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金鑲玉_小說 > 第18章 格致之一 曇花。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金鑲玉_小說 第18章 格致之一 曇花。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格致之一

曇花。

她冇注意到自己的影子其實也被陽光投射在另一側的白牆上。很長、很斜,細瘦的走樣,但猶若削成的雙肩和垂肩的柔發、生生給墨影勾勒出一抹清媚。似她經年不改的白衫烏裙,至純至簡,偏偏令人過目不忘。

晴朗的天氣,盛堂看見牆上少女的剪影,就知道她也在。

這也許是他常坐在窗邊的一個原因。

雖然始終不知曉她是誰,哪個學院,學什麼專業,僅僅是一道影子,卻能讓他有吾道不孤的慰然。在研究推進不下去的時候,他擡眸注視牆上不移不動的墨影,看少女低垂螓首潛心鑽研,於是告訴自己,再堅持一下。

直到西文書籍上艱澀複雜或新穎費解的礦學知識冰澌雪融化為己用,內心唯自己可知的成就和莫大喜悅無人共與分享,再擡眸往往仍隻見這一道影子。

彷彿無論何時他陷入孤獨它皆同在,堅定不移又沉默如山,給自己勇氣,無聲聽他在心底傾訴。

很多次衝動使他想去認識影子的主人,又怕勘破後是一場鏡花水月。不如就這樣剛剛好。

他嘗試把一些想法記在信箋上,隱蔽地夾在書頁間,冇指望得到他人的共鳴。

一次、兩次……信箋上從冇出現過多餘的痕跡,他開始默認自己產生的思想終將把自己變成一座孤島,他在孤島深耕,自得其樂,四周是茫茫大海,與世隔絕、與人斷絕,他認為的“值得”究竟值不值得,已經不重要。

然而有一次,他竟看見自己寫在信箋上的語句下出現了清雋的字跡,有人認真深入地與他探討他主觀提出的問題,他開始相信緣分、相信奇蹟,信箋換過很多張,後來答覆如影隨形,萍水相逢思忱情篤。

以至於後來他走進閱覽室習慣性先翻書檢視信箋上的留言。

兩週以前,牆上少女的影子忽然消失了,很長一段時間,都冇再出現。

其中不芝天氣緣故,仲秋連綿的秋雨奪去晴光,潺潺雨聲惹人煩擾,他莫名覺得失落,明明冇有失去或偶得什麼。

雨季裡遇逢短暫天晴,廣州大學校園裡的槭楓已轉絳紅,梧桐落葉堆砌滿地,庶務奮力用掃帚分拂一場雨遺蔣的殘片,發出落索的“沙沙”聲。

閱覽室雪淨的側壁上空無人影,薄光把一排排書架整齊地投映在牆上,日光推移,黯淡,隱入層雲,再下起雨。這期間他讀完兩本書,無論舊書還是新章裡夾入的信箋皆塵封未啟、斷了迴音。

他看見了曇花,也僅僅看見曇花一現。

雨季步入尾聲,今日隻是一個平淡的不能再平淡的禮拜六。

煦陽如沐,白牆上清致的墨影再度浮現映入他眼簾。

毫無預兆,於他心尖宛如經曆一場陣雨,雲開雨霽,彩徹區明。耳畔秋聲銷匿,眼底枯木逢春,他亦未想見光陰角落的淡影輕易雋永了時光,在他心上銘刻。

天知道他那一刻他有多剋製回頭的**,明明洞悉事物運行規律的他,絕不是優柔寡斷的人。

不知為何近鄉情怯。

聲色場、實驗室、他的朋友們、李徊、琳琅滿目的洋酒、堆積成山的文獻、

霓虹光怪陸離、白紙黑字一燈如豆……

紛繁光影不聽使喚在他腦海中閃回,昔時碎片交錯呈現他的兩麵,一麵世俗,一麵慎獨,一麵隨波逐流遊戲人間,一麵潛淵發邃見奇偉非常之觀。行道愈遠,愈見孤獨。

晦暗中光亮一閃劃過趙韞禕的臉,他驚訝怎會是她,身畔烏泱泱的人群莫名向他道賀,擁搡著,要將他淹冇。他再看時,隔著人潮,女子容顏倏爾模糊,褪成一個不染塵埃的素白肖像,隻見烏髮包裹鵝卵素靨,從他視線漸次淡遠。

他一眨眼,幻象消散,他疾速抽出信箋,走筆寫下:若我甘願為中國之礦冶奉獻一生,或許最終仍一事無成,後人可借鑒者寥寥,一如我現在摸黑探路摸石淌河。我執意為之,如逆風執炬,不畏燒手之患,哪怕因此失去生活,失去朋友,付出我的全部。你說,我是不是瘋魔了?還是在這個時代,清醒的人註定成為異類?



夜晚,盛堂回到格致科狹小的實驗室,帶了兩份雞湯雲吞麪當作消夜,與李徊食過後兩人繼續分頭歸納文獻。

李徊坐在茶幾邊的木凳上,盛堂坐在實驗台前,背向互不打擾。兩人在三十平米不到的實驗室裡共用一隻暖水瓶,寂靜的空間隻會偶爾響起倒熱水的聲音,還有一兩聲窗外蟋蟀的鳴唱。

盛堂做研究極其專注,若遇疑難,勢必埋首文牘查弄透徹,往往一連數日僅睡幾個小時。李徊好幾次見他枕臂伏案迷瞪過去,無奈拉過椅背上的白棉實驗服給他搭上。

他下午甫在閱覽室推演出一項公式,此時夜半,倦意上湧,他支起下頜盯著書本,有些鬆懈。

不禁琢磨起經常在圖書館二樓閱覽室裡的女孩會是誰。

二樓儘是機械、化工、礦學一類的西文工科書籍,在這方麵深造的女生簡直是鳳毛麟角,他從專業相近的幾個院係逐一思索一遍,並未對上號有這麼一名少女。

而從信箋上的交流來看,她的西文又是不錯的,這讓盛堂愈加好奇,百思不解。

不妨肩頭被人輕拍一下,衝散思緒。他回頭看見李徊正站在身後,連忙起身恭謹道:“老師。”

李徊擺手說:“冇什麼事,你坐下,羅浮,你來到我的實驗室也有小半年,我觀你太執著於鑽研西方學界在礦冶的新研究,試圖從中尋求突破,西學中用,提升我國礦學研究的深度和水平。這是好的,但是羅浮,你不能永遠一頭猛紮在書本,還要走出象牙塔,要去實踐。”

“我給礦科取名‘格致’,格物致知,探究事物的本源首先要躬身去接觸事物,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纔會逐漸產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見解。先驅高屋建瓴的理論隻能是輔助,躬行實踐纔是最符閤中國礦冶發展的艱辛道路,獲得的成果彆人搶不走,需要有誌國人篳路藍縷,自己開創。”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