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是這樣訓練出來的 二、想成功,必須學會合作
-
二、想成功,必須學會合作
員工要想職場成功,必須學會合作,合作一方麵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麵可以形成一股合力。所以,合作能力常比個人的能力重要得多。
一家公司招聘高層管理人員,9名優秀應聘者經過初試,從上百人中脫穎而出,闖進了由公司老總親自把關的複試。老總看過這9個人詳細的資料和初試成績後,相當滿意,但是,此次招聘隻能錄取3個人,所以,老總給大家出了最後一道題:
老總把這9個人隨機分成甲、乙、丙三組,每組三人,指定甲組去調查本市嬰兒用品市場;乙組調查婦女用品市場;丙組調查老年人用品市場。老總解釋說:“我們錄取的人是用來開發市場的,所以,你們必須對市場有敏銳的觀察力。讓你們調查這些行業,是想看看你們對一個新行業的適應能力,每個小組的成員務必全力以赴!”臨走的時候,老總補充道:“為避免大家盲目開展調查,我已經叫秘書準備了一份相關行業的資料,走的時候自己到秘書那裡去取!”
三天後,9個人都把自己的市場分析報告送到了老總那裡。老總看完後,走向丙組的3個人,分彆與之一一握手,並祝賀道:“恭喜3位,你們已經被本公司錄取了!”然後,老總看見大家疑惑的表情,嗬嗬一笑,說:“請大家打開我叫秘書給你們的資料,互相看看。”原來,每個人得到的資料都不一樣,甲組的3個人得到的分彆是本市嬰兒用品市場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分析,其他兩組的也類似。老總說:“丙組的3個人很聰明,互相借用了對方的資料,補全了自己的分析報告。而甲、乙兩組的6個人卻分彆行事,拋開隊友,自己做自己的。我出這樣一個題目,其實最主要的目的,是想看看大家的團隊合作意識。甲、乙兩組失敗的原因在於,他們冇有合作,忽視了隊友的存在。要知道,團隊合作精神纔是現代公司成功的保障!”
合作在這裡指的是雙方合作。支柱型員工要想成大事,必須學會合作,這樣纔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形成一股合力,掌握這種能力,才能讓自己的事業不斷向前。支柱型員工如果能主動加強與同事間的合作,巧妙憑藉集體的力量完成任務,老闆就會對你高看一眼,從而培植你、提拔你。你的前途將一片光明。所以說合作是成功的保障實不為過。
合作要循循善誘
不要以為這隻不過是一個寓言,說說而已,生活中行不通,現實中還真有這樣的事情。美國《紐約日報》的總編輯雷特就是這樣求得一位賢才鼎力相助的。
當時,雷特是格裡萊辦的《紐約論壇報》的總編輯,身邊正缺少一位精明乾練的助理。他的目光瞄準了年輕的約翰·海,他需要約翰幫助自己成名,幫助格裡萊成為這家大報的成功的出版家。而當時約翰剛從西班牙首都馬德裡卸除外交官職,正準備回到家鄉伊利諾州從事律師職業。
雷特看準了約翰是把好手,可他怎樣使這位有為的青年拋棄自己的計劃而在報社裡就職呢?雷特請他到聯盟俱樂部去吃飯。飯後,他提議請約翰·海到報社去玩玩。從許多電訊中間,他找到了一條重要訊息。那時恰巧國外新聞的編輯不在,於是他對約翰說:“請坐下來,為明天的報紙寫一段關於這條訊息的社論吧。”約翰自然無法拒絕,於是提起筆來就寫。社論寫得很棒,格裡萊看後對他也很讚賞。於是雷特請他再幫忙頂缺一星期、一個月,漸漸地乾脆讓他擔任這一職務。約翰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就放棄了回家鄉做律師的計劃,而留在紐約做新聞記者了。
雷特憑著這一策略,獵獲了他物色好的人選,而約翰在試一試、幫朋友忙的動機下,毫無壓力、興致很高地扭轉了他人生航船的方向。事前,雷特一點也冇泄露他的意思,他隻是勸誘約翰幫他趕寫一篇小社論,而事情很圓滿地成功實現了。
由此可以得出一條求人的規律,那就是:央求不如婉求,勸導不如誘導。
在運用這一策略的同時,要注意的是:誘導彆人蔘與自己的事業的時候,應當首先引起彆人的興趣。
當你要誘導彆人去做一些容易的事情時,先得給他一點小勝利。當你要誘導彆人做一件重大的事情時,你最好給他一個強烈刺激,使他對做這件事有一個要求成功的需求。在此情形下,他的自尊心被激發起來了,他已經被一種渴望成功的意識刺激著了。於是,他就會很高興地為了愉快的成功經驗再嘗試一下了。
凡是優秀的員工,都要懂得這是使人合作的重要策略。但有時候,常常要費許多心機才能運用這個策略,有時候又很便當。像雷特獵獲約翰一例,他隻是稍許做了些安排。
總之,支柱型員工要吸引彆人蔘與你的計劃,必須誘導他們先嚐試一下,可能的話,不妨使他們先從一些容易的事入手。這些容易成功的事情,在他們看來,往往是一種令人興奮的真正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