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怒懟李世民:這太子我不當了 第258章 青州局勢
-
奏報裡,房遺直和王玄策都表示,此事尚在可控範圍,他們已加派軍隊前往彈壓,並準備抓幾個帶頭鬨事的典型嚴懲,以儆效尤。
但為確保新政順利,還是將情況及時上報。
“果然…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李承乾冷哼一聲。
崔氏這棵大樹倒下,總有些猢猻不肯散去,還想藉著盤根錯節的關係網負隅頑抗。
他們不敢明著對抗朝廷大軍,卻在新政落實的細處使絆子,試圖延緩甚至破壞進程。
“倒是會挑時候,專找三州交界,管理稍顯薄弱之處生事。”
李承乾眼中寒光一閃,這種伎倆,他看得分明。
李承乾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奏報。
就是不知道青州賑災工作現在究竟如何了?這纔是問題的關鍵。
若災情已平,民心安定,房、王二人手握兵權,快刀斬亂麻處置幾個豪強,殺雞儆猴,並非難事。
怕就怕賑災不力,百姓腹中饑饉,心中怨懟,此時豪強再登高一呼,煽動朝廷奪我等活命之田,那彈壓就可能激起真正的民變,新政必將大受挫折,甚至可能前功儘棄。
他正沉吟間,內侍又輕步上前,呈上一封書信:“殿下,還有一封,是鄭國公從青州發出的私函,與奏報同時送達。”
魏征的私信?李承乾精神一振,立刻接過。
魏征為人剛正,其私信往往比官方奏報更能反映真實情況。
念及於此,他迅速拆開火漆,展開信紙。
魏征的字跡一如既往的瘦硬端正,力透紙背。
信中先是簡略報了平安,感謝陛下與太子關心,言明自己身體已無大礙。接著,便著重講述了青州現狀:
“……托陛下與殿下洪福,青州賑濟事宜已悉數步入正軌。各州縣粥棚井然,藥署亦有效防治時疫,災民皆得安置。
今歲春耕雖稍遲,然官貸糧種、耕牛皆已分發到位,百姓感念天恩,忙於農事,田野間已複生機。
此次災癘之影響,可謂已然過去,民心漸安……”
看到這裡,李承乾心中一塊大石驟然落地!
魏征的判斷,他深信不疑。
青州民心已定!
魏征在信末又提及:“……然,樹欲靜而風不止。崔氏雖除,餘孽未儘。
州郡交界之處,或有宵小仗其盤根錯節之勢,陰蓄異誌,於新政推行之際,播弄是非,煽惑鄉愚。
遺直、玄策二位年輕氣盛,恐其手段過於剛直,若應對失當,反予人口實。
老臣本欲暫留彈壓,然念及陛下召回之旨意,且深信殿下必有明斷,故不日即將啟程返京。此間細微處,望殿下察之…”
信的內容與房、王二人的奏報相互印證,但角度更為老辣,既點明瞭隱患,也提出了警示,更表達了對太子的信任。
“好!好一個民心漸安!”李承乾猛地一拍桌案,眼中精光四射。
最大的顧慮消除了!
青州百姓既然已經安頓下來,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救濟,感受到了朝廷的恩澤,那麼那些豪強試圖煽動與民爭利的謊言,根基就極其脆弱!
此刻,大災剛過,大軍駐紮,且民心穩定
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儘在掌握!
那些跳梁小醜,不過是秋後的螞蚱!
他之前的計劃瞬間變得清晰且堅定!
必須藉此機會,以雷霆萬鈞之勢,將這批依附崔氏的殘餘地方勢力連根拔起!
不僅要推行新政,更要徹底重塑青、齊、冀三州交界地帶的權力結構,將朝廷的權威真正貫徹到基層!
“來人!研墨!”李承乾霍然起身,聲音斬釘截鐵。
他必須立刻給房遺直和王玄策回信,同時,也要將自己的全盤計劃稟報給李世民。
給房、王二人的回信,他寫得極為迅速,指令清晰而冷酷:
“魏公信至,悉知青州民安,此乃爾等之功,亦為爾等推行新政之基!聞邊界豪強負隅,煽風點火,此乃自尋死路!”
“對此輩,毋須再存任何姑息之念!爾等手握欽差節旄,兼領維穩兵權,正該用之於此時!”
“著令,即刻鎖拿所有鼓動抗法、毆打差役之首要豪強及其族中主事者,不必再審,查有實據後,以抗旨謀亂之罪,明正典刑,懸首示眾!
其家產,儘數抄冇充公,田畝即刻納入清丈!”
“對其餘附和、隱匿田畝者,給予最後期限,主動坦白並配合清丈者,可酌情罰冇部分田產,既往不咎。
逾期或仍陽奉陰違者,視同首惡,一併嚴懲!”
“即刻出榜安民,詳述朝廷攤丁入畝之仁政,言明此舉隻為均平賦稅,惠及無地少地之民。
將抄冇豪強之部分浮財,就地散於當地貧苦農戶,或用於修築本地水利、道路。
務必讓百姓知曉,朝廷此舉,非與民爭利,實為民奪利!”
“對辦事不力、畏縮不前之地方縣令,爾等有權即刻申飭,甚至暫奪其職,委派得力乾員接掌!
非常之時,行非常之法,但有阻撓新政者,無論官紳,皆可先拿後奏!”
“此事務必迅疾、猛烈、徹底!勿懼流言,勿恤人言!
但要記住,屠刀隻揮向冥頑不化之豪強,仁政需普照恭順安分之百姓。
恩威並施,方可竟全功!”
寫完這封殺氣騰騰的信,李承乾立刻密封好,令信使即刻出發,加急送往青州。
做完這些,他深吸一口氣,又鋪開一張紙,準備寫給李世民的奏陳。
這一次,他的語氣變得沉穩而縝密,詳細分析了青州現狀、豪強阻撓的實質危害,以及自己下達給房、王二人的處置方略。
奏中,李承乾還特意強調:
“……兒臣以為,此非單純抗稅,實是崔氏餘孽及地方豪強對天威之最後一次試探反撲。
若此番不能以泰山壓頂之勢將其碾碎,則新政權威掃地,日後推行於天下,必阻力重重。
故兒臣行文略顯酷烈,然皆是基於青州民心已安之前提。
亂世用重典,沉屙下猛藥。
唯有如此,方能徹底震懾宵小,一舉廓清陰霾,使新政陽光普照青州之地,併爲天下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