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空間:農門醫女攜寶闖古代 第83章 開設醫術小課堂,傳授常識惠鄉鄰
入夏後的蘇家村,午後的陽光有些灼人,可村頭的藥材學堂裡,卻坐得滿滿當當。二十多個鄉親擠在簡陋的木桌旁,手裡拿著紙筆,眼神專注地望著講台——這裡正在進行蘇清鳶開設的「醫術小課堂」第一節課,主題是「夏日常見小毛病的識彆與處理」。
開設小課堂的念頭,源於半個月前的一件事。那天,村裡的孩子小寶在院子裡玩耍時,不小心被開水燙傷了手背,紅腫起了水泡。小寶的奶奶慌了神,竟聽信偏方,往水泡上抹了一層草木灰,結果導致傷口感染,紅腫蔓延到了胳膊。蘇清鳶上門診治時,看著孩子痛苦的模樣,既心疼又無奈。她瞭解到,鄉親們大多缺乏基本醫療常識,遇到小傷小病,要麼硬扛著不處理,要麼用「土辦法」瞎折騰,往往小毛病拖成大問題。
「大家看,這是發燒時用的體溫計,咱們把它夾在胳膊下,五分鐘後拿出來,超過三十八度五,就得想辦法降溫了。」蘇清鳶拿著一支簡易體溫計,舉到眾人麵前,一邊演示用法,一邊講解,「發燒分兩種,若是流清鼻涕、怕冷,是風寒感冒;若是流黃鼻涕、喉嚨痛,是風熱感冒。風寒感冒可以喝生薑紅糖水,風熱感冒就用金銀花泡水喝,這樣對症下藥,好得才快。」
她怕大家記不住,特意把兩種感冒的症狀、區彆和處理方法,寫在提前準備好的木板上,掛在學堂的牆上。「大家不用死記硬背,記住『清涕怕冷是風寒,黃涕咽痛是風熱』就行。」蘇清鳶笑著編了句口訣,鄉親們跟著唸了幾遍,紛紛點頭說「好記」。
講完感冒發燒,蘇清鳶又拿出幾個布偶,模擬外傷場景。「要是不小心割傷了手,首先得用乾淨的布按住傷口止血,千萬彆用臟水衝,也彆像小寶奶奶那樣抹草木灰。」她一邊說,一邊用布偶演示,「止血後,用燒開冷卻的溫水衝洗傷口,再塗上止血散,用紗布包好,每天換一次藥,很快就能好。」
李嬸聽得格外認真,時不時打斷提問:「清鳶姑娘,要是傷口在腳上,走路不方便,要不要一直躺著?」蘇清鳶笑著回答:「李嬸,不用一直躺,隻要彆讓傷口沾水、彆用力摩擦,正常走路沒問題,適當活動還能讓傷口好得更快。」
除了外傷處理,蘇清鳶還重點講了溺水急救。「夏天孩子們愛去河邊玩水,萬一發生溺水,救上來後先把人放在坡上,頭朝下,拍後背把嗆進去的水吐出來。」她讓兩個鄉親配合,一個扮演溺水者,一個扮演施救者,現場演示急救步驟,「要是溺水者沒了呼吸,就按壓胸口,按三十下,再做人工呼吸,重複幾次,直到恢複呼吸。」
演示結束後,張大叔搓著手說:「清鳶姑娘,這些法子太實用了!以前隻知道溺水了要控水,沒想到還有這麼多講究,以後真遇到事,就不會慌了。」蘇清鳶點點頭:「這些急救方法看著簡單,但關鍵時刻能救命,大家一定要記牢,回去也教給家裡人。」
為了讓鄉親們能在緊急情況下自救,蘇清鳶還特意帶來了十幾種常見的野生草藥,擺在桌上。「大家看,這個長著鋸齒葉、開小黃花的,叫蒲公英,挖它的根煮水喝,能清熱解毒,嗓子痛、長瘡都能用;這個藤蔓上長小刺的,是拉拉秧,用它的葉子搗碎敷在扭傷的地方,能活血化瘀,減輕疼痛。」她拿起每種草藥,都詳細講解外形特征、生長地點和用法,還讓大家輪流上手摸一摸、聞一聞,加深印象。
「這個是艾草,咱們村裡到處都是,夏天用它煮水洗澡,能防蚊蟲叮咬;要是受了涼,用艾草煮水喝,還能驅寒。」蘇清鳶說著,把艾草分發給大家,「大家回去後,可以在院子裡種幾株,既方便又實用。」鄉親們拿著草藥,小心翼翼地收起來,李嬸還特意用布包好,說要帶回家種在菜地裡。
