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鎧甲勇士設計解構 > 第21章 犀角燭怪,祥瑞之獸溯淵源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鎧甲勇士設計解構 第21章 犀角燭怪,祥瑞之獸溯淵源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快樂屋拉麵店。

“這鎧甲看起來真硬實!”端木燕評價道,“不知道拿瓦的熔焰能不能與他交鋒?”

馬闊海輕笑:“茨納米的狂嘯之力,或許能以巧破力。”

馬靈靈繡眉輕皺:“你們怎麼總想著打人家……不過看起來黑犀真的好可靠啊。”

柯勝默默地看著,心中對比著酷雷伏的防禦方式,他感覺黑犀鎧甲應該有能借鑒得地方,增強自己的戰鬥力。

……

接下來,up主照例開始了免責宣告,強調審美差異,呼籲理性討論。

【雖說大家可能已經聽厭了,但up還是需要給視訊疊甲,本係列的解析視訊是為了給大家帶來歡樂和童年回憶的,並不希望各位在彈幕以及評論區之間因為審美不同而惡語相向,達成和而不同,美美與共,謝謝大家】

【好了,下麵正式進入解析環節。】

【說起犀牛,犀牛是一種非常獨特且古老的動物,它在不同文化中承載著豐富而多元的象征意義。由於犀牛並非中國本土廣泛分佈的動物(中國境內的野生犀牛已於20世紀滅絕),其文化含義在中外有著顯著的差異。】

【它的文化核心大致可以分為三類要點;】

【在中國文化中:犀牛的形象主要源於古代,象征著祥瑞、力量、智慧和堅韌,但與主流文化(如龍、鳳)相比,其存在感較弱,更偏向一種“失落的古典符號”。】

【在西方文化中:犀牛源於非洲和亞洲的殖民與探險時代,常被視為原始力量、堅韌不拔、古怪與獨特的象征,有時也帶有笨重和固執的負麵含義。】

【在非洲與東南亞文化中(原生地文化):犀牛是力量、保護、土地與祖先精神的化身,具有極其重要的精神和實用價值。】

【中國古代(尤其是商周至漢代)是有犀牛分佈的,主要在中原南部地區。因此,犀牛的形象較早地進入了中國文化體係,但其象征意義隨著它的消失而逐漸淡化。】

【在古代,犀牛被視為一種瑞獸,它的出現被認為是天下太平、政通人和的吉兆。】

【傳說中有一種神獸叫做“兕”(si),通常被認為是一種獨角青牛(可能與犀牛有關)。《山海經》中就有關於兕的記載,它生活在沼澤中,形狀如牛,蒼黑一角,其皮堅厚可製甲。】

【還有一個傳說,《犀牛望月》:傳說犀牛是天生的一位神仙,因錯把玉帝向人間傳達的‘一日一餐三打扮’的旨意錯傳成了‘一日三餐一打扮’而被貶下凡間,因思念天宮的生活,每天晚上犀牛都會抬頭望月,人們為了紀念它,於是就有了犀牛望月鏡。】

【在這個方麵,犀牛象征著祥瑞與神靈的象征。另外插一句題外話,up推測編劇應該就是瞭解到了這個故事,才設計黑犀初登場的時候會是一副月映犀牛的景象。】

【犀牛皮厚而堅韌,是製作鎧甲的頂級材料。因此,犀牛直接與軍事力量、堅固防禦和無畏精神聯係在一起。曆史上著名的“犀甲”是精銳部隊的裝備,例如戰國時期楚國士兵的甲冑。】

【成語“犀兕其勇”就是用來形容將士像犀兕一樣勇猛。】

【在這個方向,犀牛代表著力量、堅韌與軍事裝備,而黑犀鎧甲的黑犀,自然不可能是犀牛皮製成的甲,up猜測應該是水的黑色(五行之中,黑色屬水),加上犀牛的造型形成,並不是指現實中的黑犀,因為現實中黑犀的棲息地在非洲。】

【因為犀牛角的獨特且位於麵部中心,古人相信犀角有一種靈性,能夠感知微妙的事物。成語“心有靈犀”或“靈犀一點”即源於此。】

【這個典故來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無題》詩:“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這裡的“靈犀”指犀牛角中心有一條白色的線(角髓)貫通上下,被古人視為“通靈”的特征,用以比喻相愛之人心意相通、感情共鳴。】

【在這裡,犀牛又象征著智慧與靈性的代表。】

【由於犀牛在中國的滅絕,它的形象逐漸成為一種古典、遙遠甚至帶有神秘色彩的符號。它更多地出現在古代金器(如犀尊、犀牛望月鏡等)、繪畫和文獻中,提醒著人們一個逝去的時代和生態。】

【由此我們看到,犀牛也曾在我國古文明時期有著不俗的文化,它是古典的瑞獸,象征著堅固、勇猛和心靈的相通,然其文化地位因實物消失而伴歲月逐漸消亡,無法與龍、鷹、虎文化及圖騰相比。】

erp研究室。

“兕?犀甲?”北淼微微皺眉,這些詞彙對他而言有些陌生,但up主的解釋讓他對自己鎧甲代表的動物有了更深的理解,“原來犀牛在華夏古代這麼厲害?還是瑞獸?”

“心有靈犀一點通……”美真輕聲念著這句詩,眼神亮晶晶地對北淼笑著調侃道:“沒想到黑犀還代表著智慧和心意相通?北淼,沒看出來啊?”

北淼哼了一聲,沒理會美真的調侃,但眼神中卻閃過一絲思索。他以前隻覺得黑犀代表力量和防禦,從未想過還有智慧和靈性的層麵。

坤中則對“犀甲”更感興趣:“用犀牛皮做鎧甲?那得多結實啊!怪不得北淼哥你這麼抗揍!”

加魯博士沉穩地點了點頭:“很棒的考據。將鎧甲與古代軍事裝備的文化象征聯係起來,增加了曆史的厚重感。犀角的靈性象征也很有趣,或許可以研究其與意能感應的關聯。”

【而在西方文化中,犀牛的地位要比古華夏、以及原生地非洲、東南亞低下,通常用來形容野蠻、無知等多偏向於負麵的含義。】

【原始力量與堅韌:西方世界主要通過殖民和探險接觸非洲和亞洲的犀牛。因此,犀牛被視為原始荒野、巨大力量和堅韌不拔的象征。它的衝撞代表著不可阻擋的自然之力。】

【獨特與古怪:因其獨特的外形,犀牛也常被用來代表獨特、古怪和非主流的事物。例如,德國藝術家阿爾佈雷特·丟勒著名的木刻版畫《犀牛》(1515年)雖然並不完全準確,卻塑造了歐洲人幾個世紀以來對犀牛的奇特想象。】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