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燼雪裁春 > 第三十五章 殉道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燼雪裁春 第三十五章 殉道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殉道

邊疆空餉案以及由賬本牽扯出的倒賣軍糧案在皇帝和朝中重臣的推動下快速了結。

孟辭明白或許從一開始眾人就看透了此案主謀是誰,他們都在等待那人落馬,再抄冇他的钜額家財充公,以解北境之困。

眼下目的已達到,查案過程中就算有疑點也冇人會深究。與天潢貴胄相關的破綻,更不會被故意提及。

孟辭深諳見好就收的道理,在案件全然了結後到糖雪齋買了糕點,到埋葬小籬的地方看她。

自從在嚴子石口中窺見真相,孟辭悲痛過後重整旗鼓,似一個冇事人一樣,整日在大理寺看卷宗,整個人沉穩不少。

大理寺那些本以為她是仗著沈淮序升遷的人見她如此努力,對她也有所改觀,不由心下讚她不驕不躁,很是上進。

但沈淮序日子卻不好過。案子雖結,但因有人舊事重提,說他先前與劉明遠私下在酒樓吃飯,再被打傷,完全是出於保護劉明遠。

還有從通州回京後,冇有聚集三法司而是在刑部衙門獨審嚴子石和馮光,又引來長公主,不合規矩。

如此,有些為罵而罵的人上疏彈劾沈淮序,奏摺雪花似地飛進內閣。

沈淮序一一審閱,覺得有些人說得也不無道理,於是奏摺又落到了小皇帝案頭。

小皇帝隻冷冷掃了一眼,走過場似地敲打了沈淮序幾句,再無他話。

陳放則以“請教”之名把彈劾者邀在一處,用過一頓“鴻門宴”後,朝中對沈淮序不滿的言論驟然沉寂。

一連過了幾月寧靜的日子,直到次年三月,孟辭和沈淮序都冇有任何聯絡,其間陳放找過孟辭幾次,都被“冇發生什麼事”、“忙得脫不開身”為由推掉了飯局。

彼時除夕時分,沈淮序派人給孟辭送了一幅未落款的年節詩卷,他親筆寫下:白髮添新歲,清吟減舊逋。

又在詩卷中夾了一枚看著像收藏已久的銀杏葉,意在求和。

孟辭見到後,忍俊不禁,氣也隨之消了大半,但還是端著,冇有迴應。

她也在未與沈淮序交流的歲月中,抽空跟人請教如何驗屍;向沉魚請教拳法;自己精進射藝,也在某一日,至“射潮分水閣”拿到了彩頭……

三月初五,京都迎來了一場倒春寒。

是日孟辭剛在大理寺畫完卯…

邊疆空餉案以及由賬本牽扯出的倒賣軍糧案在皇帝和朝中重臣的推動下快速了結。

孟辭明白或許從一開始眾人就看透了此案主謀是誰,他們都在等待那人落馬,再抄冇他的钜額家財充公,以解北境之困。

眼下目的已達到,查案過程中就算有疑點也冇人會深究。與天潢貴胄相關的破綻,更不會被故意提及。

孟辭深諳見好就收的道理,在案件全然了結後到糖雪齋買了糕點,到埋葬小籬的地方看她。

自從在嚴子石口中窺見真相,孟辭悲痛過後重整旗鼓,似一個冇事人一樣,整日在大理寺看卷宗,整個人沉穩不少。

大理寺那些本以為她是仗著沈淮序升遷的人見她如此努力,對她也有所改觀,不由心下讚她不驕不躁,很是上進。

但沈淮序日子卻不好過。案子雖結,但因有人舊事重提,說他先前與劉明遠私下在酒樓吃飯,再被打傷,完全是出於保護劉明遠。

還有從通州回京後,冇有聚集三法司而是在刑部衙門獨審嚴子石和馮光,又引來長公主,不合規矩。

如此,有些為罵而罵的人上疏彈劾沈淮序,奏摺雪花似地飛進內閣。

沈淮序一一審閱,覺得有些人說得也不無道理,於是奏摺又落到了小皇帝案頭。

小皇帝隻冷冷掃了一眼,走過場似地敲打了沈淮序幾句,再無他話。

陳放則以“請教”之名把彈劾者邀在一處,用過一頓“鴻門宴”後,朝中對沈淮序不滿的言論驟然沉寂。

一連過了幾月寧靜的日子,直到次年三月,孟辭和沈淮序都冇有任何聯絡,其間陳放找過孟辭幾次,都被“冇發生什麼事”、“忙得脫不開身”為由推掉了飯局。

彼時除夕時分,沈淮序派人給孟辭送了一幅未落款的年節詩卷,他親筆寫下:白髮添新歲,清吟減舊逋王陽明《除夕》。

又在詩卷中夾了一枚看著像收藏已久的銀杏葉,意在求和。

孟辭見到後,忍俊不禁,氣也隨之消了大半,但還是端著,冇有迴應。

她也在未與沈淮序交流的歲月中,抽空跟人請教如何驗屍;向沉魚請教拳法;自己精進射藝,也在某一日,至“射潮分水閣”拿到了彩頭……

三月初五,京都迎來了一場倒春寒。

是日孟辭剛在大理寺畫完卯,刑部員外郎汪池便找上門來說有事請孟辭去刑部衙門一趟。

孟辭想著員外郎親自來請,並非小事,而且現在沈淮序也不在衙門,不必擔心會尷尬。

汪池見到孟辭,一麵寒暄恭喜,一麵把她刑部大牢裡帶,解釋道:“嚴子石突然說要見孟寺正,我本不同意,他便以絕食相要挾。鬼知道他憋了什麼壞主意,待會兒孟寺正見他,若有不妥,刑部的人會第一時間協助。”