小課堂的時間定為每週三下午,每次一個時辰。為了讓大家能反複學習,蘇清鳶把每次講課的內容都整理成簡單的小冊子,分發給鄉親們。冊子上沒有複雜的文字,大多是圖畫和口訣,比如「燙傷處理口訣」:「燙傷彆慌,冷水衝涼;水泡彆挑,塗藥包好;嚴重送醫,莫等拖延」。
第二節課講的是「小兒常見病症處理」,蘇清鳶特意邀請了村裡有孩子的家庭參加。她教大家如何判斷孩子是否積食——「看舌苔,厚白就是積食;摸肚子,脹硬就是不消化」,還現場演示瞭如何給孩子做推拿:「用手掌順時針揉肚子,每次揉五十下,每天揉兩次,能幫助消化」。
有位年輕媽媽問:「清鳶姑娘,孩子半夜發燒,身邊沒有藥,該怎麼辦?」蘇清鳶回答:「可以用溫水給孩子擦額頭、腋窩、大腿根,通過物理降溫緩解,要是燒到三十九度以上,就趕緊找我或者去鎮上看診,千萬彆耽誤。」她還教大家用雞蛋清和銀飾給孩子「刮驚」,緩解孩子受驚嚇後的哭鬨,現場不少媽媽都跟著學,手法從生疏到熟練,臉上漸漸露出了笑容。
隨著小課堂的持續開展,鄉親們的醫療常識越來越豐富,處理小傷小病也越來越得心應手。有一次,張大叔在地裡乾活時,不小心被鐮刀割傷了手指,血流不止。他按照蘇清鳶教的方法,先用乾淨的布條按住傷口止血,再用隨身攜帶的蒲公英根嚼碎敷在傷口上,最後用紗布包好,不僅止住了血,傷口也沒有感染。他特意在下次小課堂上說起這件事,笑著說:「清鳶姑娘教的法子太管用了,要是以前,我肯定得跑一趟鎮上,現在自己就能處理,又省錢又省事。」
還有一次,村裡的老人王爺爺早上起來突然頭暈,他的孫子想起蘇清鳶在小課堂上講過「頭暈可能是血壓高,要趕緊躺下休息,彆亂動」,立刻扶王爺爺躺下,又跑去叫蘇清鳶。蘇清鳶趕來後,給王爺爺測了血壓,發現確實是血壓偏高,開了藥後,叮囑他注意休息。王爺爺的兒子感激地說:「多虧了孩子記住了小課堂講的知識,不然真不知道會出什麼事,清鳶姑娘,你辦的這個小課堂,真是救了我們家老爺子啊!」
漸漸地,小課堂的名氣傳到了周邊村子,不少鄰村的鄉親也特意趕來聽課。蘇清鳶便把小課堂的場地換到了村裡的老槐樹下,每次都能吸引四五十人參加。她還邀請了仁心堂的周伯昌偶爾來客串講課,周伯昌講「老年人養生常識」,教大家如何通過飲食和運動預防高血壓、關節炎等疾病,受到了老人們的熱烈歡迎。
這天,蘇清鳶正在小課堂上講「夏季防暑知識」,看著台下認真聽講的鄉親們,有的在記筆記,有的在互相討論,還有的在向她提問,心裡滿是欣慰。她知道,自己開設的不僅是一個小課堂,更是一座傳遞健康知識的橋梁,能讓鄉親們少受病痛的折磨,少走彎路。
夕陽西下,小課堂結束後,鄉親們陸陸續續離開,李嬸走在最後,笑著對蘇清鳶說:「清鳶姑娘,下次能不能講講『如何預防莊稼病蟲害』?咱們學了醫療常識,也想多學點種莊稼的本事,跟著你,總能學到有用的東西!」蘇清鳶笑著答應:「好啊,下次我就請張大叔來講,他種莊稼有經驗,肯定能幫到大家!」
看著鄉親們遠去的背影,蘇清鳶心裡充滿了成就感。她知道,醫術小課堂會一直辦下去,她會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把更多實用的醫療常識和生活技巧傳授給鄉親們,用自己的力量,讓蘇家村的鄉親們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生活,讓這個小小的村莊,充滿溫暖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