直傳下去,變成村裡最美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