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天幕顯現,瘋妃帶崽考清華 第385章 那是不可能的!
【哎!……你這樣一說,也很是有道理。】
【正該如此,確實有理。】
【神仙就得有個神仙樣兒。】
天書之上,人們的討論越來越奇怪,終於有人聽不下去了。
【隻知道吃啊,可見我等人間是隻知道吃啊,隻有討論吃的時候,才無比的熱烈。】
【你們不覺得仙界之曲也是感人肺腑,繞梁三日嗎?】
【還繞梁三日,笑死了。】
【這個仙界的樂器,你們看像什麼,就是那個抵著喉嚨的樂器。】
【那個跟我們家那破木瓢是一模一樣。】
【還拉來拉去的,聲音怪好聽的,我從來沒想到過家裡的破木瓢也能搞成如此優雅。】
【人家叫小提琴,聽見有人說了嗎?】
【有小提琴那有大提琴嗎?大提琴是不是就得大木瓢啊?再大的母瓢就得是神仙瓢了吧!】
【這不知道了,沒有神仙拿著大木瓢彈奏,咱們隻能想象。】
【天籟之音,沒準就是大木瓢之音。】
【那為什麼要放在脖子上啊?那大木瓢脖子扛得動嗎?】
【你們肯定搞錯了!】
【搞錯不搞錯的,大家不就是討論嗎?】
【要不然誰能一個人猜得出來呢?】
【木匣鑿孔蒙弦,狀如破木瓢,豈是‘絲竹’該有的模樣?】
【對!仙樂當如編鐘莊穆,怎可讓黃毛小子抱著‘瓢’亂彈?沒見那提琴手晃頭晃腦,成何體統?】
【胡說,豈能詆毀仙音仙曲,你們看龍首雕紋似西域箜篌,卻以弓弦振響,聲如裂帛穿雲——此乃‘頸上琴’,恐是仙人造來破陣的法器!】
【詆毀此物,不怕遭天譴嗎?】
【對!此仙器聲音如鶴唳穿雲,似有收魂之妙啊。】
【還有那個《霜雪千年》,假聲似菩薩低眉,又似鬼魅夜啼,莫非是‘煩惱即菩提’的現世音?”】
【“正是!樂聲忽剛忽柔,便是‘有無相生’的道法啊!”】
【我不懂其中奧妙,但是隻覺得“此曲過‘蕩’,恐亂人心”】
【此時吾就心中激蕩……聞之落淚。】
【行了!什麼雞蛋不雞蛋的?還心中雞蛋?】
【俺們老百姓聽不懂,就聽懂了一句,你媽沒有告訴你,撞到人要說對不起。】
【這……這確實是雅俗共賞。】
【這仙界樂曲之妙,無窮,確實無窮。】
【而且這是送彆之曲,是仙界的同年之間送彆,其中的感情你們得深深的體會。】
【體會仙界做什麼?】
【你們不知道嘛?今日是柔嘉公主和親之日,要出發了。】
【從此萬裡迢迢,山高水遠。】
【有沒有人送行?】
【前兩日說送行的人們呢?】
【下雨了,就不動了嗎?】
【真的!差點忘了這事,狗娘養的,吾這就出發。】
【西夏蠻夷,你媽沒有告訴你,撞到人要說對不起。】
【你們跑到我大燕國燒殺搶掠,還要和親。】
【我的娘啊,我大燕國的男兒,死絕了嗎?】
【還是卵子讓人捏碎了?】
【同去,出發。】
【我也要去,拿傘來。】
天書之上,人們義憤填膺。
好像有一股怕被神女看扁了的態度。
……
而此時,天幕之上,雨絲如銀線般灑落。
沈悅琳小朋友緊緊跟在表姨蘇琪和表舅蔣少恒身旁,三人一同朝著醫院走去,準備進行體檢。
而外祖母則說要去詢問其他大夫關於媽媽的情況,便先行一步離開了。
琳兒看著外祖母離去的背影,心中滿是不捨與好奇,其實她特彆想跟著去聽聽。
但是肚子咕嚕嚕叫,實在是不爭氣。
更重要的是,外祖母她們不同意呀!
她們覺得琳兒年紀小,聽不懂大人們的談話,所以沒讓她跟著。
琳兒心裡可不樂意了,她暗自想著:聽不懂也可以瞎聽瞎猜嘛!
而且自己聰明著呢,在宮裡待了那麼久,最清楚那些太醫還有現在的大夫們說話總是喜歡打啞謎,話裡藏著話。
就拿問身體狀況來說吧,你要是問:“身體怎麼樣?”
你以為他們的回答會是簡單的一個字“好”,或者兩個字“很好”嗎?
纔不是呢!宮裡的太醫們那可是長篇大論。
“什麼脈象和緩均勻,節律齊整如漏刻傳更,一息四至不差分毫。”
“也會說關脈沉按有力,往來似珠玉流轉,顯脾胃運化如常;”
“尺脈重按不絕,溫和如冬陽融雪,示腎元充盛固澀。”
那些複雜又拗口的詞句,琳兒每次聽都覺得像是在聽天書,好些都記不住。
但她知道,不管太醫們說多少,最後那句討賞的話纔是重中之重。
“太後聖體真是天眷神佑!”
太醫們總是滿臉堆笑,然後還會繼續笑著恭維:
“太後娘娘這脈象,簡直是給臣等太醫做了‘平脈樣板’!”
聽到這樣的話,太後娘娘通常會輕輕撚著那串翡翠十八子手串,微微頷首,露出滿意的神情,慢悠悠地說道:
“知道了,去領賞吧。”
不出半盞茶的工夫,太醫的袖中便會多了沉甸甸的金錁子,或者有人抬著兩匹華麗的貢緞。
全都是因為這幾句既能彰顯醫術又能順遂龍心的“脈案讚詞”。
當然啦,要是太後娘娘身體不好的時候,太醫們難道會直接說身體不好嗎?
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他們總會先挑好的說,然後再巧妙地“但是”一下,或者“然”一下,又或者“唯”一下。
隻要聽到這幾個字,琳兒就立刻明白,這肯定是有不好的情況了。
“太後聖體根基深厚,正如《脈經》所言‘胃氣尚存,萬病可治’,您看這關脈……如何如何……”
太醫們總是先挑太後娘娘身體最健康的部位,猛猛誇起來。
太後娘娘,端坐在鳳榻之上,微微頷首。
不用看也是開心的。
然而,話鋒一轉,太醫們咽嚥唾沫,神情變得略微緊張,緊接著便開始“然”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