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10萬元,成為茶圈大佬 第4章
偉大的思想家說過:革命不是請客吃飯。
做生意,雖然經常要請客吃飯,但是不僅僅如此,至少還需要喝茶。
不同於趙總的人脈,賣一些老叢,申請一些補貼,維護好一塊山林,就可以過美好的日子。
大部分福建的茶農都是散戶、小廠,產量一年春季乾茶五六千斤算多的了,大部分都是小幾千斤。
勤快的,多采一兩季,用來彌補價格與數量。
這些小廠對於王四海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疊。
複雜的城市的套路對樸實無華的農民,簡直是降維打擊。
經過大概的試喝,挑選,王四海點上一根中華。
“你統計一下我試得可以的這些,看多少數量?”王四海慢悠悠地問道。
“6200斤,質量都很好哦。水很純厚。”農戶帶著一口樸實的地區方言說道。
“我全要了,20萬”王四海腦子裡飛快地計算好價格又殺了價格,說道。
“價格太低了,不行不行”茶農連忙擺手拒絕。
老高上來補刀:“不會全欠你的啦。我們剛找趙總買了幾百萬的茶,不要那麼小氣呐,全都來,我省心你省事兒,你這點來錦上添花一下”
“那價格多點,22萬,我這還有很多茶青款欠彆人的,還得還。20萬,那不行不行''農戶說道。
王四海抓住了農戶緊用錢的心理,說:“20.8萬吧,爽快些,這是定金2.8萬,你先收著,明天趙總的貨裝好,大卡車來拉,順帶載回去。”
花鬆柏不敢多說話,老高則看戲一樣若有所思。
這買賣看上去平平無奇,但是,花鬆柏從老高的口風裡知道,20多萬的貨隻要再付個5萬,貨先拉走,尾款到時候茶農來討債再說。
生意容易,討債難。
來回一千多公裡,有得跑。走法律程式?既冇有違法,而且又不是不還。更不用說,農戶是冇有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意識。
百姓也害怕沾染官司。
花鬆柏突然覺得,無地自容。
難道這就是生意?是一個如此,還是好多人如此?
武夷山的山丘暗了下來,微辣的美食,茶農/小廠老闆們還好魚好肉,醇香美酒掏出來招待王四海一行人。
花鬆柏再一次覺得苦澀。
原始資本的積累都是肮臟的。
紙上讀來的,冇有親眼所見,無法衝擊腦神經。
花鬆柏想起了教科書。
生產與分配,辛勤的農戶負責生產,我們茶商隻是抱團起來,擁有著低息貸款來的資金,就得到了分配的大部分。
張俞的《蠶婦》寫“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感受一下偉大的詩篇,太小的年紀是無法體會的。但是在成長得過程中,會一步步告訴你。屠龍術寫在課本裡,是因為太笨,還是因為窮,冇有看懂?”花鬆柏暗道。
不少人看懂的時候,都是需要血淚的代價。
現在在這種場合,好像也不算太晚。
下雨了,王思海一行人就玩玩武夷山的山山水水,晴天就去農戶家“挾小金子以令諸侯”。
幾個套路下來,王四海收割了一些品質優良的小廠與農戶。
而且天天掛著趙總的名頭:“找趙總拿了幾百萬茶”,“和趙總合作了幾十萬斤茶”
…………
王四海繼續吹自己的茶葉品牌規模有多大、多名聞遐邇,吹牛吹到這次來武夷山的一行人個個都是茶行業的翹楚,茶行業離開他們幾個都得蕭條幾個世紀的錯覺。
一行人盯著裝完貨,分配好數量,寫上名字,轟隆隆地卡車,發往秦海市家人的手裡。
啪,老高拍了一下記賬本,露出開心的表情。
花鬆柏知道,他們經過這次,利潤翻一番應該有。幸運的是自己也能分點羹,不幸的是,心裡總覺得有罪惡感。
還冇完,單純靠武夷山市的茶,怎麼夠呢?
在市場上,武夷山的茶,產地好,價格也高,但由於自然產地保護,茶葉產量有限。
隻要有利潤,自然有替代。隔壁建陽、鬆溪、建甌,南靖縣的低山茶,仿製茶,價格更便宜,產量更大。
由於海拔與氣候差異,建陽、建甌、鬆溪、甚至武夷山很遠的南靖縣的茶差不多也做好了。
王四海領頭開著一輛貸款買的豐田霸道,老高這次當司機,開著BMWX3,後麵還跟著幾輛SUV,豐田漢蘭達之類的,一行人出發了。
去南靖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