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空間:農門醫女攜寶闖古代 第55章 外傷診治顯能,口碑漸起鄉鄰間
入夏後的青溪鎮,日頭一天比一天烈,鎮口碼頭和集市上卻依舊熱鬨。挑夫們扛著沉甸甸的貨物穿梭在街巷,農婦們挎著裝滿蔬菜的籃子趕早集,田間地頭的村民們彎腰勞作,汗水順著臉頰往下淌。這般忙碌景象裡,磕磕碰碰的外傷成了常事——挑夫扛貨時被扁擔磨破肩膀,農婦割菜時被鐮刀劃傷手指,孩童爬樹時摔得腿上青一塊紫一塊,都是再尋常不過的事。
蘇清鳶跟著空間醫書鑽研時,早就留意到「外傷診治」的篇章。書中不僅詳細記載了止血、清創、包紮的步驟,還收錄了許多針對不同外傷的草藥配方,比如用蒲公英、馬齒莧搗爛外敷能消炎止痛,用接骨木搭配紅花熬藥能活血化瘀,再加上她之前製作止血散積累的經驗,漸漸摸索出一套高效又省錢的外傷處理方法。她還特意在空間裡多種了些治療外傷的草藥,曬乾後存放在家裡的櫃子裡,以備不時之需。
這天午後,蘇清鳶正在院子裡晾曬草藥,就見村裡的李大叔急匆匆地跑進來,喘著粗氣說:「清鳶,不好了!鎮上的挑夫老陳摔了,膝蓋磕了個大口子,血流不止,你快去看看吧!」
蘇清鳶心裡一緊,連忙放下手裡的活,拿起藥箱就跟著李大叔往鎮上跑。老陳是青溪鎮有名的挑夫,為人憨厚老實,家裡有兩個上學的孩子和生病的老母親,全家就靠他扛貨賺錢。趕到老陳家時,院子裡圍了不少鄰居,老陳躺在門板上,臉色蒼白,右腿膝蓋處的褲子被劃開一個大口子,傷口深可見骨,鮮血把褲腿都浸透了,旁邊還扔著幾塊沾滿血的布條,他疼得牙關緊咬,額頭上滿是冷汗。
「怎麼不去仁心堂?」蘇清鳶一邊問,一邊快速開啟藥箱。旁邊的鄰居歎著氣說:「去了,周老先生說傷口得縫合,抓藥加換藥得要二兩銀子,老陳捨不得,說啥也不肯治,硬撐著回來了。」
蘇清鳶心裡發酸,二兩銀子對老陳來說,是半個月的收入,他哪裡捨得花在自己身上。她不再多言,立刻動手處理傷口:先用煮沸過的溫水,小心翼翼地衝洗掉傷口上的泥沙和血跡,又用乾淨的棉布蘸著烈酒給傷口周圍消毒——酒精碰到傷口時,老陳疼得渾身發抖,蘇清鳶一邊輕聲安慰「忍一忍,很快就好」,一邊加快手上的動作。
消毒完畢,她取出自製的止血散,均勻地撒在傷口上,又從藥箱裡拿出幾片曬乾的蒲公英和馬齒莧,用搗藥杵快速搗爛,混合著少量靈泉水調成糊狀,敷在止血散外麵,最後用撕成條的乾淨麻布,一圈圈仔細包紮好,鬆緊度剛好能固定傷口,又不會勒得太緊影響血液迴圈。
「這是活血化瘀的藥方,你去仁心堂抓藥,讓周老先生按這個劑量熬,每天早晚各喝一次,能幫著傷口癒合,還能緩解骨頭的疼痛。」蘇清鳶寫完藥方遞給老陳的妻子,又叮囑道,「這幾天讓老陳好好躺著,彆下床走動,每天我來給他換一次藥,飲食上多吃點雞蛋、瘦肉,補充氣血。」
老陳妻子接過藥方,眼眶通紅:「清鳶姑娘,真是太謝謝你了!要不是你,我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蘇清鳶笑著搖搖頭:「彆客氣,好好照顧老陳,有啥問題隨時來找我。」
從那天起,蘇清鳶每天都會準時去老陳家換藥。起初,老陳還擔心傷口癒合慢,影響賺錢,可看著蘇清鳶每次換藥都小心翼翼,傷口一天比一天好轉——第三天,滲血就止住了,紅腫也消了不少;第七天,傷口邊緣開始長出新的肉芽;到了第九天,紗布拆開時,傷口已經結了一層薄薄的痂,輕輕碰一下也不疼了。
第十天早上,蘇清鳶剛到老陳家,就見老陳拄著柺杖站在院子裡,臉上帶著笑容:「清鳶姑娘,你看!我能走路了!傷口一點都不疼了!」他說著,還慢慢走了兩步,雖然動作有些遲緩,卻已經能正常活動。蘇清鳶檢查了傷口,確認癒合良好,笑著說:「恢複得不錯,再養幾天就能正常扛活了,不過剛開始彆挑太重的貨,循序漸進。」
當天下午,老陳就提著一筐剛挖的紅薯,樂嗬嗬地來到蘇家:「清鳶姑娘,這是自家地裡種的紅薯,甜著呢,你收下嘗嘗!你這醫術真是太神了,比鎮上的大夫還厲害,花的錢還不到仁心堂的十分之一,真是救了我們家啊!」
蘇清鳶推辭不過,隻好收下紅薯,笑著說:「大叔,你太客氣了,能幫上忙就好。」
