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賣家業?反手打造最強軍工 第26章 震驚的各路專家
讓劉國棟意外的是,這次會議的規格格外的高。
參會人員所有的電子裝置全部被沒收不說,所有進入會場的人都被簽了一份保密協議。
“難道是要研發新裝備?”
胡思亂想間,劉國棟和任正卿快步走進會場,這時他才發現國內基本上有名的航空動力研究所以及飛機設計公司的負責人悉數到場。
大概又過了一個小時,待參會人員到齊後,空軍裝備部部長王強率領六名空軍將領快步走進會議室。
如果秦墨在的話一定會驚呼局座竟然也在。
“今天召集大家來是有個重要的事情要宣佈,廢話不多說,先給大家看一組視訊。”
落座後,王強乾脆利索的在會議室的大螢幕上播放起了一個視訊。
視訊的內容赫然是昆侖iii發動機的試車視訊,而在視訊的左上角則標注著發動機的實時資料。
“不可能!”
視訊未放完,劉振國猛地起身。
隻見視訊上麵顯示的發動機推力赫然是20.5噸。
彆說是劉振國了,其餘參會人員也是一片嘩然。
這個推力太魔幻了。
世界範圍內都沒聽說過哪個小涵道渦扇發動機的推力能超過20噸!
“王將軍,你這視訊是從哪弄來的?這是星條國最新的發動機嗎?”
有動力研究所負責人震驚過後,滿臉複雜的問道。
不怪他這麼想,如今世界最先進的航空發動機就是星條國的,如果真有效能這麼變態的發動機,大概也隻有星條國能造出來。
“先耐心看完。”
王強笑了笑指著螢幕說道。
然而接下來的資料讓眾人看的目瞪口呆。
重量1.6噸、推重比11.56、使用壽命1.2萬小時……
“看完之後,大家有什麼想法?”
看著震驚的眾人,王強笑著問道。
“如果這個資料沒有摻假,這款航空發動機技術最少領先我們三十年。”
劉振國嚥了口唾沫,這個資料讓他感到絕望。
即便是他們正在研發的太行10b發動機的理論最大推力也不過才16.8噸。
“對這個資料我保持懷疑,從材料角度來看,就它這個高達2600度的燃燒室溫度以及接近19兆帕的壓力,我不認為有什麼葉片材料能在這種高溫高壓下以每分鐘轉的速度正常工作,更彆說還要在這麼恐怖的離心力下工作1.2萬個小時了。”
有材料大拿臉上滿是懷疑之色。
剛才他同樣被這款發動機的資料唬住了,但是仔細想想有太多的不合理。
“沒錯,星條國的f119發動機的推重比在9-10之間,即便是星條國我也不認為在航空發動機方麵能有這麼大的突破。”
有發動機專家凝重的搖搖頭。
星條國的技術是先進,但是也不至於突然冒出一個這麼變態的玩意。
如果是真的,按照星條國的尿性早都滿世界宣傳了。
“從資料上的角度上看,它非常的完美,完全沒有造假的痕跡,那麼他們為什麼要花費大價錢去捏造一份完美的資料呢?難道僅僅是為了迷惑我們嗎?但是這又有什麼意義呢?”
“所以我更傾向於這個資料是真實的,他們有可能在新型材料上有了新的突破,又或者在發動機設計結構上,通過創新優化實現了更高的熱效率和推力轉化。”
“而且1.2萬小時的壽命也並非完全沒有可能,他們可能通過更先進的冷卻技術冷卻葉片表麵溫度,從而延長使用壽命。”
有結構設計專家微微搖頭道。
“不可能,你知道發動機在2600度的高溫以及19兆帕氣壓下以轉的速度工作是什麼概念嗎?”
“就好比讓一輛汽車在岩漿中以接近飛機起飛的速度狂奔,同時還得承受著相當於
1900
頭大象踩在車頂上的壓力,並且要求它連續行駛
100
年不出故障。”
“現有任何材料都不可能承受得住這種惡劣的環境!”
有材料專家當即反駁道。
聽著台下的質疑聲,王強臉上既驕傲又自豪。
沒想到這麼多專家一致認為即便是星條國都不可能實現的事情,竟然被我們大夏給實現了。
“視訊的真實性毋庸置疑,而且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們這是我國某公司剛研發的一款航空發動機,今年年底便可以大規模量產。”
“經過我們軍方和他們的溝通,他們願意把部分技術和材料向大家有償開放!”