嚴子石的“不請自來”倒正合孟辭心意。

至刑部大牢見到嚴子石時,他正端坐在一張木桌前,看見孟辭時朝她比了個“請”。

孟辭坐在嚴子石對麵,語氣冰冷:“嚴尚書相邀有何貴乾?”

嚴子石笑道:“還記得你之前去嚴府找我時我把你攆了出去,這纔多久,嚴府雲飛煙滅,你卻加官進祿。早知如此,我該好好和你坐下說話。現在就算補上當時的缺憾吧。”

“說什麼都冇用。”孟辭冷笑,“該查的我一樣不落。”

嚴子石拍腿點頭,“你看著就很倔。”

“若你找我時為了說些廢話,那我不想聽。”孟辭淡淡道。

“我隻是不願看你苦苦掙紮。”嚴子石語重心長,“若想為謝國安洗清罵名,我可以給你指條路。”

孟辭依舊波瀾不驚,之前還罵她大逆不道,現在反過來為她指路,可謂笑話。

嚴子石碗中沾水,在桌上寫了個“楚”字。

孟辭輕掃一眼,語氣依舊淡然:“這個字足以讓人浮想聯翩,嚴尚書還真是不見棺材不落淚。雖說家財已散,但您好歹是親王的嶽父,牢獄之災不可免,但終有見天光的一日,何必跟我說這些,還想妄圖拉我下水嗎?”

嚴子石輕歎:“除此之外,你還有更好的辦法?”

“無需您操心。”孟辭眼神疏離,“您之前還說我是大逆不道之輩,您方纔之舉,又何嘗不是離經叛道。”

再者誰知道他寫的“楚”到底什麼意思,令人想入非非的字眼,八成是圈套。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嚴子石笑歎,“我是討厭你歡脫不羈的模樣,但你作為我的殉道的見證者,我願意為你出主意,既然你看不上,我也不好強求。”

孟辭心生疑竇,“冇人敢讓你死。”

嚴子石無奈一笑,“自我入獄至今,我那好女婿不曾來探望過一眼。”

楚王因嚴家有錢流入楚王府眼下需要避嫌,這是外人都能明白的道理。

但嚴子石瞭解楚王的陰鷙和小皇帝對自己反感,他註定冇有見天日的時候。

說不定索命的幽魂已提刀而來。

“既然如此,嚴尚書好事做到底,不如告訴我當年參與遲發糧草的人還有誰,一道清算了。”

嚴子石定定看了孟辭片刻,雖覺得她固執得無藥可救,但又在她身上看見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不免生出幾分感懷。

“謝國安要是活著,不會希望看見他的家人沉淪於仇恨。你尋不了仇,因為這是天意,他的死換來多年和平,也值了。”

“誰能替他們說‘值得’二字?”孟辭怒極反笑,“死的又不是你的親眷,你當然可以雲淡風輕。”

牢外掠過飛鳥,留下淒冷的啼鳴,模模糊糊地落在嚴子石耳中,催命一般。

他靜靜看著端坐在麵前滿臉厭惡的孟辭,片刻後倏地笑了。

似感慨般地悠悠道:“宦海沉浮,成則爭得功名利祿、生前身後名,敗則如漂萍,棄之不惜。爭了這麼多年,終究是敗了,敗給了貪心,敗給了君意。我很好奇沈淮序和你這樣的年輕人,是勝是敗,可惜,等不到了……”

孟辭平靜道:“何必爭輸贏,我隻求問心無愧。”嚴子石笑意漸濃,似對孟辭天真的看法表示無奈但又理解。

孟辭不想再跟他浪費時間,剛準備起身,突然看見嚴子石嘴角滲血。她一驚,想要叫人卻又見嚴子石平靜地搖頭。

孟辭這才反應過來嚴子石所說的“殉道的見證者”。

他想殉什麼道?

孟辭起身往外喊人,嚴子石想死她不管,但彆死在她麵前連累她。

獄卒聞訊趕來,見狀去掰嚴子石的嘴,但他緊咬牙關,不等獄卒救下,他喉頭已嗬嗬作響。

他不管身邊人的動作,掙紮中在嘴角蘸血,於木桌上歪歪扭扭地寫下一個“忠”字。

‘君叫臣死,臣不死不忠’是嚴子石在參透皇帝的暗示後所要殉的君臣之道,亦是他信奉的法則。

他更想讓“大逆不道”的孟辭親眼看看,他所的信仰並非隻停之於口。

孟辭見到血字後恍然大悟,但更多的是不理解,她覺得嚴子石所信奉的君臣之道,早已在歲月的浸染中失去了本意,可謂“歪門邪道”。

若真的由衷信奉,又怎會吃空餉、賣軍糧?

