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副鎮長:我一路進部 第310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淮陽市,市委。
書記辦公室裡。
看著臉色鐵青的市委書記年家華,陳正清雖然同樣麵色凝重,但是也沒有主動開口說什麼。
而是側臉瞥了眼身側一臉侷促的常務副市長鄭禹軍。
在陳正清看來。
這個鄭副市長此去容城市的確是嚴重拖了後腿。
原來開年後省裡第一時間就召開了重大專案投資專題工作會議,會議的主要內容就是針對鴻雁集團這一次的投資提要求、下任務。
淮陽市這一次拿的專案其實不算多。
在一眾地市裡麵,三個專案也是中規中矩,惹眼的地方就在於鬆和縣。
正如此前年家華的推斷。
這次鴻雁集團給鬆和縣扔了這麼大一塊肥肉,既有兩邊下注的意思,恐怕也有為難鬆和縣,或者說黎衛彬那小子的意思。
畢竟鬆和縣的這個專案是怎麼來的,社會上肯定不知道確切的訊息,但是這麼大的專案,官場上肯定有不少人清楚內情。
即使不清楚,恐怕也會有人煽風點火把這個問題捅出來。
事實的確如此。
這次會議上,圍繞鬆和縣的話題很熱門,不少人都在揣測鬆和這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怎麼可能會拿到這麼大的專案。
其中就有人開始推波助瀾,話題的焦點也很快就聚焦到了黎衛彬身上。
至今保持著整個江南省最年輕的副鎮長、常務副縣長記錄!
被省委洪書記親自頒發優秀學員證書!
主導和推動了豐水縣綠色產業!
這一樁樁一件件原本僅僅在淮陽市有所傳播的資訊,幾乎是瞬間就傳遍了整個江南官場。
鄭禹軍得知這個情況之後,不僅僅沒有第一時間跟市裡取得聯係,反而稀裡糊塗地被人帶進了坑裡。
居然跟兄弟地市吹起了牛逼,認為鬆和縣拿下這兩個專案跟黎衛彬沒有關係。
當然了。
鄭禹軍出於淮陽市領導的角度,這麼處理並沒有錯誤。
但是實際情況卻正好相反。
他這麼一表態,恰好就落入了某些人想看到的境地之中。
緊接著果然。
省裡安排的投資調查第一站就選在了鬆和縣,甚至完全沒有給淮陽和鬆和任何準備的時間。
會議剛剛結束,調查組第一時間就直奔鬆和縣。
“年書記,我看現在也沒有其他的法子了,既然調查組已經到了鬆和縣,就看鬆和那邊怎麼處理了。”
然而陳正清的話剛說完,向來和顏悅色的年家華突然就冷冷地發了一通脾氣。
“處理?”
“怎麼處理你老陳不清楚?這個問題需要我講的很明白嗎?”
“他們這就是明擺著紅了眼,想把鬆和縣的這兩個專案給攪黃了!”
說完年家華立馬就扭頭看向鄭禹軍。
“你鄭禹軍到底有多大的能耐?可以擔保鬆和縣一定能拿下這兩個專案?”
被年家華當麵訓斥。
鄭禹軍的臉色也是極為難看。
好賴他也是個常務副市長,年家華如此不給麵子張口就罵,他心裡能舒坦就有鬼了。
但是此時鄭禹軍也是有苦說不出。
事後他想過這個問題,這一次他的確是著了人家的道,把自己給逼進了死衚衕裡麵。
“算了,追究責任也沒有必要。”
“老陳說的對,就看鬆和縣怎麼應付了。”
“但是我們淮陽也不能不明不白地吃這個虧,這樣,老陳你等會聯係孟祥國,讓他給我把人盯緊了。”
“他孫繼紅要是胡來,我倒要跟省裡討個說法試試。”
說著年家華砰砰砰地敲了敲桌子,陳正清也是聽得暗自皺眉。
畢竟不管怎麼說,孫繼紅也是省政府辦公廳的副秘書長,年家華這麼說是有些不妥當的。
然而一想到年家華跟省裡那兩位的關係,他也隻能無奈地搖了搖頭。
年家華屬於江南本地乾部中的後起之秀,這一任淮陽書記到任,進省裡的概率非常大。
這次在鴻雁集團的投資問題上連續兩次吃癟,火大也是必然的結果。
黎衛彬那小子的運氣也不知道該說好還是不好。
這一次他可算是在江南官場出名了。
然而正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
這個事情肯定是有利有弊,而且就眼下來看,明顯是弊大於利。
年家華說的對,就看鬆和縣怎麼應付這次調研。
……
而另一側。
鬆和縣委,書記辦公室裡。
葛宏偉說完,林清泉也是樂嗬嗬地笑了笑。
“我看聲勢大一點沒有問題,甚至可以讓謝維良組織一次群眾代表表示歡迎嘛,這次省裡給我們鬆和縣的支援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事情乾得不好要接受群眾的批評,但是事情做得好,群眾的表揚也是要接受的。”
聞言黎衛彬嘴角都忍不住抽了抽。
本來他確實是存了這個想法。
結果葛宏偉跟林清泉一個比一個狠。
如果真的按照這個標準去準備,到時候調查組去了柳南鎮的話,恐怕局麵就不是他們能掌控得了的了。
但是葛宏偉說的對,調查組這個時候來鬆和搞投資調研,他最不怕的就是弄得人儘皆知。
按照他的推斷。
所謂的調查組來鬆和縣無外乎一個目的。
說的客氣一點是來他們的麻煩。
說的直白一些,那就是從鬆和縣手裡爭取重新調整專案落地的可能。
有人會認為既然已經正式公佈了名單,那結果就不會改變。
實則不然。
要知道,這一次公佈的僅僅隻是投資意向名單。
什麼叫意向名單?
那就是還沒有正式簽約,僅僅隻是一個投資意向。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達成投資意向,最後專案卻沒有落地的情況不敢說比比皆是,但是也不可能是什麼鮮有的事情。
調查組來鬆和無外乎兩個結果。
一是鬆和縣的基礎條件太差,難以承接專案落地。
二是鬆和縣粉飾太平。
第一條倒也罷,畢竟嘴巴長在彆人身上,客觀的情況擺在這裡,他們鬆和能不能拿下專案,關鍵就在產業佈局的方案以及這次調研之後鴻雁集團和省裡的態度上麵。
但是第二條就有些誅心了。
鬆和縣班子如果真的腦袋一熱做出這種決定。
那到時候恐怕不僅僅是拿不到專案的問題,還有可能弄得一地雞毛,裡外都不是人。
所以眼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放開限製讓他們調研,不僅僅如此,還要高調起來。
粉飾太平很難。
但是哭窮卻很簡單。
要說下三濫確實下三濫了一點,這麼做基本上就是拿鬆和縣幾十萬群眾來倒逼調查組。
但是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真這麼做了,到時候調查組也隻能打落牙齒往肚子裡咽進去。
至於名聲。
他黎衛彬也好,葛宏偉或者林清泉也好,如果能拿到這兩個專案,難道還怕名聲受損?
要知道,官場官場,官聲這個東西可不是一個調查組就能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