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開局怒懟李世民:這太子我不當了 > 第282章 辦報刊的想法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開局怒懟李世民:這太子我不當了 第282章 辦報刊的想法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東宮。

李承乾卸下繁複的禮服,換上一身常服,雖麵帶倦色,但一雙眼睛卻亮得驚人,彷彿有火焰在其中跳躍。

春耕大典上的成功並未讓他沉醉,反而激起了他更深的鬥誌。他知道,這僅僅是一個開始,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將曲轅犁的利好切實落到千家萬戶,並藉此東風,將更多新政理念推行下去。

“杜荷。”他沉聲喚道。

一直候在殿外的杜荷立刻快步進入,躬身行禮:“殿下。”

“今日之事,你親眼所見。新犁之利,關乎國本,亦關乎民心。”

李承乾語氣嚴肅,“傳孤的命令下去:令各道忠誠可靠的官員及東宮屬吏,密切關注新犁推廣事宜。尤其要留意地方豪強及胥吏!

若有人膽敢陽奉陰違,阻撓推廣;或壟斷新犁圖樣、囤積居奇、操控原材料,暗中抬價,盤剝求購新犁的農戶者,一經發現,立即密報!孤要殺一儆百,絕不姑息!”

“是!臣明白!”杜荷凜然應命,他深知此事關乎太子大計,更關乎無數黎民生計。

“還有,”李承乾踱了一步,繼續道,“將今日籍田之上,耆老如何感激涕零、諸位大臣試犁後如何讚歎不已的情狀,細細整理出來。

通過我們的人,在市井言談、酒館說書、乃至孩童傳唱之中,巧妙散播出去。要讓天下人都知道,此犁之利,乃上下共識,非孤一人之好。”

他不僅要推廣農具,更要推廣這股“革新務實”的風氣,並將自己與朝中重臣、民間讚譽牢牢綁定,增加其正當性和影響力。

“殿下深謀遠慮,臣即刻去辦!”杜荷領命,匆匆離去。

殿內暫時安靜下來,李承乾的目光投向殿外那片湛藍的天空,思緒卻飛得更遠。

曲轅犁是利器,但要讓百姓真正善用其利,還需要知識的傳播。他想起了另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

“來人,傳蕭德言先生。”

不多時,蕭德言步履從容地步入殿內。他年歲雖長,但精神矍鑠,眼神中透著學者的睿智與沉靜。

“臣蕭德言,參見殿下。”

“蕭先生不必多禮。”李承乾虛扶一下,開門見山地問道:“先生,先前請您主持修著的那部《農書》如今進度如何?”

蕭德言恭敬回道:“回殿下,正文已悉數修繕完畢。

老臣反覆覈對,力求文字簡明,切合實用,不僅收錄了大部分農作物的習性,還包含了選種、施肥、輪作等各類農事要訣。”

“甚好!”李承嘉讚許點頭,隨即問出最關鍵的問題:“活字印刷的工坊,如今可能堪用了?

還有,孤此前讓你等研習的‘標點符號’,用以斷句明義,避免歧解,先生可曾熟習?”

這纔是李承乾計劃的核心一環。

雕版印刷費時費力,成本高昂,難以大規模快速推廣書籍。

而活字印刷若能成功,配合標點符號使文字更易讀懂,將極大降低知識傳播的門檻。

蕭德言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顯然對此進展頗為自豪:“正要稟報殿下。活字工坊已按殿下提供的思路反覆試驗,以膠泥刻字燒製,雖偶有損耗,但已初步成型。

排版固版之術也已摸索出門道,近日試印了一些詩詞短句,效果頗佳,速度遠勝雕版!”

他頓了頓,繼續道:“至於殿下所創的那十餘種標點符號,初時確感新奇陌生,但經過數月習練,不少書吏已能熟練運用。

其斷句明晰、文意頓顯之妙處,如今人人稱道!用於農書此類實用之文,更能使粗通文墨者乃至老農之子,更易讀懂!”

“好!太好了!”李承乾聞言,精神大振,疲憊一掃而空,“如此說來,印製農書,條件已然俱備!”

他當即決斷:“蕭先生,即刻下令工坊,全力開工,以活字排版,加上標點符號,先行印製《農書》三千冊!

工本由東宮支取,首批成書,迅速分發至京畿各縣衙、義學及司農寺下屬各倉屯,命其組織鄉老、裡正學習,並廣為傳抄宣講。”

“臣遵命!”蕭德言也顯得有些激動。

他一生與書籍打交道,深知此舉若成,對於教化百姓、傳播知識將產生何等巨大的推動。

太子殿下所思所慮,實非常人所能及。

“記住,蕭先生,”李承乾鄭重叮囑,“此農書,務求‘便民’二字。

要讓百姓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這不僅是一部農書,更是孤與東宮,賜予大唐萬民的另一件‘利器’!”

“老臣明白!定不負殿下所托!”蕭德言深深一揖,帶著使命快步離去。

殿內再次剩下李承乾一人,他走到案前,看著桌上整理的卷宗賬冊目光深邃。

一把曲轅犁,翻動的是土地;一部便民書,開啟的是民智;而活字與標點,撼動的則是知識傳承的根基。

他知道,他播下的這些種子,正在悄無聲息地破土而出。

它們帶來的,將是比春耕泥土更加蓬勃的生機,也必將引來更加猛烈的風霜!

沉默片刻,一個更大膽的念頭如同閃電般劃過他的腦海。

“既然活字與標點已堪使用,能印農書,為何不能印製些彆的東西?”他低聲自語,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眼中光芒愈盛。

“農書傳播農事,終究有其侷限。若要天下人更快、更廣地知曉朝廷政令、理解新政益處、明辨是非曲直…

光靠官文張貼、胥吏宣講,效率低下,且易被曲解壅塞。”

他猛地站起身,在殿內快速踱步,思緒如泉湧。

“為什麼不直接把報紙弄出來?”

這個想法一出,李承乾腦中豁然開朗!

仿照郎報,但不止於抄錄詔令奏章。可用活字排版,加上標點,定期印製,發行於市!

這不僅是傳播資訊的工具,更是爭奪輿論、教化民心、打破世家對知識解釋權壟斷的利器!

都說皇權不下鄉,可這報紙是真能讓朝廷的聲音,能夠越過重重阻隔,直接、快速地抵達百姓耳中。

…………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