除了覺得嚴子石夠狠,孟辭再無其他感觸。

她攏了攏披風,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刑部大牢。

“孟寺正。”何興言迎麵而來,“巧遇。”

孟辭笑著拱手,“大人怎會到此?”

何興言笑得意味深長,“奉命探望嚴子石。”

孟辭心下大駭,突然對嚴子石的料事如神感到佩服。

“他咬舌自儘了。”

何興言到獄中見到嚴子石時,他尚有氣息,但何興言不讓人請大夫。

他居高臨下地看著桌上的“忠”,眼角挑起嘲笑,“惺惺作態的酸儒,倒也省了老子的力氣。”



平靜的日子又持續了兩日。

是日細雨淅淅瀝瀝,落在地上刹那被吸乾。

孟辭正在值房中謄寫卷宗,突聞院中一陣喧鬨,擱下筆走到廊下觀望,但見三兩人圍在一棵樹下弓著腰,不知在看什麼。

孟辭好奇上前,墊腳躬身往前湊,幾乎“疊”在其中一人之上。

“看什麼呢?”

三人聞聲側目但見孟辭笑臉“懸”在上方,嚇得齊齊散開。

官職較低的兩人生怕惹事,行禮後趕緊告辭,留下的是和孟辭一樣同為大理寺寺正的李愉。

“清和兄走路都冇聲。”李愉長舒一氣,又指了指地上羽翼還未豐滿的幼鳥,“小傢夥從鳥窩裡掉下來了。”

孟辭蹲身去看,隻見幼鳥頭頂羽毛紅如相思豆,不斷顫翅欲飛卻無果。

她起身望瞭望樹上的鳥巢,又問李愉:“會爬樹嗎?”

李愉搖頭說不會,孟辭便拜托他找來圓凳放在樹旁,二話不說擼起袖子爬上樹去看鳥窩。

李愉被孟辭略顯粗魯的行徑嚇了一跳,忙擡頭道:“清和兄小心啊!”

孟辭一麵心喜兒時上房揭瓦的本領經年之後依舊熟悉,一麵探查鳥窩中是否還有幼鳥,喃喃道:“這麼冷的天,光幼鳥在巢恐怕活不久掉在地上那隻是唯一的幼鳥。”

確定鳥窩中冇有幼鳥後孟辭準備下樹,目光偏移時卻見大理寺卿駱安平和沈淮序並肩從前院穿門而來。

二人亦是不約而同地往孟辭這邊看。

孟辭臉色頓時僵硬,李愉轉身看去,見駱安平麵色沉重,心道不妙。

“清和兄,快下來吧”李愉小聲催促。

駱安平這段時日看孟辭頗為用功,很是看好,現在卻在沈次輔麵前舉止不雅,掉麵的行為讓他好不容易積攢的滿意蕩然無存。

他快步上前的同時孟辭抱著樹乾呲溜滑下,攥起沾了汙垢的手作揖問安。

沈淮序看在眼裡,笑在心底。

“舉止粗俗,成何體統!”駱安平吹鬍子瞪眼地斥責,意在做給沈淮序看,表明“粗俗”隻是一人之舉,不可代表整個大理寺。

孟辭和李愉一齊認錯,沈淮序緩步走到幼鳥旁把它撿起捧在手心,溫言道:“想必孟寺正是要救這幼鳥,心慈好善之舉,駱大人就不要批評了。”

“原來如此。”駱安平這才發現有一隻鳥,轉而換上笑臉,“沈次輔當真心細如髮。”

孟辭麵色如常,心下暗哂駱安平變臉之功爐火純青。

正想再說點什麼,有人找駱安平說有事相商,給沈淮序賠了不是後和喊著李愉一起離開了。

這是孟辭和沈淮序“吐露心聲”數月之後第一次與他平靜地麵對麵,孟辭有些無所適從,準備儘快逃離。

寒風掠過,簷角的銅鈴突然撞破凝滯,雨絲落在溫熱的臉上,一瞬便被燙化。

沈淮序微微垂眸靜看孟辭被吹得發紅耳根和鼻尖,伸手把幼鳥遞到她麵前。

孟辭攤開手掌去接,指尖無意與沈淮序相碰。

幼鳥似感應到孟辭對它的善意,忽而撲騰起翅膀跳進她掌中。

幼鳥離手那刻,似又有飛鳥穩落,壓彎了沈淮序心中某簇枝葉。

他突然抓住孟辭收回去的手,在她驚疑的目光中用手掌生生擦去她掌心的汙漬,留下一片溫熱。

“你想養它?”沈淮序收手後問。

作者的話

南鬥硯

作者

05-24

到這裡第一個大事件就告一段落了,各有各的損失。

感謝“阿麥”和“青橙”給我投了好多張推薦票。

歡迎大家捉蟲~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