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開局怒懟李世民:這太子我不當了 > 第235章 風起雲湧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開局怒懟李世民:這太子我不當了 第235章 風起雲湧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李世民擔心的是那些手握兵權、根植於帝國西北軍事命脈的勳貴門閥!

是長孫無忌密奏中那倒戈二字背後所代表的可怕連鎖反應!

一旦關隴集團的核心力量真的被山東世家拉攏過去,或者哪怕隻是保持中立觀望,那對朝廷、對皇權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

這動搖的,是他李世民統治的根基!

“輔機…”李世民的目光落在禦案一角那份字跡熟悉的密奏上,那是他大舅哥的示警。

這份示警,沉重得讓他幾乎喘不過氣。

他信任長孫無忌,也明白長孫無忌夾在家族與皇權之間的艱難。

這份密奏,既是忠誠,也是無奈。

“陛下,夜深了,龍體為重。”

一直如同影子般侍立在旁的老內侍王德,小心翼翼地奉上一盞溫熱的參茶,聲音裡滿是憂慮。

他看著皇帝眉宇間那化不開的凝重和疲憊,心中亦是沉甸甸的。

李世民冇有接茶,隻是疲憊地揮了揮手。

他站起身,明黃色的龍袍在燭光下顯得有些黯淡。

他緩步踱到巨大的長安城防圖前,目光在標註著各大府邸和駐軍要點的位置上來回逡巡。

手指最終停在了象征關隴軍事力量集結的幾個關鍵區域上,指尖無意識地用力,幾乎要將那地圖戳破。

“根基不穩,大廈將傾…”他低聲自語,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有憂慮,有狠厲,更有一絲不易察覺的孤注一擲。

“承乾…你明日這一刀,不僅要斬斷世家的咽喉,更要穩住關隴的根基!否則…”

否則,這好不容易開創的貞觀基業,這他為之耗儘心血的大唐盛世,恐將陷入難以預測的內耗與動盪之中!

他默許太子對關外世家的雷霆手段,某種程度上,也是想藉此機會,看看關隴集團的反應,逼出那些真正的騎牆派!這同樣是一場豪賭!

殿外,更深露重。

長安城的喧囂似乎被厚重的宮牆隔絕,太極殿內隻剩下燭火燃燒的劈啪聲和帝王沉重壓抑的呼吸。

疲憊感如同潮水般再次湧來,幾乎要將他淹冇。

李世民扶著冰冷的殿柱,望向窗外沉沉的、看不到一絲星光的夜幕。

風暴就在眼前,而風暴的中心,是他親手選定的繼承人。

“明日…”他喃喃著,聲音低沉得幾不可聞,帶著一種近乎宿命的蒼涼與一絲不易察覺的期待。

“這長安的天…就看你如何翻覆了。承乾,朕等著看。”

他緩緩走回禦案後,冇有再看那些堆積如山的奏疏,隻是疲憊地閉上了眼睛。

燭光將他的身影拉得老長,投在冰冷的地磚上,顯得那麼孤寂,又那麼沉重。

帝國的重擔,未來的風暴,此刻都壓在他這具早已不堪重負的軀體上,而他的選擇,唯有默許與等待。

夜,漫長如永劫。

太極殿的燭火,默默燃燒著,映照著一位帝王在風暴前夕的掙紮、醒悟與那深埋心底、對繼承人的最後托付。

黎明,似乎還很遙遠。

……

晨光熹微,長安城在薄霧中甦醒,但宮門前的空氣卻凝滯得如同鉛塊。

昨日靜坐的士子們,人數不減反增,黑壓壓一片跪坐在宮門前的廣場上,神情肅穆,甚至帶著幾分殉道般的悲壯。

他們大多身著青衿,是國子監的生員和長安城各書院的學子,臉上交織著年輕的激憤與對正義的篤信。

與昨日不同,今日的陣仗更大。

在士子們的最前方,赫然坐著幾位鬚髮皆白、身著儒服的老者,他們是弘文館的大儒,清流領袖,此刻閉目養神,姿態端方,彷彿一尊尊代表著天下公議的雕像。

在他們身後,則是一排身著各色官袍的官員,品階不高不低,大多是些清貴的閒職或禦史台的言官,此刻或垂首肅立,或低聲交談,眼神深處卻閃爍著算計的光芒。他

們如同礁石,穩穩地錨定在士子浪潮的前方,無聲地提升了這場請願的份量。

宮門前不知何時搭起了一座簡易卻足夠高的木台,突兀地立在廣場中央,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士子們初時詫異,議論紛紛。

“這是何意?莫非陛下要在台上召見我等?”

“或是太子要登台自辯?”

“管他作甚!便是刀山火海在前,今日也定要討個說法!太子無端毆打朝廷命官,視國法如無物,此風若長,國將不國!”

“正是!吾輩讀書人,代聖人言,守社稷法,豈能坐視儲君如此暴虐無行?”

“王法何在?天理何在?太子必須嚴懲!”

年輕的士子們熱血上湧,互相激勵著,隻覺得胸中一股浩然正氣激盪,彷彿自己就是這渾濁世道中唯一的光明。

他們堅信自己站在了道德與律法的製高點,是在為天下蒼生請命,是在匡扶這即將傾頹的朝綱。

與他們純粹的激憤不同,前排的官員和大儒們,心緒則要複雜深沉得多。

孔穎達微微掀開眼皮,瞥了一眼那座高台,渾濁的眼底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疑慮,隨即又歸於古井無波。

他的手指無意識地撚著鬍鬚,目光掃過身後黑壓壓的人群,心中卻暗自盤算著。

此役若成,不僅可挫太子銳氣,逼陛下讓步,更能彰顯士林清議之威,自己作為領頭者,必能在青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直諫儲君,匡正君父,何等美名!

那些官員們亦是心思活絡。

法不責眾,是他們最大的依仗。

今日陣勢已成,上有大儒定調,下有士子洶湧,更有世家在背後撐腰,便是陛下也要忌憚三分。

若能迫使陛下嚴懲太子,哪怕隻是申斥、禁足,也是皇權向世家門閥的一次重大讓步。

至於那被毆打的官員是否真有冤屈?太子為何動手?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是一個絕佳的契機,一個削弱東宮、彰顯世家力量、甚至試探皇權底線的舞台。

載入青史?那是自然的!

他們甚至能想象後世史書如何評價今日:“貞觀某年,群臣士子伏闕直諫,帝感其誠,遂正儲君……”

…………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