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滿堂 第281頁
安靜了許久的戲園子一下子人聲鼎沸,哄鬨起來。
王氏下去的時候讓人一攔,就沒追上秦氏。
“這個老虔婆,看我不撕了她的嘴!”王氏回來同王太後知會一聲,準備立刻讓人套車去魯國公府討個公道。
王太後臉色也難看,但她還是把王氏拉住,“年頭上吵嘴動手要犯忌諱,來年要走黴運。”
王氏自然知道這個,隻還是恨的咬牙切齒道:“便是來年走一整年的黴運我也認了,沒得讓人這麼編排我們家孩子!”
“你若信得過我,這事兒我來辦。我來幫你罵!”
王氏愣了,“老姐姐咋隻怕我犯忌諱,卻不怕自己犯忌諱?”
王太後道:“我罵她,她不敢還嘴。你等著,我現在就回去辦這件事!”
啥人罵魯國公府老夫人,能罵的她不敢還嘴?王氏還沒理清楚呢,王太後風風火火地走了。
當天傍晚,魯國公府老夫人秦氏受到了來自太後的申斥。
王太後是信佛之人,深居簡出,從沒聽說過她和人擺太後的譜,更彆說是從慈寧宮發懿旨,派出一隊宮人浩浩蕩蕩的從正門出去,這樣惹人注意的做法了。
一大隊宮人進魯國公府傳太後懿旨,秦氏還得換上誥命的衣服跪著去接。
一道懿旨雖不帶臟字兒,通篇卻是都在申斥秦氏品行不端,愛逞口舌之利。
當然末了王太後還誇了誇魯國公府的晚輩,說幸好他們沒有受到秦氏的影響。
這誇的部分自然是誇陳氏,順帶著也是說馮貴妃也是好的,畢竟馮貴妃現在也是自己人,王太後氣歸氣,還想著給她留麵子。
那傳旨的太監在魯國公府門口唸叨了快兩刻鐘,總算是把一道懿旨唸完。
末了那太監還皮笑肉不笑地道:“老夫人接旨吧。太後娘娘是個不愛攙和事兒的和氣性子,今兒個為了您可算是破例。希望您彆辜負了她老人家的諄諄教誨。”
大過年的讓太後這麼罵,秦氏羞憤欲死,卻還得硬著頭皮恭敬領旨。
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不過一夜,這事兒就傳遍京城,秦氏儼然成了京城高門圈子裡的一個笑話。
她那張嘴早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隻是過去後宮裡王太後和周皇後都不愛管事兒,馮貴妃風頭無兩,沒人願意當那個出頭鳥,去觸馮家的黴頭而已。
如今太後發了聲,年關上頭本就是外命婦為數不多可以遞牌子進宮的機會,趁著這股東風,一眾受過秦氏排揎的外命婦
正元帝讓人蒐集的證據分成幾部分,
一部分自然是遠洋船行的人的口供,幾個對顧野有印象的人都被押解上京。
另一部分,則是寒山鎮上的碼頭攤販的供詞,
還根據他們的描述,
把當時三四歲大的顧野的畫像畫了出來,作證的攤販都簽字畫押。表明他們不是信口開河,
是要承擔責任的。
現在的顧野和走失時畫像上的樣貌差彆頗大,但若是中間放上一副三四歲時的畫像,
那就完美的銜接起來了,
一看就知道是一個人。
最後一部分,
自然就是顧茵和王氏婆媳當年在寒山鎮上辛苦謀生的證據。這一部分不是給彆人看的,
是正元帝自己看的。
收養顧野的若是其他人,如魯國公馮源這樣的人家,
正元帝要把人猜疑死。
但是擱武家,武家父子倆的為人正元帝是相信的,尤其當年這父子倆以為王氏他們沒了,
一個在重傷之際,驚聞噩耗而中風,
差點沒了性命,
茍全性命後則成了殘廢之人,
之前正元帝派去的禦醫都說武重心誌消沉,
怕是沒幾個年頭可活。另一個則消沉落寞了好幾年,
從昔日意氣風發的將領變成了後來沉默寡言的模樣。
小貼士:如果覺得52書庫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傳送門:排行榜單
|
好書推薦
|
美食文
種田文
甜寵文
骨生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