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空間:農門醫女攜寶闖古代 第111章 穩步治療
「清鳶藥膳坊」的招牌在清晨的陽光裡熠熠生輝,散發出淡淡的藥香與食物的誘人香氣。阿巧正手腳麻利地為客人打包著「茯苓薏仁祛濕粥」,臉上掛著職業化的甜美笑容,聲音清脆:「李大叔,您慢走,這粥記得趁熱喝啊!」
阿珍則在灶台後忙碌,砂鍋裡「當歸羊肉湯」正咕嘟作響,濃鬱的肉香混合著當歸的獨特藥香,引得路過的行人頻頻駐足,忍不住探頭往店裡張望。
蘇清鳶坐在櫃台後,一邊核對著賬本,一邊留意著店裡的情況。自從她開始為縣令的小女兒治療後,藥膳坊的生意便愈發紅火。不僅青溪鎮的街坊鄰居常來光顧,連周邊村落的人也特意趕來,有的是衝著她的藥膳,有的則是聽聞她醫術高明,想來諮詢一二。
她抬眼望瞭望牆上的日晷,時辰已近辰時。收拾好賬本,她起身對阿巧和阿珍吩咐道:「店裡的事就交給你們了,我去縣城給小姐複診。」
「姑娘放心去吧!」兩人齊聲應道,早已習慣了她每日清晨的奔波。
蘇清鳶提著藥箱走出店門,周伯昌的馬車已等候在街角。這段時間,周伯昌幾乎每天都會親自來接她,一來是為了路上有個照應,二來也是想從她口中多瞭解些縣令女兒的病情。
「清鳶丫頭,早啊!」周伯昌笑著掀開車簾,「看你今日神色輕鬆,想必小姐的病情又有好轉?」
「托周伯伯的福,確實好了不少。」蘇清鳶上了馬車,語氣帶著一絲欣慰,「這幾日發作的次數越來越少了,精神也好了很多。」
馬車緩緩駛離青溪鎮,車輪碾過石板路,發出規律的「吱呀」聲。蘇清鳶靠在車壁上,腦海中複盤著昨日的治療情況。
經過一週的係統治療,縣令小女兒的病情已大有起色。哮喘發作頻率從最初的每日一兩次,減少到了兩三天一次,且發作時的症狀也輕了許多,不再像以前那樣呼吸急促、痛苦不堪。臉色也從之前的蒼白如紙,漸漸有了一絲血色。
但蘇清鳶並未因此掉以輕心。她知道,哮喘的治療最忌半途而廢,鞏固療效、防止複發纔是關鍵。
半個時辰後,馬車抵達縣衙。李福早已在門口等候,看到蘇清鳶,連忙上前躬身道:「蘇姑娘,您來了!小姐正在院子裡玩呢,精神頭足得很!」
蘇清鳶心中一喜,快步跟著李福走進「靜塵軒」。剛進院子,就聽到一陣清脆的笑聲傳來。隻見小女孩穿著一身粉色的襦裙,正追著一隻蝴蝶跑,丫鬟在一旁笑著看護。陽光灑在她的身上,勾勒出小小的身影,看起來活潑又可愛,與初見時那個病懨懨的孩子判若兩人。
「小姐!」李福輕聲喊道。
小女孩停下腳步,回頭看到蘇清鳶,眼睛立刻亮了起來,邁著小短腿跑了過來,一把抱住她的腿:「蘇姐姐!你終於來了!」
蘇清鳶彎腰摸了摸她的頭,笑著問:「今天有沒有乖乖喝藥?有沒有哪裡不舒服?」
「喝了喝了!」小女孩用力點頭,仰著小臉說,「藥不苦,而且喝了之後,我跑著玩也不喘了!」
這時,縣令夫人也走了過來,臉上滿是慈愛的笑容:「蘇姑娘,真是多虧了你。你看這孩子,現在每天都能跑能跳的,我們看著都高興。」
「夫人客氣了,這都是我應該做的。」蘇清鳶笑著回應,「我們先回房,我為小姐診脈吧。」
回到內室,小女孩乖乖地坐在椅子上,伸出手腕。蘇清鳶伸出手指,輕輕搭在她的脈上。脈象比之前沉穩了許多,不再像以前那樣浮而無力,節律也趨於平穩。她又看了看舌苔,舌苔薄白,不再膩濁,說明體內的痰濕已漸漸散去。
「脈象很好,恢複得比我預想的還要快。」蘇清鳶收回手,滿意地說,「接下來我們可以適當調整治療方案,減少針灸的頻率,重點放在藥膳調理和日常養護上。」
縣令夫人連忙點頭:「都聽蘇姑孃的安排。」
蘇清鳶從藥箱裡取出銀針,今天她隻選取了肺俞、脾俞、腎俞三個穴位。這三個穴位分彆對應肺、脾、腎三臟,是補肺健脾益腎的關鍵穴位。她認為,現在孩子的病情已趨於穩定,不需要再頻繁刺激宣肺平喘的穴位,而是應該著重調理臟腑功能,從根本上增強體質。
針灸結束後,蘇清鳶並沒有像往常一樣立刻離開,而是讓丫鬟拿來一張軟墊,鋪在地上。她對小女孩說:「姐姐教你一個呼吸吐納的方法,每天練習,能讓你的肺變得更加強壯,以後就不容易生病了。」
小女孩好奇地看著她:「什麼是呼吸吐納呀?」
「就是一種特殊的呼吸方法。」蘇清鳶笑著解釋,然後示範起來,「你跟著姐姐做,先慢慢地吸氣,讓空氣充滿你的小肚子,然後再慢慢地把氣吐出來,就像吹氣球一樣。」
她一邊說,一邊做著示範,雙手放在腹部,隨著呼吸輕輕起伏。小女孩學著她的樣子,鼓起小肚子吸氣,再慢慢吐出來。一開始動作還很生疏,常常憋不住氣,但在蘇清鳶的耐心指導下,很快就掌握了要領。
「對,就是這樣。」蘇清鳶鼓勵道,「每天早上起床後和晚上睡覺前,各練習一刻鐘,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效果的。」
