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錦繡空間:農門醫女攜寶闖古代 > 第52章 仁心堂探秘,妙藥引關注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錦繡空間:農門醫女攜寶闖古代 第52章 仁心堂探秘,妙藥引關注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青溪鎮東頭的「仁心堂」,是鎮上最有名的藥鋪。朱漆大門旁掛著塊黑底金字的牌匾,門口常年擺著兩盆茂盛的蘭草,藥鋪裡彌漫著濃鬱卻不刺鼻的草藥香,坐堂的老中醫周伯昌,更是鎮上百姓心中的「活菩薩」。他年過花甲,頭發花白,卻精神矍鑠,行醫數十年,憑借一手精湛的醫術和仁厚的性子,救活過不少危急病人,連周邊村落的人,有了疑難雜症都會專程來請他出診。

近來,仁心堂的夥計們總聽到來抓藥的鄉親唸叨:「集市口李氏攤子上的凍瘡膏真管用,比咱們藥鋪的還見效快,價格才五文錢一盒,太實惠了!」「可不是嘛,我家那口子在碼頭扛活,手磨破了,撒上她家的止血散,當天就不流血了,比金瘡藥還好使!」這些話漸漸傳到周伯昌耳中,他起初並未在意——鎮上偶爾會有村民自製些草藥膏售賣,大多用料粗糙,藥效平平,掀不起什麼波瀾。可接連幾天,來買凍瘡膏、金瘡藥的人少了近一半,連藥鋪的老主顧都笑著說:「周老先生,不是您的藥不好,實在是那平價藥太合心意,咱們小老百姓過日子,就圖個實在。」

周伯昌這才動了心思,叫過夥計阿福:「你去集市上,把那李氏賣的凍瘡膏和止血散各買兩盒回來,我瞧瞧。」阿福應了聲,快步出了藥鋪,沒過多久就提著個小布包回來,將裡麵的藥包遞給周伯昌:「先生,都買回來了,您看。」

周伯昌戴上老花鏡,先拿起一盒凍瘡膏。瓷盒小巧精緻,上麵用毛筆寫著「凍瘡膏」三個字,字跡娟秀。他開啟盒蓋,一股清冽的草藥香撲麵而來,不含半點劣質油脂的膩味,膏體呈淡綠色,細膩均勻,沒有絲毫顆粒感。他又拿起一袋止血散,油紙袋封得嚴實,上麵標注著用法用量,拆開後,藥粉細如粉塵,顏色呈均勻的淡黃色,湊近一聞,能聞到仙鶴草和蒲黃特有的清香,沒有摻雜其他雜質。

「這用料倒是講究。」周伯昌心裡暗暗稱奇,他行醫多年,對草藥的氣息和質感極為敏感,尋常自製藥膏,要麼草藥處理得不乾淨,帶著泥土氣,要麼熬製時火候掌握不好,膏體粗糙,可眼前這兩樣藥,單從外觀和氣味來看,就比一般藥鋪的成品藥還要精緻。

他當即伸出自己的右手——常年把脈、抓藥,他的手指關節有些腫大,指腹和虎口處因頻繁摩擦,裂了好幾道細小的口子,每到換季就又乾又疼,塗了不少藥膏都不見好。他用指尖挑了一點凍瘡膏,輕輕塗抹在乾裂處,剛抹開,一股清涼的觸感就順著麵板蔓延開來,沒有絲毫刺痛感,反而像有股溫潤的力量,緩緩滲透進麵板裡。不過片刻,原本緊繃乾裂的麵板就變得滋潤,疼痛感消散了大半。

「好藥!」周伯昌忍不住低呼一聲,眼中滿是震驚。他這輩子見過的藥膏不計其數,仁心堂的凍瘡膏,用的是上等的豬油和藥材,售價二十文一盒,藥效已經算不錯,可眼前這盒平價藥,不僅用料精良,滲透力還極強,見效速度遠超普通藥膏。他又取來一點止血散,倒在事先準備好的生豬皮傷口上(用來測試止血藥效果的常用方法),隻見藥粉一接觸傷口滲出的血水,就迅速凝結,不到半盞茶的工夫,滲血就完全止住了,而且藥粉與傷口貼合得極好,沒有出現脫落的情況。

