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崛起中東:從推敘利亞內戰開始 > 第287章 戰場外的角力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崛起中東:從推敘利亞內戰開始 第287章 戰場外的角力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埃蘇丹結束了德黑蘭之行後,馬不停蹄的飛往莫斯科。

對於埃蘇丹的到訪,莫斯科方麵興趣不大。

他們給埃蘇丹的規格很低。

在莫斯科的角度看待土耳其被庫爾德爆打,實際上是有快意的。

土耳其自古以來就是莫斯科的敵人,無論是在戰略角度還是在宗教、文化、曆史等角度,雙方都是水火不容的。

在戰略的角度,雙方都是吃歐洲這塊肥肉的,這是直接競爭對手。

歐洲有很長一段時間的曆史,就是在奧斯曼和俄國之間搖擺的。

這中間的戰略格局和當今世界的格局也有相似之處。

至於雙方在宗教、文化、曆史等方麵的矛盾,那就更多了。

他們雙方的矛盾,甚至超過了東亞某些國家之間的矛盾。

這種長期的矛盾積累,讓莫斯科政府內部很多人都認為,雙方必然有一方的徹底衰落,另一方纔能崛起。

他們認為紅色帝國的崛起,就是因為奧斯曼帝國的隕落。

莫斯科政府把切割土耳其當做一種戰略機遇。

不過,抱有這個理唸的人在莫斯科政府內部並不是主流。

也可以說莫斯科政府縱容這些人,就是一種唱紅白臉的策略。

總體上來說,莫斯科政府對於埃蘇丹的到訪,就是一種不冷不熱的態度。

這種態度雖然讓埃蘇丹很不滿,但他並沒有表露出來。

他現在就是一種求人的態度,也不會要求太多。

對於埃蘇丹來說,達成自己的戰略目的纔是最重要的。

庫爾德空軍給土耳其的壓力太大了,他需要在莫斯科獲得真正可以對抗庫爾德空軍的本錢。

土耳其對於防空網路的建設,是非常迫切的。

但這個建設也確實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上手的。

中東地區的國家菜雞互啄習慣了,並沒有太高烈度的戰爭需求。

庫爾德武裝猛然的把戰爭推向了體係作戰,讓土耳其非常不適應。

戰爭的需求,逼迫土耳其必須儘快解決防空網的有無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土耳其也很無奈。

