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超能,我在深山締造星際文明 第211章 月宮、太空港
藍星基地研發中心。
巨大的全息星圖無聲運轉。
映照著宇宙的深邃與基地的繁忙。
沈淵的目光並未過多停留在星圖上那代表蘇瑤艦隊凱旋歸來的藍色光點群。
星海平靜的彙報聲在耳邊響起:“‘空城’行動完成度100%。
目標艦隊遭受毀滅性打擊後殘部已撤離。
威懾資訊明確傳遞,猩球長老‘磐石’扮演成功。
蘇瑤小姐姐正在率隊返航。”
“嗯,意料之中。”
沈淵淡然地應了一聲,頭也沒抬。
視線完全聚焦在麵前另一塊懸浮的光屏上。
那上麵流淌著的是比星辰軌跡更讓他著迷的符號。
量子力學公式與複雜的空間拓撲模型!
他修長的手指在虛擬鍵盤上快速敲擊。
偶爾停頓,陷入沉思。
深邃的眼眸中閃爍著純粹求知的光芒。
對於蘇瑤的行動,他早已心中有數,並未在他心中掀起太大波瀾。
戰略威懾本就是計劃內的一環。
有星海輔助、二代玄級星艦的強大和猩球軍團的執行力,成功是必然的事件。
但他此刻的心神。
卻已被一個更重要、也更深遠的技術瓶頸牢牢占據。
正是基地得以進行超遠距離即時通訊的核心技術:量子糾纏通訊網路。
“理論上量子糾纏通的非局域性和瞬時關聯。
即使跨越宇宙兩端930億光年的距離也能維持關聯……這是多美妙的特性!”
沈淵低聲自語,指尖劃過一行描述量子糾纏超距作用的公式。
他的眉頭卻微微蹙起。
但粒子狀態變化的隨機與不可控,導致一般情況下無法主動編碼資訊。
所以目前藍星人類現有的量子通訊技術仍需依賴經典通訊渠道。
如光纖、電磁波等,受到光速製約。
這在動輒以光年計的廣闊星空裡可不行。
而基地目前的量子糾纏通訊技術。
是他突破了“粒子狀態無法主動編碼資訊”這一世界性難題後的成果。
它確實擺脫了光速限製,實現了點對點的瞬時資訊傳遞。
是基地得以在太陽係內外高效運作的神經網路。
然而,隨著“深空拓荒者”將觸角伸向10光年之外。
依賴沿途布設的量子中繼器構建的網路,其弊端開始逐漸顯現。
“兩個相鄰中繼器之間,資訊傳遞確實是瞬時的,幾乎零延遲。”
沈淵調出通訊延遲資料圖表。
圖表清晰地顯示著隨著距離增加、中繼節點增多。
延遲曲線開始呈現緩慢但明確的上升趨勢。
“10光年內,延遲控製在50毫秒內,尚可接受,對戰術指令影響微乎其微。”
他的手指點向代表20光年邊緣的一個資料點。
“但到了這裡,中繼器數量幾何級增長。
路徑優化複雜度飆升,延遲已攀升至接近200毫秒。”
沈淵的眼神變得銳利起來。
“200毫秒,在星際戰場上,足以決定一支艦隊的存亡,一次關鍵攔截的成敗!
更遑論未來向50光年、100光年乃至更深處探索?”
他凝視著光屏上那些代表糾纏粒子對的抽象模型,彷彿要將它們看穿。
“問題在於中繼器的‘解碼-再編碼-傳遞’過程。
雖然基於量子邏輯,但仍需經典計算參與。
每一次中繼,都需要對糾纏態進行測量、解讀、再生成新的糾纏對並定向發射。
這個過程本身雖然極快,但疊加起來,就像接力賽。
接棒的次數越多,累積的‘操作時間’就越長,延時也就越明顯。
距離越遠,需要的中繼節點越多,這道‘牆’就越厚。”
他關閉資料圖表,重新開啟那份複雜的空間拓撲模型。
“必須優化中繼器的資訊處理核心,擴大連線範圍,甚至……
探索直接跨越中繼器層級,實現更深層糾纏態操控的可能性?
或者尋找一種更高效的量子資訊編譯方式,減少經典計算的負擔?”
沈淵深吸一口氣。
將關於“懲戒”艦隊狼狽逃離的畫麵徹底從腦海中驅散。
蘇瑤的勝利是戰術層麵的成功。
而他麵對的,是支撐基地未來走向更廣闊星海的基石問題。
“星海,暫停其他非核心算力呼叫。
集中資源,重新建模量子糾纏態在長程多中繼網路下的資訊流動力學。
我要所有‘深空拓荒者’傳回的通訊延時日誌,精確到每一次中繼的耗時。
另外,調閱比鄰星資料庫中所有與量子資訊傳輸相關的理論。
哪怕是隻言片語,也許有啟發。”
“指令已確認。算力集中,資料調取中。
量子通訊升級專案優先順序:最高。”
星海的投影微微閃爍,龐大的計算力瞬間轉向。
他再次沉浸在公式與模型的海洋中,外界的一切喧囂彷彿都被隔絕。
就在沈淵心無旁騖地攻克量子通訊難題時。
現實世界的藍星上,一場沒有硝煙卻劍拔弩張的較量正在上演。
……
月球正麵,靜海以東偏南的廣袤月海區域。
這裡,一座被炎黃國命名為“月宮”的小型基地。
如同鑲嵌在灰色荒漠中的一顆明珠。
正悄然改變著人類太空探索的格局。
經過兩年近乎傾國之力、夜以繼日的建設。
在月神穿梭艦強大的物資投送能力保障下。
在沈淵提供的初級基因強化藥劑提升了關鍵科研人員身體素質和思維敏捷度的加持下。
“月宮”基地已初具規模。
數千平方米的穹頂生態區內,模擬藍星環境執行良好。
綠意盎然,為數十名常駐的頂尖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寶貴的生存保障和研究環境。
基地主體深入月壤之下,結構堅固,功能齊全。
采礦機器人日夜不息地在基地周邊區域作業。
將富含氦-3、鈦鐵礦、稀土元素等寶貴資源的月岩粉碎、提煉。
源源不斷地輸送回基地的加工廠或儲備倉庫。
一艘月神穿梭艦如同忠誠的衛士。
靜靜地停泊在基地旁專門修建的著陸坪上。
流線型的艦身在永恒的陽光下反射著冷冽的光芒。
與此同時,在距離藍星數百公裡的軌道上。
曾經的“天上宮”空間站早已脫胎換骨。
它不再是幾個艙段拚接的實驗室。
同樣經過兩年時間,依托月神穿梭艦的瘋狂運輸。
天上宮已擴充套件成一個直徑超過兩公裡的小型太空港口。
巨大的環形結構緩緩旋轉,提供模擬重力。
擁有多個大型對接塢、具備完整物資中轉、
艦船維護保養甚至是零配件自動化生產能力。
太陽能帆板如同銀色的翅膀伸展開來,吸收著恒星的能量。
港口區域燈火通明,小型工程艇穿梭忙碌,一派繁忙景象。
其規模遠超昔日的國際空間站,如同懸浮在近地軌道的一座小型鋼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