「這般藥效,這般用料,絕不是尋常村民能做得出來的。」周伯昌放下藥包,眉頭微微皺起,「阿福,你去打聽一下,這藥是誰做的,家住哪裡,務必問清楚。」阿福見先生如此重視,不敢怠慢,連忙去集市找李氏打聽。

李氏本就知道蘇清鳶不願聲張,可麵對仁心堂夥計的詢問,她也不敢隱瞞,隻笑著說:「這藥是我們蘇家村蘇清鳶姑娘做的,她懂草藥,用的都是自家采的野生藥材和祖傳方子,姑娘心善,就想做些平價藥,讓大夥兒都能用得起。」阿福把話帶回仁心堂,周伯昌聽完,心裡更是好奇——蘇家村他去過幾次,都是去出診,印象裡那是個普通的村落,怎麼會有如此懂藥理的姑娘?而且看這藥的炮製手法,絕非「祖傳方子
野生藥材」就能解釋,背後定然有更深的門道。

幾日後,周伯昌要去蘇家村附近的王家坳出診,特意提前跟阿福說:「出診結束後,繞去蘇清鳶家看看,我倒要會會這位製出好藥的姑娘。」

王家坳的病人是位年過七旬的老人,因風寒引發了肺疾,咳嗽不止,躺在床上動彈不得。周伯昌仔細診脈後,開了一副止咳平喘的藥方,又親自幫老人施針,忙到晌午,老人才漸漸平複下來,能順暢呼吸了。老人的家人千恩萬謝,留周伯昌吃飯,他婉言謝絕:「不用客氣,治病救人本就是我的本分,我還要去趟蘇家村,就不多留了。」

順著村民指的路,周伯昌很快就到了蘇清鳶家。蘇家小院收拾得乾淨整潔,院門口種著幾株月季,正開得鮮豔;院子裡,林氏坐在屋簷下縫布偶,蘇明玥在一旁繡手帕,蘇清鳶則蹲在菜園邊,小心翼翼地給蔬菜澆水,整個小院充滿了溫馨的生活氣息。

周伯昌站在院門口,輕輕咳嗽了一聲:「請問,這裡是蘇清鳶姑孃家嗎?」蘇清鳶抬起頭,看到門口站著位穿著長衫、氣質儒雅的老人,身後跟著夥計,立刻認出這是仁心堂的周伯昌——之前她去鎮上買藥材,見過他幾次。她連忙放下水壺,快步走到門口,笑著行禮:「周老先生,您好,我就是蘇清鳶,快請進。」

林氏和蘇明玥也趕緊起身,給周伯昌搬來椅子,倒上熱茶。周伯昌接過茶杯,喝了一口,開門見山說道:「清鳶姑娘,今日前來,是為了你做的凍瘡膏和止血散。我已經試過了,用料精良,藥效極佳,比不少藥鋪的成品藥還要好,不知你的藥材來源和藥方,能否與我說說?」

這話一出,院子裡瞬間安靜下來。蘇清鳶早料到會有這一天,她心裡清楚,空間的秘密絕不能泄露,隻能笑著答道:「周老先生,讓您見笑了。這些藥用的都是祖傳的方子,我從小跟著家裡長輩學認草藥,知道哪些野生藥材藥效好,每次做藥前,都會去深山裡采最新鮮的積雪草、仙鶴草,回來仔細清洗、晾曬、炮製,或許是因為藥材新鮮、處理得當,藥效纔好些。」

