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開局怒懟李世民:這太子我不當了 > 第319章 算計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開局怒懟李世民:這太子我不當了 第319章 算計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大量的土地和人口重新被納入國家掌控,意味著賦稅和徭役的來源將大大增加。

帝國的根基,正在被強力地夯實。

而與此同時,百騎司的反向調查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那筆黃金的流轉路徑被再次細化,雖然最初經手人已然“暴病身亡”。

但更多的蛛絲馬跡指向了滎陽鄭氏在長安的一位實權人物——鄭泰!

他是鄭氏的主事人之一,官至太常寺卿,素以謹慎著稱。

更重要的是,百騎司監聽到一則密報:鄭泰的心腹家仆,曾與一位來自太原王氏的門客,在極其隱秘的場合有過接觸,言語間似乎提及“釜底抽薪”、“一石二鳥”等詞。

訊息火速報入兩儀殿。李世民看著密報,眼中寒光乍現。

“滎陽鄭氏…太原王氏…好,好得很。”他聲音平靜,卻蘊含著風暴。

“原來是聯手了。想用這等拙劣伎倆,既拖太子下水,阻撓特勘,又能挑撥朕與承乾的父子關係,最後讓你們自己金蟬脫殼?

真是打得好算盤!”

李世民的怒火在胸中燃燒,但他反而笑了。

對手既然跳了出來,還露出了這麼大的破綻,那他就不客氣了。

“傳旨:大理寺卿鄭泰,年老體弱,近日屢屢告假,恐難勝任繁劇之務。

著即免去其大理寺卿之職,賜金還鄉,榮養天年吧。”

一道輕飄飄的旨意從中書發出。

冇有明確的罪名,卻剝奪了實權,趕出了長安。

這對於一個野心勃勃的世家代表人物而言,無疑是沉重的打擊,更是一個極其明確的警告信號:皇帝,什麼都知道了!

這道旨意,如同又一記無聲的驚雷,在頂尖的權貴圈層中炸響。

所有關注此事的人都明白了,皇帝的屠刀,已經磨得雪亮,並且,精準地找到了第一個目標。

鄭泰被“榮養”的訊息傳回東宮時,李承乾正在批閱如雪片般飛來的特勘進展報告。

他愣了一下,隨即恍然。

他或許不知道黃金的具體細節,但他不傻,立刻將此事與近來朝堂的微妙氣氛以及李世民的全力支援聯絡了起來。

一股更深的暖意和明悟湧上心頭。原來在他奮力向前的時候,李世民一直在身後,為他擋住了來自暗處的冷箭。

他放下筆,再次望向太極殿的方向,目光無比堅定。

這場鬥爭,他決不能輸!為了大唐的江山,也為了…不負李世民這片沉甸甸的護犢之情。

風暴愈演愈烈,而太子李承乾的刀鋒,在皇帝的默許和守護下,變得更加銳利,更加無所顧忌地斬向積弊深沉的舊世界。

李承乾的意誌如同最熾熱的烙鐵,狠狠壓在京畿大地之上。

特勘使團的效率被催逼到了極致,各級官吏在太子毫不留情的督責與皇帝無聲的支援下,無人敢懈怠敷衍。

短短數日,大量被世家豪強隱匿的田產、人口被重新登記造冊,錄入官府黃冊。

一車車抄冇的贓物、糧秣被運往京倉,昔日橫行鄉裡的豪強惡吏被鎖拿入獄,京畿地區的吏治為之一清,底層百姓歡欣鼓舞,對太子的讚譽之聲日漸高漲。

然而,風暴的核心從未真正平息。

滎陽鄭氏的代表人物鄭泰被皇帝輕描淡寫地“榮養”回鄉,這記耳光抽得極重,卻並未讓所有門閥都心生畏懼,反而激起了更深的怨毒和更隱秘的反撲。

深夜,太原王氏在長安的一處極其隱秘的彆院密室中。

燭火搖曳,映照著幾張陰沉的麵孔。

主位上的老者,正是王氏在長安的幕後主事人王博的族弟,王敬直。

他麵色鐵青,手指用力攥著一份剛剛收到的密報,上麵詳細記錄了鄭泰被罷黜的經過以及京畿特勘的最新進展。

“廢物!鄭泰這個廢物!一點小事都辦不好,還把自己搭了進去!”王敬直的聲音嘶啞,充滿了怒其不爭的憤恨。

“還有隴西李氏那群蠢貨,若不是他們首尾不乾淨,何至於引來這般潑天大禍!”

下首一人低聲道:“叔父息怒。如今皇帝態度堅決,太子勢頭正盛,我們…”

“我們怎麼了?”王敬直猛地打斷他,眼中閃過一絲狠厲,“皇帝這是要掘我們所有人的根!今日是隴西李氏,是滎陽鄭氏,明日就是我太原王氏,是博陵崔氏!

他李唐皇室想獨享天下,把我們這些百年望族都踩進泥裡?休想!”

“那…我們該如何應對?太子的特勘使團盯得極緊,百騎司的探子也無孔不入…”王敬直冷笑一聲:

“硬抗自然是不智。太子不是要政績嗎?不是要清丈田畝、覈查人口嗎?給他!但不是真的給…”

他壓低了聲音,眼中閃爍著狡詐陰毒的光芒:“把我們手裡那些最貧瘠的山地、河灘地,還有那些老弱病殘的奴仆,多‘吐’出去一些,賬目做得漂亮點,顯得我們‘損失慘重’、‘積極配合’。

但真正的肥田沃土,精壯的人口,必須用更隱蔽的法子給我藏好了!

各家在底下都通過氣,法子要變,要更隱秘!”

“另外,”他語氣更冷,“太子不是倚重那些寒門出身的官吏和泥腿子的口碑嗎?

去找人,散播流言,就說太子如此酷烈清查,是為了討好陛下,鞏固儲位,實則是與民爭利,逼死良善士紳。

再找幾個‘苦主’,讓他們去禦史台喊冤,去長安府尹門前哭訴!把水攪渾!”

“還有,給我們在朝中的門生故吏遞話,讓他們上書,不必直接反對特勘,而是奏請‘穩慎’、‘勿傷國本’,拿‘恐引發地方動盪’、‘寒了士人之心’來說事!

總之,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我要讓太子的新政,舉步維艱,就算推行下去,也得落個怨聲載道、民怨沸騰的結果!”

一條條毒計從這間密室裡流出,如同致命的暗流,開始悄然湧動。

接下來的幾天,李承乾確實感到了阻力的變化。

明麵上的對抗少了,但各種軟釘子、陰絆子卻層出不窮。

…………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