歐洲是可以解決中程防空的問題,但遠端防空就需要愛國者進入土耳其了。

但愛國者導彈並不能滿足土耳其需求。

北約防空網的建設思路,更多的是為了反導而不是防空,並不適合以弱打強,這是一種隻能適應低烈度戰鬥的防空網路。

愛國者總數不過160套,一年產量也就2套。

在導彈方麵,愛國者防空導彈一年產量也隻有600發,根本支撐不起大規模交戰的消耗。

退一步講,哪怕愛國者導彈的生產線可以增加,就是愛國者的成本,也足以摧毀土耳其脆弱的經濟。

而且,土耳其在解決防空網有和無的問題時,還需要解決防空網路的武器相容性問題。

在購買了伊朗的仿製版霍克導彈後,在相容性上,也就是斷絕了愛國者進入土耳其。

德黑蘭的仿製版霍克相容的是俄製武器的資料。

土耳其在不情願,也得購買s300係列作為仿製版霍克的搭配組合。

所以,土耳其看似選擇很多,實際上隻有走俄式防空這一條路而已。

土耳其原本打算購買先進的s400防空係統。

但由於保有量和交貨期問題,土耳其隻能先采購12套s300防空係統應急。

這些防空係統可以組成3個防空營。

埃蘇丹打算用這三個營的s300搭配霍克仿製版中程防空導彈營,先把土耳其防空網路給搭建起來。

但這些防空營想形成戰鬥力,至少需要幾個月時間。

不過,土耳其選擇俄式防空後,獲得的隱形好處也是非常多的。

他可以獲得德黑蘭和莫斯科的善意。

畢竟,土耳其購買這些防空裝備,等於把發戰爭財的機會,拱手送給了德黑蘭和莫斯科。

這對於被製裁的德黑蘭也好,還是深陷於烏克蘭的莫斯科也好,都是非常重要的財源。

埃蘇丹想在戰場外部發力,通過一係列政治手段,削弱庫爾德人的戰爭潛力。

他想通過利益繫結的方式,鎖定德黑蘭和莫斯科。

埃蘇丹自問,以土耳其的經濟體量,肯定能更好的滿足庫爾德人的金主爸爸。

付出的真金白銀,遠比過路費更誘人。

埃蘇丹在這波操作中要求的不多。

他希望庫爾德人金主爸爸看到,維持雙方平衡才能獲得更多的利益,從而讓土耳其人可以獲得寶貴的喘息機會。

但這些都是基於正常的勢力之間的合縱連橫。

埃蘇丹是萬萬想不到,庫爾德人的金主爸爸是路明。

他自以為高明的政治操作,實際上都是白費功夫。

塔布卡空軍基地。

路明悠閒的泡著紅茶,安排著係統的生產任務。

現在係統擁有4個生產基地。每天可以補充2400名克隆人。

他對這幾個基地生產的人員進行更詳細的區分。

基尼村基地生產的克隆人主要用於對外國的滲透任務,這裡麵也包括對於下級勢力的滲透,比如滲透代爾祖爾省的南部部落武裝。

塔布卡基地和蓋亞拉基地的克隆人,主要用於補充佔領地二線部隊和警察部隊,這也算是預備役生產。

這些二線預備役部隊,可以隨時轉入一線部隊作戰。

這次庫爾德武裝進行整編,就是抽調了大量的二線部隊進入一線部隊。

這種二線預備役部隊轉一線部隊的模式有非常大的好處。

剛生產的克隆人士兵隻有一級,他們雖然經曆了各種知識和技能的灌輸,但他們本質上還是新生兒。

進入二線部隊後,可以隨著時間的增加,各種灌輸的技能逐漸融會貫通。

一級的士兵在二線部隊服役積累日常經驗後,普遍都可以升級到二級。

二級士兵擁有更高的智力和更強的戰鬥力。

這就比直接生產後粗暴的扔到一線部隊填線要強太多了。

以前路明是戰爭壓力太大,克隆人戰損率太高,沒辦法進行精細操作。

但現在基地的生產量明顯遊刃有餘,也沒有戰爭入不敷出的壓力。

所以,路明未來都準備按照這個模式補充新部隊。

至於馬拉蒂亞基地,目前還在一線,這個基地生產的克隆人就直接用於補充庫爾德武裝的戰鬥消耗。

路明把4個基地的人員生產區分後,可以清晰的規劃各種人員的調配工作。

在內政方麵,路明麾下勢力拿下了伊拉克北部後,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經過了幾個月的改造,伊拉克北部油田的輸油管道終於和塔布卡基地聯網。

這些油田的產出,通過北部地區的密集輸油管道彙聚到塔布卡基地。

這些油田最終都變成了路明的現金奶牛。

對於路明鯨吞伊拉克北部油田,國際上各方勢力都很不滿。

尤其是華國企業損失慘重。

對於各方勢力的損失,路明用成品油的出口,單獨補償了華國企業的損失。

對於路明來說,維護好和華國的關係是重中之重。

這不光是路明是華人的原因,更多是利益的考量。

華國是新崛起的國家,在海外利益方麵,並沒有多少傳統勢力範圍。

路明的崛起,肯定帶來利益的重新分配。

這會擠占太多國家的核心利益了。

自古以來最難的,就是讓人把吃到嘴裡的吐出來。

所以,路明麾下的勢力崛起,必然伴隨著戰爭和流血。

隻有華國,是唯一的一個既有實力也不會有多少利益受損的國家。

而且,華國對於重新劃分勢力範圍,重新切蛋糕也是相當感興趣。

華國的崛起,必然也要有與之相匹配的待遇。

在這點上,雙方是有共同利益的。

在戰略上,雙方是天然的盟友。

路明和華國可以在太多的方麵攜手共進,共同製定新的切蛋糕的方案。

所以,路明也就補償和照顧華國企業,剩下的歐美俄企業,都是他盤中的菜。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