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花她從地獄來 第126章 夾層
易念問:“他一直在醫院住了兩個月嗎?中間沒出院回家?”
“出院回家了,沒有發現背後紋身有什麼問題。但是老曹說,如果對方謹慎,完全可以給他在背後用顏料先畫一個紋身。雖然時間長會褪色,但一個月兩個月是不影響的。這期間可以讓他背後的麵板修複,直到第二次手術,再重新紋上。”
無論是紋身剛處理後,還是重新紋上,可能都會有些不適。但是這種不適出現在一個手術後的病人身上,就太好解釋了,隨便找個什麼理由都行。
鐘廬那時候很虛弱,有各種並發症,炎症,過敏之類的現象。背後瘙癢不適,根本就沒想過是紋身的原因。
最後,趙局說:“我已經讓人去醫院調查了,可是時間間隔太久,恐怕很難有什麼發現。”
“好。”易念說:“要是有什麼發現,立刻告訴我。”
千絲萬縷的線索,現在看來雖然隻有一條細細的,隱約的線連著。可是一定是有關聯的。
“放心,一定會告訴你的。對了,你這麼早打電話過來,有什麼發現。”
“有。”
易念將今天淩晨鬱家老宅裡的事情說了。
並且將紙條發給了趙局。
“趙局,當年天盛集團收網的時候,不是繳獲了大批的各種檔案嗎,還有落網的人,各種簽字之類。你找兩個筆跡鑒定專家,讓他們對比一下,看看有沒有可能,這兩行數字,來自我們認識的人。”
說起這個,易念稍微有點遲疑。
她不是突然有這個想法的,而是昨天晚上躺上床後,一時也睡不著,她就開啟紙條的照片盯著看。
看來看去的,越看,越覺得好像在哪裡看見過。
這個六和八都是阿拉伯數字,六的一個圓圈和八的兩個圓圈,是很有特色的寫法,稍微有點扁,在最後收尾的時候,還會出來一小截。
無論是她以前的工作,還是現在的工作,都需要非常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見過一個人,哪怕是人群中驚鴻一瞥,下一次也要能認出來。
見過的環境,也是如此。
可惜她終究不是筆跡鑒定專家,在這方麵沒有那麼厲害。
在床上輾轉反側,差一點把頭發都薅光了,也沒想出這字跡到底是誰的。
自己以前那些手下,也沒有一個字跡對的上的。
所以想來想去,這事情還是讓趙局去做。
趙局是她穩定的大後方,資料庫,軍火庫,靠山,有事情不找是不可能的。
“好。”趙局立刻應著:“今天上班我就安排人去查,你放心,隻要這個人曾經留下過蛛絲馬跡,就一定能找出來。”
在外麵跑的同誌,已經跑的很辛苦了,趙局需要給大家一些鼓勵和信心。
掛了電話,也就不睡了。
鬱家老宅這邊,還要去打聽打聽關於曾經暴富的傳說,然後就可以回城了。
這個傳說也不好打探,意義也有限。
本身就是傳說,真真假假,除非將整個鬱家老宅挖一遍,真的挖出真金白銀古董來,不然的話,都是枉然。
可眼下這些線索和證據,想要搜查鬱家老宅,那還一點希望。想要掘地三尺,那是不可能的,誰也不能允許這麼乾。
起身收拾了行李,直接放在車上,鎖好車門,開車去了老宅景區。
找了些上了年紀的人瞭解了一下情況。
和想的差不多。
就是鬱家本族的人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鬱家曾經有族人暴富的說法,和先祖出生的時候天空有五彩祥雲一樣,都是說的人眼睛發光,聽的人雲裡霧裡。
但無風不起浪,有一些傳說是可以追根溯源的,至少確實有這個可能,鬱家可能有過這麼一個,帶回了大量說不清楚來曆的錢財的人。
兩人十點左右離開了周家村,回萊洛市。
在萊洛市市局門口找了家飯店吃了中飯,進了市局。
那塊木雕畫,如果在這邊查不出什麼線索,就需要帶走了。
要麼送回京市,交給趙局長。
要麼,帶回青山市。
在這個案子沒有徹底結清楚之前,這塊木雕畫,是回不了家的。
進了市局,到了技術科,易念一看昨天眉頭緊皺的主任看見他們的時候眼前一亮,就知道有戲。
要是沒有什麼發現,眼睛不敢這麼亮。
“連隊長。”主任非常自信:“你來的真巧,我正要給你打電話。”
這話好耳熟,易念今早才聽趙局說過。
“主任,有什麼發現?”
連景山快步走了過去。
“兩個。”主任舉起兩根手指。
竟然有兩個,真是個好訊息。
主任遞過新鮮出爐的檢測報告。
“第一,我們在木雕畫上發現了血跡,雖然還不能確定血跡是什麼人的,但是已經在和dna資料庫核對了,也許會有奇跡。”
“第二,這幅木雕畫,確實內有玄機。這還是找了一位木刻大師請教的,他昨晚上連夜趕了過來,研究了這塊木雕畫。”
主任將木雕拿過來。
“連隊長,你看。”
主任戴著手套,在木雕上某一個部位輕輕一推。
叫人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木雕畫竟然分成了兩層。
“這木雕畫裡有夾層?”易念脫口而出。
夾層,或者暗格?
她也不知道該怎麼形容。
“對,就是有夾層。”主任說:“我上午打電話去周家村轄區派出所,讓他們又去鬱家老宅,另外取了幾幅下來核驗了一下。那些木雕畫都是正常的,普通的,隻有這一幅,有夾層。”
連景山將兩半都拿在手裡,合上,又分開,隻覺得神奇。
這木雕畫拿到手之後,他和易念就仔細研究過,可真的沒看出這一點。
“這個夾層是很難發現的,雕刻工匠非常巧妙的用立體圖案做了遮掩,這夾層也幾乎沒有空間,趨於幾乎貼合。如果說這夾層能放什麼,隻能放一張紙罷了。”
這也太精細了。
連景山道:“這種手藝,會的人很多嗎?”
這不太可能吧。
高科技的機器肯定能做到這種程度,可是這種有曆史的東西,據說都是手工雕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