小女孩用力點頭:「我記住了,蘇姐姐!我一定會每天練習的!」
從那以後,蘇清鳶調整了治療頻率,將針灸從每日一次改為隔日一次,同時根據孩子的恢複情況,不斷優化藥膳配方。
之前以補肺益氣、化痰祛濕為主的藥膳,漸漸調整為以健脾益腎、固本培元為主。她減少了人參、黃芪等補氣藥材的用量,增加了山藥、蓮子、芡實等健脾養胃的食材,還加入了少量的核桃、黑芝麻等補腎益精的食物。
她還特意叮囑縣令夫人,要注意孩子的飲食均衡,多給她吃一些新鮮的蔬菜水果,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膩的食物,同時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進行戶外活動,增強體質。
在蘇清鳶的精心調理和指導下,小女孩的病情恢複得越來越快。
第十天,她一整天都沒有哮喘發作,晚上睡得也格外安穩。
第十五天,她跟著丫鬟在院子裡跑了半個時辰,呼吸依舊平穩,沒有絲毫不適。
第二十天,縣令夫人驚喜地發現,孩子的臉色變得紅潤有光澤,頭發也比以前濃密了許多,整個人看起來充滿了活力。
縣衙上下都對蘇清鳶讚不絕口。丫鬟仆婦們見了她,都會恭敬地行禮問好;縣令大人更是對她感激不儘,時常在她離開時,親自送到門口。
有一次,縣令在鎮上的酒樓宴請賓客,席間特意提起了蘇清鳶。他舉起酒杯,對在座的鄉紳名流說:「諸位,我今日要敬大家一杯,更要敬一位年輕的姑娘——『清鳶藥膳坊』的蘇清鳶蘇姑娘!」
眾人都露出了驚訝的神色,不知道縣令為何會突然提起一個年輕女子。
縣令笑著解釋道:「想必大家也聽說了,我小女兒得了頑固性哮喘,多方求醫無果,是蘇姑娘用精湛的醫術和獨特的藥膳,將她從病痛中解救出來。蘇姑娘年紀雖輕,但醫術高超,醫德高尚,實在是難得的人才!我青溪鎮能有這樣的奇女子,真是我們的福氣!」
說著,他將杯中酒一飲而儘。
在座的人聽了,都紛紛點頭稱讚。其中有幾位鄉紳,家中也有患病的親人,當即就決定第二天去「清鳶藥膳坊」請蘇清鳶診治。
訊息很快傳遍了青溪鎮,甚至傳到了周邊的縣城。人們都知道,青溪鎮有一位醫術高明的蘇姑娘,能治好各種疑難雜症,尤其是在治療哮喘方麵,更是有獨到的方法。
一時間,「清鳶藥膳坊」門庭若市。每天天不亮,店門口就排起了長隊,不僅有青溪鎮的人,還有許多從幾十裡外的縣城趕來的病人。
阿巧和阿珍忙得腳不沾地,一個負責招呼客人、登記資訊,一個負責抓藥、打包。蘇清鳶則坐在後堂,為病人診脈開方,有時還要親自為一些重症病人施針。
雖然每天都忙得筋疲力儘,但蘇清鳶的心中卻充滿了成就感。她看著一個個病人在她的治療下逐漸康複,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就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這天下午,店裡來了一位特殊的病人。他是從鄰縣趕來的商人,因為常年在外奔波,得了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每到陰雨天,關節就疼痛難忍,甚至無法行走。他聽聞蘇清鳶的名氣,特意花了兩天時間趕來。
蘇清鳶為他仔細診脈後,診斷為風寒濕痹,氣血阻滯。她為他製定了一套綜合治療方案:針灸疏通經絡、活血化瘀,藥膳調理祛風除濕、補益氣血,再配合外用的藥膏塗抹關節。
商人按照蘇清鳶的方案治療了一個月後,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明顯緩解,陰雨天關節也不再疼痛,能夠正常行走了。他對蘇清鳶感激涕零,特意送來了一塊寫著「妙手仁心」的牌匾,掛在了「清鳶藥膳坊」的門口。
這塊牌匾進一步提升了「清鳶藥膳坊」的知名度,越來越多的人慕名而來。蘇清鳶的醫術和藥膳的口碑,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遍了方圓百裡。
蘇清鳶知道,她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她不僅治好了縣令女兒的病,還憑借著自己的醫術和智慧,將「清鳶藥膳坊」打造成了遠近聞名的品牌。
但她並沒有因此驕傲自滿。她深知,學無止境,醫術更是如此。每天晚上送走最後一位客人後,她都會抽出時間,在空間裡查閱醫書,研究新的藥膳配方,不斷提升自己的醫術水平。
她相信,隻要她堅持不懈,「清鳶藥膳坊」一定會越來越興旺,她也能幫助更多的人擺脫病痛的折磨,在這個陌生的古代世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