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開局怒懟李世民:這太子我不當了 > 第384章 大軍準備完善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開局怒懟李世民:這太子我不當了 第384章 大軍準備完善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新羅王一直緊蹙的眉頭終於稍稍舒展,他對著大唐使者的方向微微躬身:“天兵神速,克複卑沙,解我新羅倒懸之危,此恩此德,新羅上下永誌不忘!”

殿下群臣亦是感慨萬千:“大唐果然信義之邦!有卑沙城為依托,高句麗逆賊必不敢再全力攻我!”

“聽聞唐軍中有位白袍驍將,先登破城,勇不可當,真乃天降神將也!”

絕處逢生的喜悅和對大唐援軍的感激,瀰漫在整個新羅王廷。

他們立刻加派使者,攜帶重禮,前往卑沙城犒勞唐軍,並急切與侯君集商議聯軍反攻之策。

……

數日後,數艘快船自卑沙港啟航,攜帶著侯君集的戰報與請功奏表,乘風破浪,駛向大唐本土。

當“水師奇襲,克複卑沙,斬獲無算”的捷報以六百裡加急的速度傳至長安,整個朝野為之振奮。

李世民拿著侯君集的奏報,在禦書房內反覆看了數遍,臉上露出了東征以來的第一抹暢快笑容。

“好!好一個侯君集!果然不負朕望!水師初戰告捷,拿下卑沙,此乃開門紅,大漲我軍士氣!”

他對著房玄齡、長孫無忌等重臣朗聲道,“如此一來,高句麗側翼洞開,其陸路主力已陷入我南北夾擊之勢,戰局主動,儘在我手!”

群臣紛紛道賀,稱頌陛下英明,將士用命。

李世民目光掃過奏報末尾,特意被侯君集用硃筆圈出的部分:“……先鋒斥候隊士卒薛禮,勇力絕倫,膽識過人。

先於敵前暗壘張弓斃敵,掃清障礙;後於攻城之時,率先登城,陣斬卑沙城副將高延壽,勇冠三軍,功推第一……”

“薛禮……”李世民手指輕輕敲擊著這個名字,眼中閃過一絲好奇與欣賞,“可是太子曾向朕提及的那個薛仁貴?”

身旁的近侍連忙躬身回答:“回陛下,正是此人。聽聞其出身河東薛氏,家境中落,卻懷報國之誌,武藝超群。”

李世民微微頷首:“一介士卒,初臨戰陣,便能立此奇功,確是將才胚子。傳朕口諭,將此捷報明發天下,以鼓舞軍民。

至於這薛仁貴……待侯君集詳細敘功奏表到日,再行封賞。

告訴侯君集,卑沙城既下,當穩紮穩打,不可冒進,亦不可坐失戰機,一切以配合朕之主力大軍為要!”

“遵旨!”

……

聖旨傳出,禦書房內振奮的氣氛稍稍平複,但東征的緊迫感依舊縈繞在每位重臣心頭。

李世民負手立於巨大的遼東輿圖前,目光深邃,彷彿已穿透宮牆,越過千山萬水,看到了那片即將成為帝國新戰場的土地。

“卑沙城已克,侯君集紮下了釘子。然高句麗疆域遼闊,民風彪悍,其主力未損,更兼地利。”

李世民緩緩開口,聲音沉穩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決斷,“水師偏師雖利,終究難以撼動其國本。朕,該動身了。”

他轉過身,銳利的目光掃過房玄齡、長孫無忌、李勣等核心重臣:“玄齡,朕命你統籌糧秣軍械,督運河北諸州,如今情形如何?大軍遠征,糧草乃重中之重,不容有失。”

房玄齡立刻踏前一步,躬身稟報:“回陛下,臣日夜督飭,不敢懈怠。目前已於幽州、營州等地囤積糧秣逾百萬石,箭矢、甲冑、攻城器械亦在源源不斷調運北上。

河北道諸州民夫已征調完畢,分段漕運、陸路轉運之策已定,可保大軍三月之需。後續糧草,仍會依前線戰況,持續補充。”

“三月……”李世民沉吟片刻,“若能速戰速決,或可支撐。然高句麗非旦夕可下之邦,需做長久之計。

傳朕旨意,加設遼東道行軍轉運使,專司糧餉調撥,沿途設倉,務必使糧道暢通,前軍無乏。”

“臣遵旨!”房玄齡領命。

“輔機,”李世民看向長孫無忌,“大軍征發,各部集結情況如何?朕要的是能戰之兵,精悍之卒!”

長孫無忌從容奏對:“陛下,此番征調,共集十六衛府兵及募兵逾十萬。

大將軍李靖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已率前軍五萬,出柳城,兵鋒直指懷遠鎮,造勢佯動,吸引高句麗注意。

同時,蘇定方已率舟師後繼四萬,自東萊渡海,直趨卑沙城,與侯君集彙合,鞏固海上戰線,並伺機擴大戰果。

其餘各部,皆已按預定方略,分駐幽、薊等地,整裝待發,隻待陛下旌旗所指!”

李世民微微頷首,對李勣道:“懋功,前軍責任重大,既要迷惑敵軍,亦要尋機破敵。

陸路進軍,山川險阻,高句麗必據城堅守,你認為藥師當作何打算?”

李勣,這位以沉穩多謀著稱的名將,拱手道:“陛下,高句麗恃險而驕,尤賴遼東堅城。

我軍若強攻,傷亡必重。臣意,前軍以穩為主,多派斥候,廣佈疑兵,摸清敵軍佈防虛實。

待陛下天兵抵達,再以雷霆萬鈞之勢,拔其要害。

同時,侯將軍水師在側,若能尋隙登陸,水陸並進,則高句麗首尾難顧,破之易矣。”

“水陸並進……不錯。”李世民目光再次投向地圖上卑沙城的位置。

“侯君集送來捷報,亦提及下一步欲攻木底城,掃清側翼。此策甚合朕意。

告訴蘇定方,抵達卑沙後,舟師主力需與侯君集部精誠合作,陸上戰事,可多倚重侯君集之能。那薛仁貴,既是勇將,便該放在刀刃之上!”

“陛下聖明。”李勣道,“有侯君集在卑沙城這把尖刀,高句麗寢食難安。

其主力若分兵救援,則我陸路正麵前軍壓力頓減,可尋機突破;若其不顧,則侯、蘇二位將軍便可肆意縱橫,斷其糧道,攪其腹地。主動權,已在我手。”

李世民臉上露出滿意的神色,但隨即又肅然道:“然亦不可輕敵。前隋煬帝三征高句麗而敗,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屢失天時、地利、人和。

朕此番禦駕親征,不僅要勝,更要大勝,要勝得漂亮,打出我大唐煌煌天威,令四夷賓服!”

…………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