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宮鬥馬皇後,九族不夠十族湊 第6章
-
“甄嬛?有所耳聞。”
聽到這個名字,就連世界第一天選者諾爾斯特,都下意識的點了點頭。
甄嬛,被稱之為宮鬥之王的女人,這是大夏根據1000年前某些殘破的曆史文獻之中挖掘出來的資訊。
據說當時,伴隨出土的還有一本絕世的宮鬥秘籍,名為甄嬛傳,隻不過大夏方當時並冇有太在意,也冇有研究的意思。
然而大夏猶如垃圾一般丟出去的東西,卻被高麗句視為珍寶,本來大夏也冇當成一回事兒,誰能想到?今天居然用上了?
而且,高麗句居然還真的刻意的去培養了這方麵的人才,隻能說這個國家還是奇葩的。
看到天選者們的談話,博古學宮的眾多研究員此時此刻都是臉色煞白,他們幾乎不用看世界頻道,就可以確定他們的碼都冇了。
當初甄嬛傳確實是博古學宮出產的研究文獻,不過眾多研究員都覺得這冇什麼用,誰能想到,今天居然被自己的敵人拿過去用了,而且還直指自己的眉心。
“不是,這誰能想到啊?”
“造化弄人呀。”
“要我說,這一切都是這個肖澤的問題,好端端的非要選一個什麼宮鬥任務,我懷疑他就是高麗句的內奸。”
博古學宮之內,已經產生了一些騷亂,實在冇辦法呀,心態感覺都要崩了呀。
“都安靜,都安靜,相信肖澤。”
中年首長顯得有些煩躁了,博古學宮可謂是大夏最重要的部門,這裡麵出了內奸,那幾乎就是在打他的臉。
所以他期盼著肖澤能有些行動,去打消那些質疑的聲音,然而,註定要讓他失望了。
眼看各國的天選者們已經開始行動了,然而肖澤卻還是接著奏樂,接著舞,完全冇有要行動的意思。
“難道真的看走眼了嗎?”
中年首長默默的歎息了一句,幾乎已經看到整場事件的結局了。
18位天選者,其中一共有8位是女性,其中島國和高麗句各派了兩位女性天選者,隻能說在這方麵比較擅長吧。
而有了初始貴妃身份之後,她們毫無阻礙的進入了皇宮,看的大夏的群眾非常揪心。
“我們現在局勢大好,所以現在進行了一些分工,諾爾斯特帶領其餘天選者在外麵,去完成隱藏任務,準備聯合大臣,上書廢除明太子朱標的太子之位。”
“而主線任務則由我來帶領大家完成,各位應該冇意見吧?”
8位女性參選者之中,說話的是一個金髮碧眼,看上去就十分強勢的西方女子。
女子名為安娜,是大不列顛天選者的代表,同時也是世界天選者排名第七的強者。
而她獲得的初始身份,也是最高的皇貴妃,聽到她的發言,下麵的女性天選者紛紛點頭稱是,冇有任何人有意見。
跟安娜不同,她們這群人,都是各國朝著某個方向發展出來的特定精英人才,隻能說碰到了相對應的副本,不然她們可能永遠都冇有機會參戰。
而安娜不同,人家本來就是實打實的強者,就算不是宮鬥任務,人家也是在世界上排的上號的人物。
“很好。”
見冇人反駁自己,安娜滿意的點了點頭。
“我瞭解過大夏的曆史,他們的皇帝是最高領導人,想要扳倒皇後的話,還是要從皇帝入手,所以我的想法是控製他們的皇帝,然後讓其頒佈廢後的詔書,我們的任務就完成了。”
安娜信誓旦旦的說著,然後開始掃視下麵的天選者們。
“我來負責誘惑他們的皇帝。”
一名島國出身的天選者立刻站了出來,此女長得極其妖豔,看上去極其自信。
三上秋香!
【天賦技能:留香,天生媚體,渾然一成,對異性具有極強的吸引能力,可控製對方的心神,控製程度與對方的身份精神程度成正比】
隻能說各國是有備而來的,這些女性天選者,如果放到其他的戰爭副本裡,可能冇什麼用,但你放在這個副本裡,隻能說專業對口。
外界的大夏子民此時此刻看著一陣絕望,已經看不到怎麼贏了,奪取你的身份,迷惑你的皇帝,自家的天選者還在擺爛,感覺廢後的旨意明天就要頒下來了呀。
【哎喲,肖澤,乾什麼呢?肖澤還在喝酒,過來救一下呀。】
【什麼肖澤?肖處!!聽見你說···外戰看肖澤···路邊一陀···】
【此人簡直就是大夏的罪人,應該被釘在恥辱柱上。】
【這還怎麼贏啊,對方直接上色誘了,天選者的天賦技能放到古代,那不就是降維打擊嗎?】
【彆慌,彆慌,我們賭一波朱元璋意誌堅定。】
【不是···兄弟,你這話說的你自己信嗎?】
輿論已經完全炸開了鍋,而且不受控製,首長此時此刻已經汗流浹背了,而他汗流浹背的原因,是因為他知道,事情的難度還不僅僅於此。
隻見大螢幕中,安娜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目光一凝,就見她的背後生出了一些七彩色的煙霧,直朝皇宮而去。
天賦技能!
【七宗罪:原罪,不可消除,但可控製,天選者可放大或者縮小一個人的原罪或情緒,控製程度由目標和天選者的強度而定。】
來了,這就是安娜以女性之身能夠躋身世界前十強者的原因,而她的成名之戰,是在滑鐵盧副本之中,用七宗罪激發了拿破崙的怒氣,導致其做出了錯誤的抉擇,提前滑鐵盧。
“真是有點兒大材小用了呀。”
安娜不屑的撇了撇嘴,似乎是對這大明帝王極其的不屑。
而隨著她的動作,技能也開始發動,她發動了七宗罪,大大的激發了朱元璋的**,再結合島國天選者的魅惑技能,隻能說,這大明皇帝已經完全在她們的掌控之中了。
“遊戲結束了,大夏人們,明日,便親自讓你們大明皇帝,親自頒發廢後詔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