老陳的事很快就在青溪鎮傳開了。挑夫們最先知道訊息,紛紛跑來向老陳打聽,得知蘇清鳶治外傷又好又便宜,以後再遇到磕碰,都不再死扛著,而是直接來找蘇清鳶。有個叫張強的挑夫,扛貨時被扁擔磨破了肩膀,還引發了感染,紅腫流膿,蘇清鳶用鹽水給他清創後,敷上自製的消炎草藥膏,每天換藥,五天就好了;還有個叫劉嬸的農婦,割麥子時不小心被鐮刀割傷了手掌,傷口又深又長,蘇清鳶用止血散止血後,用針線(經過消毒)簡單縫合,再敷上草藥,半個月就癒合了,一點都不影響乾農活。
不僅是鎮上的人,周邊村落的鄉親也聽說了蘇清鳶的醫術。鄰村有個叫小石頭的少年,爬樹掏鳥窩時摔了下來,胳膊摔斷了,疼得直哭,家裡人帶著他去仁心堂,周老先生說接骨加休養得要五兩銀子,一家人急得團團轉。後來聽說蘇清鳶能治外傷,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找她。
蘇清鳶仔細檢查了小石頭的胳膊,確認是小臂骨折,沒有傷到骨頭錯位太嚴重。她先讓兩個大人按住小石頭的身體,自己則雙手握住他的胳膊,找準位置,快速用力將骨頭複位——隻聽「哢噠」一聲,小石頭疼得哭了出來,卻也瞬間感覺胳膊鬆快了不少。接著,蘇清鳶用夾板固定好胳膊,又開了活血化瘀的藥方,叮囑他家人每天給孩子熬藥,還特意用空間裡的接骨木和紅花,熬了藥膏讓他們帶回家外敷。
每隔三天,蘇清鳶就會去鄰村給小石頭複查,調整夾板的鬆緊度。一個月後,夾板拆開時,小石頭的胳膊已經能正常活動了,他還興奮地給蘇清鳶表演爬樹(被家人製止),笑著說:「清鳶姐姐,你太厲害了!我的胳膊一點都不疼了!」小石頭的父母感動得不行,特意殺了家裡的老母雞,提著來感謝蘇清鳶。
漸漸地,來找蘇清鳶看外傷的人越來越多,從最初的挑夫、農婦,到後來的商販、孩童,甚至還有鎮上商鋪的掌櫃。她每天都要接待好幾個人,卻從沒有一絲不耐煩,不管是多小的傷口,都會仔細處理,還會耐心叮囑注意事項。遇到家裡困難的鄉親,她不僅不收藥錢,還會主動送些草藥;有人硬要塞錢,她也隻收成本價,絕不會多要一分。
有一次,鎮上布莊的王掌櫃不小心被貨架砸傷了腳,腳踝腫得像個饅頭,疼得不能走路。他派人請蘇清鳶去診治,蘇清鳶用紅花、艾葉熬水給他泡腳,又外敷消腫藥膏,每天都去布莊換藥。王掌櫃過意不去,要給她一兩銀子作為酬勞,蘇清鳶卻隻收了二十文錢,笑著說:「王掌櫃,藥材不值錢,主要是手工活,二十文就夠了。」王掌櫃又驚又佩,逢人就說:「蘇清鳶姑娘不僅醫術好,人品更好,真是難得的好人!」
久而久之,蘇清鳶在鄉鄰間的口碑越來越響。大家都說,青溪鎮出了個「能治病的好姑娘」,醫術精湛,收費公道,待人溫和。甚至有人特意從十幾裡外的村子趕來,就為了讓她看一眼外傷;仁心堂的周伯昌,也常常對來抓藥的人說:「要是有外傷,去找蘇清鳶姑娘,她的手藝,比我年輕時還好!」
這天傍晚,蘇清鳶忙完最後一個病人,坐在院子裡休息。林氏端來一碗涼茶,笑著說:「鳶兒,你現在可是咱們青溪鎮的名人了,每天來找你看病的人絡繹不絕,累壞了吧?」蘇清鳶接過涼茶,喝了一口,笑著說:「不累,能幫到大家,我心裡高興。」
蘇明玥也湊過來說:「姐姐,昨天我去鎮上買繡線,大家都在誇你呢,說你是『活菩薩』!」蘇明軒更是驕傲地說:「姐姐最厲害了!以後我也要跟姐姐學醫術,幫大家治病!」
看著家人欣慰的笑容,聽著遠處傳來的鄉親們的歡聲笑語,蘇清鳶心裡滿是溫暖。她知道,自己的醫術還在不斷進步,未來還能幫到更多人。而這份被鄉親們信任和需要的感覺,也讓她更加堅定了初心——用空間醫書裡的智慧,用自己的雙手,守護好身邊每個人的健康,讓大家都能在平淡的日子裡,少些病痛的煩惱,多些安穩的幸福。
夕陽漸漸落下,金色的餘暉灑在蘇家小院裡,映著院子裡晾曬的草藥,也映著蘇清鳶臉上溫柔的笑容。她知道,這隻是開始,未來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但隻要懷著這份仁心,帶著家人的支援,帶著鄉親們的信任,她一定能走得更遠,幫到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