周伯昌看著蘇清鳶,她說話時眼神坦蕩,笑容自然,沒有絲毫慌亂,可他心裡清楚,僅憑野生藥材和祖傳方子,絕做不出這般頂尖的藥膏——這藥膏的滲透力和穩定性,堪比宮廷禦藥,絕非普通村民能掌握的技藝。但他也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既然蘇清鳶不願多言,他也不便追問。

沉吟片刻,周伯昌忽然笑了:「清鳶姑娘,不管你的藥方和藥材有何門道,這藥確實是難得的好藥,能幫到百姓,就是好事。我有個提議,你看如何?」蘇清鳶連忙說:「老先生請講。」

「你繼續供應藥材和半成品藥膏,仁心堂幫你代售。」周伯昌緩緩說道,「凍瘡膏咱們定價十五文一盒,止血散十文錢一袋,藥膳包二十文一個,賣出去後,你拿七成利,藥鋪拿三成,就當是場地和人工錢。這樣一來,你不用再麻煩李氏跑集市,藥的銷量能上去,百姓也能在藥鋪買到你的好藥,一舉三得。」

蘇清鳶又驚又喜,她原本隻是想做些平價藥幫襯鄉鄰,沒想到能得到仁心堂的認可,還能達成合作。仁心堂是鎮上最有名的藥鋪,有了這個固定渠道,不僅能讓更多人用到她的藥,還能給家裡多添一筆穩定的收入。她連忙起身道謝:「多謝周老先生抬舉,我都聽您的!以後我會按時把藥膏和藥粉送到藥鋪,保證用料和藥效,絕不讓您失望。」

周伯昌笑著點頭:「好,一言為定。我相信你的為人,也相信你的藥。」他又叮囑道,「要是遇到藥材短缺,或者炮製上有什麼難題,隨時可以來仁心堂找我,我知道些靠譜的藥材商,或許能幫上忙。」

臨走時,蘇清鳶給周伯昌裝了幾盒新做的艾草膏,笑著說:「老先生,這是我做的艾草膏,能緩解關節疼痛,您常年坐診,關節肯定受累,您試試,或許能舒服些。」周伯昌接過藥膏,心裡暖意融融,笑著說:「好,那我就卻之不恭了。」

看著周伯昌離去的背影,林氏激動地說:「鳶兒,這可是仁心堂啊!咱們的藥能進藥鋪賣,以後可就不愁銷路了!」蘇明玥也笑著說:「姐姐,你太厲害了,連周老先生都認可你的藥!」蘇清鳶笑著點頭,心裡滿是歡喜——她做藥的初衷,就是想讓百姓用上平價好藥,如今有了仁心堂的助力,這個心願能更好地實現了。

從那以後,蘇清鳶每週都會帶著做好的藥膏、藥粉和藥膳包,送到仁心堂。周伯昌特意在藥鋪靠窗的位置,給她的藥設了個專櫃,還讓夥計們主動向顧客推薦:「這是蘇家村蘇清鳶姑娘做的藥,用料實在,藥效好,價格還親民,您可以試試。」

漸漸地,「仁心堂有平價好藥」的訊息傳開了,不僅青溪鎮的百姓來購買,連周邊村鎮的人,也會專程來仁心堂買蘇清鳶做的藥。有次周伯昌去鄰鎮出診,當地的鄉紳聽說他帶來了蘇清鳶的凍瘡膏,當場就預定了五十盒,說要給家裡的長工們用。蘇清鳶的藥,就這樣憑著過硬的藥效和親民的價格,在青溪鎮及周邊村落,漸漸打響了名氣。

而蘇清鳶和周伯昌,也漸漸成了忘年交。她常向周伯昌請教藥材炮製的技巧,周伯昌也樂於指點,偶爾還會給她一些珍稀藥材的種子,讓她試著種植。蘇清鳶知道,這不僅是合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她暗下決心,一定要堅持做平價好藥,不辜負周伯昌的認可,不辜負百姓的期待,用自己的手藝,為更多人帶去溫暖和健康。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