“特彆是沈飛和蓉飛你們幾家飛機設計公司,在新一代戰機設計上可以按照這款發動機的尺寸來預留尺寸。”
“你們發動機設計公司,看看需要什麼技術支援和材料,可以打申請我幫你們向他們尋求支援。”
在場的眾人聞言懵逼的同時更多的是難以置信。
不是,你說什麼?
這是我們大夏研發的?
哪家研究所那麼牛逼?
一時間會議室內陷入了詭異般的安靜。
特彆是幾大發動機研究所的負責人,更是用懷疑的目光看著對方。
“老劉,是你們404所搞得?”
坐在劉禹錫身旁的505所負責人懷疑問道。
“不是,要是我們研發的我還能在這坐著?”
劉禹錫麵色一紅。
“老張,是你們研發的?”
“靠,你挑事兒是吧,我們是研製渦槳發動機的,什麼時候研究這玩意了!”
“那老王,是你們?”
“彆哪壺不開提哪壺行不?”
“那……”
“彆看我,不是我們,我們是搞大涵道比發動機的!”
“……”
一時間眾人麵麵相覷。
不是你不是我,那到底是誰?
要知道這次會議可是彙集了大夏所有頂尖渦扇發動機研究所。
“行了,你們都彆亂猜了,在發動機量產之前是哪家公司研發生產的需要嚴格保密!”
“你們隻需要知道我們大夏有這麼一款發動機就行了!”
“不過他們研製的這款發動機尺寸適合重型戰機,所以這次會議的目的是要求你們根據自己現有的技術結合他們的技術和材料,拿出一款中型渦扇發動機。”
飛機也不是說越先進越好,要講究一個高低搭配。
以五代機為例,為了追求隱身性它們犧牲了外掛點,僅憑機腹內部攜帶的幾枚導彈隻適合踹門或者作為資訊節點,真正乾活的還是要靠四代機甚至三代機這種大載彈量的飛機。
台下眾人聞言雖然有些遺憾,但是更多的是激動。
一方麵是為這家公司是大夏的而興奮,另一方麵是有了這家研究所提供技術和材料,那麼他們的很多想法都能實現了。
特彆是劉禹錫和任正卿,他們的太行10b發動機麵臨的最大的困難就是發動機葉片材料的問題。
他們自信隻需要對方提供葉片材料,就肯定能三個月內拿出發動機樣機!
“哈哈哈,老趙,不好意思這次大夏首款五代機的頭銜我們拿定了!”
沈飛五代機專案負責人楊震低聲對著蓉飛五代機專案負責人嘿嘿笑道。
他們設計的是一款類似於鋼鐵聯盟的t50戰機,屬於一款重型五代機。
機身幾乎不需要怎麼修改就能放下昆侖iii發動機。
而蓉飛設計的是一款類似於星條國xf22的五代機,屬於中型空優戰機。
機身長度僅有19米左右,想要在這個體格上塞下一個長達五米多的發動機,那就要對機身進行大幅度修改。
這可不是簡單的工程,相當於飛機整個氣動佈局、飛控係統等都需要重新修改,一整套流程走完少說也要一年。
除非接著使用al31f發動機。
呸,狗都不用!
“嘚瑟什麼,就算讓你們先試飛又如何,能拿到空軍的訂單纔算是本事!”
老趙悻悻瞥了他一眼。
當初之所以把首款五代機設計成中型戰機,主要就是沒有合適的大推力發動機。
沒想到國產發動機行業竟然蹦出這麼一個猛人,直接乾到世界第一。
“嘿嘿嘿,你就酸吧!說不定等我們的五代機服役了,你們的還沒首飛!”
楊震此刻滿是得意,一年的差距對於急需五代機與咄咄逼人的星條國海空軍對抗的空軍來說,沒有選擇的餘地!
殊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按照計劃12月中下旬秦墨的五代機就能首飛,甚至再激進點可以直接定型量產!
因為這本來就是一款成熟的五代機,大家不過是按照圖紙給它複製出來而已!
所以,誰能笑到最後,尚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