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崛起中東:從推敘利亞內戰開始 > 第578章 東非戰略點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崛起中東:從推敘利亞內戰開始 第578章 東非戰略點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南蘇丹武裝在朱巴城的快速潰敗,震驚了所有東非勢力。

近八萬南蘇丹武裝在朱巴城隻堅持了不到30個小時,讓東非勢力打心底裡生出了一股畏懼的情緒。

他們知道拉卡政府軍的強大,但沒有切實的體會過。

但朱巴一戰,東非勢力對南蘇丹的武裝水平非常瞭解。

有對比了,才讓這些東非勢力真切的感到了拉卡政府軍的可怕。

喀土穆政府是最瞭解南蘇丹武裝的戰鬥力的。

他們本想著出兵南北夾擊。

但朱巴城一戰的結果一出來,他們立刻按捺住出兵的急迫,轉而向拉卡派出的外交團隊,希望通過談判解決朱巴問題。

但讓拉卡政府把吃到嘴裡的肉吐出來……

……

朱巴一戰的影響力在快速發酵中,華盛頓財團發現拉卡政府的這手棋下的穩、準、狠。

各方勢力在朱巴之戰後,開始對財團有種淡淡的疏離感。

朱巴城在東非有著無可替代的戰略意義,拉卡政府的這招妙手,已經把東非的棋局優勢穩穩的握在了手裡。

在東非的乾旱背景下,水資源已成為比石油更珍貴的戰略資源。

尼羅河流域覆蓋335萬平方千米,哺育著約2.5億人口,但年徑流量僅810億立方米,在全球主要河流中位居末流。

尼羅河最主要的支流有兩條,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

青尼羅河雖僅長

1700

千米,卻憑借其狂暴的季節性洪水成為尼羅河水量的主要貢獻者。

這條發源於埃塞俄比亞塔納湖的河流,在雨季的流量可達

1650立方米\\/秒,攜帶著大量泥沙奔湧而下,每年為下遊帶來肥沃的衝積土壤。

但這種豐沛的水量也伴隨著風險

——

青尼羅河的流量季節變化極大,旱季時部分河段甚至會斷流。

白尼羅河以

3700

千米的長度成為尼羅河的最長支流,其源頭可追溯至東非高原的維多利亞湖,河水因攜帶的黏土沉積物呈現淡色調而得名。

這條貫穿南蘇丹腹地的河流,以其穩定的徑流量成為乾旱地區的生命線

——

即使在旱季,白尼羅河依然能保持

890立方米\\/秒的平均流量,

青尼羅河水量雖大,但會斷流。

白尼羅河水量穩定,有著不可替代的戰略意義。

而朱巴城就卡在白尼羅河的上遊節點上。

尼羅河水資源的分配格局,至今仍籠罩在殖民時代的陰影之下。

1929年,倫敦主導簽署的尼羅河協議賦予埃及和蘇丹對尼羅河水的優先使用權,規定埃及每年可使用

555

億立方米,蘇丹為

185

億立方米,而作為主要水源地的埃塞俄比亞卻被完全排除在外。

1959

年的修訂協議維持了這一格局,進一步固化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